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应该怎么计算

帮助5人 5w浏览 匿名 2020-10-08 风顺堂区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如何计算?
    1、劳动合同法上的双倍工资的含义,是指劳动者每月实发的工资的双倍,已发放的工资部分应该扣除。
    2、一般来说在要求另一倍工资时,具体按照实际发放的工资来计算。
    此处涉及对《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二条
    第二款中的“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情形的认识,一种意见是这类情形仅包括《劳动合同法》
    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三种情形,另一种意见是这类情形指的是《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和
    第三款规定的四种情形,可见,对《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三款的正确解读是验证上述两种意见的关键。
    《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该款规定从规范形式分析属于法律推定,即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满一年后,法律拟制双方已经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按照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处理,这表达了法律的一种强制性态度,以赋予劳动者终身雇佣的机会为代价促使用人单位及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从而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根据上述分析,在《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三种情形之下,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在这三种情形之外,用人单位逾期一年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此时法律推定双方已经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所以单位不需要再向劳动者支付二倍工资。
    (二)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支付期间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前两款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按照该条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将不会产生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即用工之日起一个月是双方签订劳动合同的宽限期。因此,《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第一款进一步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此处有两种具体情况,一种是在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期间一直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另一种情况是超过一个月后不满一年期间补签了书面劳动合同。第一种情况下双倍工资的支付期间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第二种情况下的支付期间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补签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以本文案例说明,北京某公司与吴某于2008年5月7日建立劳动关系,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期间(即自2008年6月7日至2009年5月6日),双方一直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此时暂且不考虑其它制约因素,仅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该公司应向吴某支付2008年6月7日至2009年5月6日期间的双倍工资,更确切地说,是在工资之外再向吴某支付11个月的工资作为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经济代价,这也意味着,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的上限是劳动者11个月的工资;如果该公司在2009年4月10日与吴某补签了书面劳动合同,那么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的支付期间则为2008年6月7日至2009年4月9日,金额为吴某此期间的工资。
    (三)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仲裁时效
    劳动者主张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同样要受时效的限制,劳动争议必须经过仲裁前置程序先行解决,所以诉讼对于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时效也必须予以遵循。《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了劳动争议仲裁的一般时效、中断中止情形以及特殊时效,其殊时效仅适用于追索劳动报酬情形。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在性质上属于惩罚金,不是劳动报酬,因此不能适用特殊时效的规定,应适用一年的普通仲裁时效期间,并适用一般性的中断中止情形。
    至于仲裁时效期间的起算点,在实践中也存在认识分歧。第一种观点以未签订劳动合同期间的“终点”为起算点,以本文案例说明,吴某主张2008年6月7日至2009年5月6日期间的未签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那么仲裁时效期间应从2009年5月7日起算,而吴某于2010年5月11日提出仲裁申请,已过一年的仲裁时效期间,故对于吴某的该部分请求,法律不再支持。第二种观点的起算点是“散点式”的,如吴某主张2008年6月7日至2009年5月6日期间的未签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其2008年6月7日的双倍工资差额时效期间自次日起算,截止至2009年6月7日,2009年6月8日以后主张便已经超过仲裁时效期间,依此类推,其2008年12月31日的双倍工资差额时效期间截止至2009年12月31日,2009年5月6日的双倍工资差额时效期间截止至2010年5月6日;如果吴某于2010年4月10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那么其将获得2009年4月11日至5月6日期间的工资作为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补偿。可见,第一种观点更为“整体式”,产生的是双倍工资支付期间整体过仲裁时效或整体不过的效果;第二种观点是“散点式”的,每月每日之间是计算的,前一段期间可能已经超过仲裁时效期间,但不影响后一段期间的法律效力,且在后一段期间内仍可发生时效中断中止的情形。
    比较上述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更为侧重对劳动者的保护,在实践中也更易操作;第二种观点在权利义务的考量上更为精细。笔者较为倾向第一种观点,因为法律对于劳动者主张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已采取了诸多限制条件,诸如适用情形有限、对实践中多发的逾期一年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情形的支付期间设置上限,此外实践中许多劳动者为了保住工作机会,不敢及时主张权利,在此情形下,向作为弱势群体的劳动者适当倾斜也未尝不可。
    全文
    11 2020-10-08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2949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应该怎么计算
一键咨询
  • 154****230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011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583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231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路氹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117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模堂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模堂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风顺堂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717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市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748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747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853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640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市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522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圣方济各堂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21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623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市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模堂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178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757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花地玛堂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180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234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261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282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堂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487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圣方济各堂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风顺堂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535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模堂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风顺堂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圣方济各堂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712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625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圣安多尼堂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市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路氹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路氹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303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路氹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风顺堂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圣方济各堂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776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426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358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815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圣安多尼堂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305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圣安多尼堂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风顺堂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575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335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堂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001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路氹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圣安多尼堂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661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路氹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561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模堂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路氹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圣方济各堂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043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风顺堂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模堂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006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56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风顺堂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782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004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圣方济各堂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000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圣方济各堂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160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圣方济各堂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模堂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508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模堂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堂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路氹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271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640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434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846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堂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风顺堂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花地玛堂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122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花地玛堂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016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73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模堂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820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圣安多尼堂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堂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徐州177****285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淮安178****5746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镇江181****6793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双倍工资应该怎么计算 如何计算双倍工资
1、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按对应月份的应得工资计算,不包括年终奖等一次性偶然奖励和补贴。如果无法核实工资标准,按双方认可的实发工资数额作为依据。2、双倍工资的计算时间。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10w+浏览
劳动纠纷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应该怎么来计算双倍工资
1、双倍工资只能是差额。鉴于双倍工资的性质,决定了在用人单位已经支付日常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只能向用人单位主张支付双倍工资的差额,即双倍之后扣除已支付部分。2、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该基数应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工资标准为依据,按对应月份的应得工资计算,不包括年终奖等一次性偶然奖励和补贴。
10w+浏览
劳动纠纷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赔偿的双倍工资应该怎么计算
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最多支付11个月的工资。2、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续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最多不超过12个月的工资。
10w+浏览
劳动纠纷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双倍工资该怎么计算
休息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21、75天×200%×加班天数。还有就是三倍工资,并不是在长假期间工作都应支付3倍的加班工资,而是在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工作的,才支付3倍工资。
10w+浏览
劳动纠纷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689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该如何计算
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用工关系后,应当签订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就是劳动合同。如果用工单位不按照法定形式在法定时间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就得在规定时间內支付劳动者双倍工资。
10w+浏览
劳动纠纷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