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劳动合同与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冲突时应如何

帮助5人 3w浏览 匿名 2021-03-15 浙江温州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与集体合同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不一致,劳动者请求优先适用合同约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也就是说,当劳动合同与规章制度发生冲突时,法律赋予了劳动者优先选择的权利。如果劳动者选择适用对其更为有利的劳动合同,则按照《司法解释二》的规定应优先适用劳动合同,反之亦然。依据您的描述,劳动合同约定显然对您更为有利,因此,您有权主张公司按照与您签订的劳动合同支付年底双薪4500元。
    全文
    9 2021-03-15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825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劳动合同与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冲突时应如何
一键咨询
  • 舟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衢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438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834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382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杭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舟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718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413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绍兴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金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672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温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304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绍兴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杭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丽水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金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584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561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宁波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绍兴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温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130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宁波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宁波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860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183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081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丽水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730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410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绍兴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372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874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温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舟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655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342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丽水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杭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073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254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舟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748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686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舟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561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丽水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金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温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兴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兴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158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绍兴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057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丽水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舟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湖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161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310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516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湖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708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666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657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杭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574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绍兴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613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丽水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湖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兴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685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014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舟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128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668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804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347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850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470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647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878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湖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宁波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681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041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676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湖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383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065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舟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舟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宁波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湖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737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杭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淮安178****8159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77****5964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52****6530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公司制度与法律法规相冲突怎么办
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多多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如果您目前正面临着公司制度与法律法规相冲突怎么办,地方性法律法规之间相冲突怎么办问题没办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中整理的一些法律知识来找到答案。
10w+浏览
公司经营
强制猥亵罪如何证明
[律师回复] 解析:
在我国刑法中,关于强制猥亵行为的证据种类如下:
1.物证及书证:包括有关场所的物品痕迹、犯罪工具以及书面文件等载体上所承载的与强制猥亵事件相关的信息。
2.证人证言:指知晓案件事实且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自然人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提供的证词。
3.被害人陈述:指受害者对自己遭受强制猥亵行为的过程和感受进行描述和陈述。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对其涉嫌实施的强制猥亵行为进行供认或辩解。
5.鉴定结论:指由专业机构或人员根据科学原理和技术手段,对涉及强制猥亵事件的相关证据进行分析、检验后得出的结论性意见。
6.勘验、检查笔录:指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或审判机关在调查取证过程中所制作的记录现场情况、物证位置、人身特征等内容的文字材料。
7.视听材料:包括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存储数据以及运用专门技术设备获取的信息资料等多种形式。
对于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式强制猥亵他人或侮辱妇女的行为,应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若该行为发生在聚众场合或公共场所,或存在其他恶劣情节,则应处以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对于猥亵儿童的行为,应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如果存在以下任一情形,则应处以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1)猥亵多名或多次儿童;
(2)聚众猥亵儿童,或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儿童,情节恶劣;
(3)导致儿童受伤或其他严重后果;
(4)猥亵手段恶劣或存在其他恶劣情节。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
【强制猥亵、侮辱罪、猥亵儿童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猥亵儿童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单位应如何制定规章制度
1、内容合法、合理。2、程序民主。3、经过公示用人单位需要把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可以选择的公示方式主要有:组织员工统一学习、通过内部网站公布或制作员工手册等。
10w+浏览
劳动纠纷
取保候审是否有限制时间
[律师回复] 解析:
在我国,取保候审的申请及执行均受到了严格的时间期限限制。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取保候审的期限上限为十二个月。在此过程中,司法机构在进行取保候审批准时,需于十二个月之内确定所给予的实际取保期限。
然而,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以及人民法院在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实施取保候审措施时,其取保期限将单独计算,即每次取保的最长期限仍为十二个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取保候审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而监视居住的期限则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与监视居住期间,对案件的侦查、起诉以及审理工作不得中断。若发现不应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已届满的情况,应立即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措施。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决定应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及其所在单位。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单位制定规章制度咋才合法
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用人单位应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制定、修改或者决定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应当通过与工会或员工代表平等协商讨论后由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员工。
10w+浏览
劳动纠纷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1w人正在咨询
单位规章制度风险有哪些 如何避免规章制度风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10w+浏览
劳动纠纷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7031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单位规章制度有哪些风险
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在劳动争议中,40%左右案件是因为用人单位以违反单位规章制度为由解除合同的。在这些争议中,单位的规章制度就成为官司的胜败的关键。
10w+浏览
劳动纠纷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