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我想了解一下,关于论诈骗罪中的被害人错误认识马卫军的相关内容,哪位专家知道啊,非常感谢

帮助10人 10w+浏览 匿名 2017-10-26 甘肃武威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2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诈骗犯罪的被害人作为犯罪事件中的一方当事人,与犯罪的最终处理结果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是刑事法律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一方主体。对诈骗犯罪的被害人的研究有利于总结诈骗犯罪中被害人这一特殊群体的被害性从而对预防诈骗犯罪的发生,减少诈骗犯罪的破坏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刑事实体法的角度出发,对诈骗犯罪中被害人问题进行体系化的分析和研究。这篇文章总共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对诈骗犯罪与诈骗犯罪中被害人的阐述。通过对诈骗犯罪概念与特点的概述,被害人的概述与分类,对诈骗犯罪中的被害人进行具体界定:诈骗犯罪中的被害人是基于行为人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手段而产生错误认识或强化错误认识而“自愿”交付财物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诈骗犯罪的受害人只能是自然人且必须是具有处分财物能力的自然人。诈骗犯罪的被害人主要是因为自身的不谨慎行为或缺乏必要知识而致使自身上当受骗,但也不乏贪财心切、想一劳永逸发大财;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容易轻信;缺乏法律常识,在经济交往中不依法办事,或接受贿赂而签订虚假合同,或急于求成,想一本万利而上当受骗的。在对被害人的特征和分类的叙述中指出诈骗犯罪被害人的特点。第二部分对刑法学中几种常见的被害人与犯罪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论述了诈骗犯罪中的被害人与犯罪人关系的特点,通过论述诈骗罪中被害人与诈骗行为人的互动过程,来论述诈骗犯罪中的被害人为何会被骗的问题。第三部分是对诈骗犯罪被害预防问题的探讨。这部分论证了诈骗犯罪被害预防存在着诈骗被害前预防、诈骗被害中预防与诈骗被害后预防的三个阶段,而又着重指出因诈骗犯罪行为手段和被害人的参与程度不同而导致在被害中预防也要相应的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又通过论证诈骗被害预防与诈骗犯罪预防的关系,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来论证如何有效的预防诈骗犯罪,保护诈骗犯罪被害人的利益,从而对预防诈骗犯罪与减少诈骗犯罪被害人的损失有积极作用,对诈骗犯罪被害人的论证,对于预防与减少诈骗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全文
    10 2017-10-26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你好,以下是论诈骗罪中的被害人错误认识马卫军的相关内容,你可以看看,诈骗罪中,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并非被害人基于任何错误认识,而做出了处分财产的行为,就能够认定行为人成立诈骗罪。被害人的错误认识一定与法益有关。与法益无关的动机、目的、价值判断、和有关未来未知事实的错误认识,不是诈骗罪中的错误认识。被害人的错误认识可分为主观确信、抽象怀疑、具体怀疑和没有错误认识四种。主观确信的场合,被害人完全陷入了错误认识,行为人成立诈骗罪既遂;被害人意识到所描述的事实具有不完全性,但却无法对之进行真伪鉴别的抽象怀疑场合,行为人成立诈骗罪;被害人对所描述的相关事实的真实性产生特定的怀疑,并且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查知真实情况,使自己的怀疑变得具体化,但却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宁愿相信对方所说为真的具体怀疑场合,行为人不成立诈骗罪;被害人没有错误认识的场合,行为人的欺骗行为,并无实质意义。对被害人错误认识与现实的不一致,应当立足于 被害人 ,而不能从 一般人 出发进行判断。
    全文
    8 2017-10-26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366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论诈骗罪中的被害人错误认识马卫军的相关内容
一键咨询
  • 定西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夏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张掖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566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天水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武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张掖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陇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881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653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873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天水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017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62****731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酒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峪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738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峪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144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天水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陇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604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381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白银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酒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天水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108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夏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303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定西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平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庆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663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天水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437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326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830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361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562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武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015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平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天水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580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157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475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475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612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夏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431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350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806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天水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酒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806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庆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酒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352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庆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武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定西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531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311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258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武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442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126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674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武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天水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755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135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峪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614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金昌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天水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564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武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峪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546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342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411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686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定西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447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055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定西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定西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285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283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756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285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512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宿迁177****8383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淮安180****6816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81****601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正当防卫主观条件的理论认识
对正当防卫主观条件的区别认识表现了刑法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对立,如果把正当防卫主观条件视为一条横线,则在其最左端即为完全的客观主义,持防卫意思不要说,认为正当防卫是在紧急不法的情况下实施的,只要从客观上看具有防卫效果即可,偶然防卫不成立犯罪,或充其量成立犯罪未遂。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假想防卫认识错误可以减轻刑法吗?
假想防卫认识错误是可以减轻刑法的,一般会在故意犯罪的条款上来进行减轻的;对于假想防卫一般也不会存在故意的行为,这是当事人因判断的失误而产生的过错,其行为是会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假想防卫认识错误可以减轻刑法吗?
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多多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如果您目前正面临着假想防卫认识错误可以减轻刑法吗,假想防卫的刑事处罚:问题没办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中整理的一些法律知识来找到答案。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1w人正在咨询
假想防卫行为认识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假想防卫行为认识错误的原因一般是由于主观认识上的错误,实施防卫过当而导致的损害行为,具体情况下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来进行处理,并对犯罪事实进行合法的认定后作出处理。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拿错快递属于盗窃罪吗
[律师回复] 解析:
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判断,确认该行为是否涉及盗窃。
若确属盗窃行为,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责任人予以相应的刑事追责。
如果涉案金额未达到盗窃罪的认定标准,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惩处,可能会导致被处以行政拘留及罚款等行政处罚措施。
针对因误取快递引发的问题,由于行为人并不具备犯罪意图,因此通常不会纳入警方的管辖范围之内。
如误取快递后要求归还的情况,这属于民事纠纷的范畴。
当事人有权向对方主张返还不当得利。
在此类事件中,行为人在领取快递时并无非法占有之意图,可能仅为匆忙之中误取所致。
行为人对持有的快递物品并无合法依据,获取了不当利益,给当事人带来了财产上的损失,其行为完全符合不当得利的特征。
不当得利能够引发不当得利之债。
因此,不当得利是一种法律事实,也是债的产生依据。
建议您尝试联系派件快递员。
如果您拥有快递单号,便可查询快递的实时状态,从而了解到负责派送的快递员及其联系方式。
通常情况下,快递的实时状态都会显示出由哪位快递员负责派送,您只需拨打该快递员的电话与其进行沟通,说明自己误取了快递即可。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476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现役军人故意伤害罪怎么判刑
[律师回复] 解析:
依据现行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对于故意伤害罪的定罪量刑,在最高处罚上可达至死刑的严厉程度,而有期徒刑的最长年限则为无期徒刑。
具体而言,如果故意损害他人身体,则需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刑事制裁。
在此基础之上,若致人重伤,惩戒措施将升级至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倘若是致人死亡或者以极其残忍的手段致使他人重伤并导致严重残疾,那么惩罚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可能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
值得注意的是,本罪所侵害的客体乃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其中身体权是指自然人以维护其肢体、器官及其他组织的完整性为核心内容的人格权。
然而,故意伤害自身身体的行为,通常情况下并不构成犯罪。
具体而言,1.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应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应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应处以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乃至死刑。
这里所称的“法律另有规定的”,系指以实施其他故意犯罪为背景,同时又对他人身体造成伤害的行为,需要按照相应条款另行惩处。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所谓身体权是指自然人以保持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完整性为内容的人格权,故意伤害自己的身体,一般不构成犯罪。
1.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4.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这里是指实施其他故意犯罪,而其行为又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7760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假想防卫行为认识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假想防卫的特征
无论我们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平常就需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了法律问题时,就能够很好的去处理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本篇内容中整理了一些与假想防卫行为认识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假想防卫的特征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朋友打架去拉架被打还手是否构成过当防卫
[律师回复] 解析:
首要之事,对于那些正处于违法侵犯之境地之人,为防止其继续侵犯,施以必要的制止措施,由此而给侵犯者所带来的伤害,这无疑是正当防卫的表现。
然而,正当防卫的实现需满足以下诸多条件:
首先,侵犯者的行为必须已经直接触及自身的专有权益;
其次,此等行为必须是当前正在发生的;
再次,正当防卫的对象应为直接实施侵犯行为的人,而非其他无关人员;
最后,正当防卫的力度必须适当,不得超越合理范围。
结合现实情况来看:
当他人对您进行殴打的时候,您当然有权阻止他们的违法行为,例如在对方攻击您时,您用手抵挡,但由于用力过猛,导致对方牙齿脱落,那么这种情况便可视为正当防卫。
然而,若对方已经停止攻击,准备离开现场,而您却因心中不满,捡起石块砸向对方,最终导致对方受伤,那么这样的行为就不再符合正当防卫的定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485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