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用人单位承担工伤赔偿后能否向侵权人追偿

4.2w浏览 匿名 2024-05-04 江西九江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解析: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受害人在启动寻求补偿的程序以及选择适当的补偿方式时,应当采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策略。
    即在提起工伤保险待遇支付诉讼的同时,也可以主张民事侵权损害赔偿。
    这两个诉讼请求并无优先顺序之分,可以同时展开。
    用人单位以及负责工伤保险事务的相关机构不应强制性的要求工伤职工必须先向侵权方提出索赔,然后才能够申请工伤保险待遇。
    社会保险作为一种社会性风险分担机制,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
    而侵权责任则是指行为人由于自身的不当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两种法律制度在立法宗旨、价值取向、保护范围、适用条件等多个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原则上并不存在相互冲突的情况。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设计民事侵权赔偿与工伤保险待遇双向就高补差的程序过于繁琐,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难以有效地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针对这个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已经对此类救济程序及其协调方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允许当事人同时进行这两种诉讼。
    其次,在涉及民事侵权赔偿的诉讼中,我们应当依据“有限双赔”的规则来确定赔偿范围。
    当第三人侵权与工伤事故发生竞合时,劳动者有权选择向侵权人请求赔偿损失,或者依照法定程序请求工伤保险待遇支付。
    工伤保险待遇支付是企业为员工缴纳工伤保险之后,作为单位职工应当享受到的福利待遇和保险赔付,其遵循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只要发生工伤事件,劳动者就应当享有相应的待遇。
    而向第三人请求损害赔偿则是基于第三人的侵权行为产生的,其适用的是过错责任原则,实行过错相抵。
    这两种请求权的基础不同,归责原则和权利保护范围也各不相同。
    社会保险制度旨在为受害人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并未起到分散侵权人侵权责任的作用,因此,第三人的侵权责任不能因为受害人获得了社会保险的给付而得到减轻或豁免。
    然而,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二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条的规定来看,除了工伤医疗费用之外,法律并未禁止工伤职工在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之后再获得民事赔偿,也就是说,医疗费部分不能实现双重赔偿,但是除去医疗费部分,其余部分则可以兼得,这就是所谓的“有限双重赔偿”。
    采用这种有限双重赔偿的规则来确定赔偿范围,也是出于对审判实践以及现实情况的综合考虑。
    在现实生活中,民事赔偿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诉讼成本支出、承担举证责任以及过错相抵规则的限制等诉讼风险、侵权人的赔偿能力以及执行是否到位等等,这些都会导致实际获得全额赔偿的比例较低。
    同时,工伤保险待遇具有社会保障性和福利性质,因此,采用有限双重赔偿的规则更加符合公平正义的原则。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三条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
    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八条职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伤害,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以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已经对第三人提起民事诉讼或者获得民事赔偿为由,作出不予受理工伤认定申请或者不予认定工伤决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职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伤害,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已经作出工伤认定,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未对第三人提起民事诉讼或者尚未获得民事赔偿,起诉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职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导致工伤,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已经对第三人提起民事诉讼为由,拒绝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第三人已经支付的医疗费用除外。
    全文
    2 05-04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553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用人单位承担工伤赔偿后能否向侵权人追偿
一键咨询
  • 宜春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755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213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余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212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赣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昌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萍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上饶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105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301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642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景德镇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上饶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474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上饶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704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132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萍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331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春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春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上饶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景德镇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257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572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余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650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663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上饶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344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030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吉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景德镇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544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赣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837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余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064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余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765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737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赣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120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546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852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吉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萍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087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春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627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536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361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赣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338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景德镇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上饶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778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260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555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748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赣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上饶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735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景德镇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000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273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574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056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昌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120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昌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昌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762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644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赣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687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524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207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景德镇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840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403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昌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867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昌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141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景德镇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535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上饶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吉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82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泰州181****5934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常州134****9548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52****9037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后能否向第三人追偿
我国法律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有很多相关规定的,我们可以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如果您生活中遇到了法律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来了解一些和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后能否向第三人追偿,工伤赔偿程序有哪些相关的法律规定。
10w+浏览
工伤赔偿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后能否向第三人追偿
无论我们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平常就需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了法律问题时,就能够很好的去处理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本篇内容中整理了一些与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后能否向第三人追偿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10w+浏览
工伤赔偿
向检察院申请抗诉的期限是多久
[律师回复] 解析:
检察院抗诉可细分为二审抗诉与再审抗诉两种类型。
具体来说,二审抗诉即是指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所作出的第一审刑事判决或裁定确实存在错误时,依法向其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的抗诉。
在这过程中,各级检察机关有权对同级法院尚未正式生效的判决以及裁定,若认为有误,则可以通过原审法院向上级法院递交抗诉状,同时将抗诉状抄送给上级检察院,以达到阻止一审判决及裁定生效的目的。
关于判决的抗诉期,规定为十天;
而针对裁定的抗诉期,则设定为五天。
至于再审抗诉,则是指原审法院的上级人民检察院或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发现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或者上级人民检察院在发现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确实存在错误时,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的抗诉。
在此情况下,各级检察机关有权对同级人民法院所作出的已生效判决、裁定进行审查,如确认存在错误,便可上报至上一级人民检察院,请求其对与其同级的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从而启动审判监督程序。
对于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并无明确的期限限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
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五日以内,应当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且答复请求人。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担保人向主债务人追偿能否胜诉
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多多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如果您目前正面临着担保人向主债务人追偿能否胜诉,保证人追偿权的预先行使条件问题没办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中整理的一些法律知识来找到答案。
10w+浏览
债权债务
南城区职务侵占罪律师费多少钱
[律师回复] 解析:
针对刑事案件的法律援助服务收费,根据不同环节设定有相应固定的费用标准。
在侦查阶段,每项服务的收费标准为2000至10000元人民币;
在审查起诉阶段,每项服务的收费标准同样为2000至10000元人民币;
而在一审阶段,每项服务的收费标准则为4000至30000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收费标准均可在此基础上下调,无上限限制。
对于二审、死刑复核、再审、申诉等特殊案件类型及刑事自诉案件,其律师服务费的收取标准与一审阶段相同。
若同一律师事务所在处理一个案件的多个阶段时,从第二阶段开始,可适当降低收费标准。
此外,若被害人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需按照民法典规定的民事诉讼案件收费标准进行收费。
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及多项罪名或多起犯罪事实,可依据相关律法指南按罪名或犯罪事实各自计件收取服务费用。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团体的工作人员,如利用职务之便,将本应属于单位所有的财物占为己有,且数额达到足够大的程度,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严厉处罚;
倘若数额巨大,则可能面临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可能被判处没收个人财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一百八十三条第一款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男朋友晚上睡觉脱我衣服是否构成性侵
[律师回复] 解析:
侮辱罪的法定构成要素包括:
首先,此种犯罪的侵害客体则主要涉及到自然人的人格尊严以及名誉权益。
这两项,作为公民所享有的固有人身权利,是受到法律保护的重要内容。
其次,从犯罪客观层面来看,它主要表现为使用暴力或者其它不正当手段,通过公然的方式来贬低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而且这种行为必须达到严重的程度。
具体来说,这些构成要素如下:
(1)实施了侮辱他人的行为;
(2)该行为必须是公开进行的;
(3)被侮辱的对象必须是特定的个人;
(4)公开侮辱他人的行为只有达到严重的程度才能够构成本罪。
第三,本罪的犯罪主体通常是一般的自然人,只要他们达到了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都能够成为了本罪的主体资格。
最后,从主观角度来看,本罪的成立需要行为人具有直接的故意心态,其目的在于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
而间接故意或者过失的情况并不足以构成侮辱罪。
当以上四个构成要素同时满足时,就可以认定为侮辱罪。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后能不能向第三人追偿
我们的衣食住行,因为有了法律规则才能更好的保障我们各自的权益不被侵害,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法律的,因此应该提高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避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许您现在面临着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后能不能向第三人追偿的问题,希望本篇文章的内容能够帮助到您。
10w+浏览
工伤赔偿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4598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履约担保人是否可以向债务人追偿
担保人在履行担保义务以后是可以向债务人追偿的,除非债务人和担保人另有约定,在担保人行使追偿权的过程中,不能损害债权人各方面的合法利益。所以,即使担保人替债务人还了债,也不等于债务人就可以不还钱。
10w+浏览
侵占罪官司好打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对于侵占罪这一类自诉案件,其具体的处理方式需依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通常情况下,此类案件只能由被侵权方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起诉要求,提起立案调查。
但是,实际上能真正对被告定罪并施以处罚的案例却是相当罕见的。
以下乃是对此现象的几点解释:
首先,侵占罪属于典型的自诉案件类型。
若行为人在被害人尚未向法院提起诉讼之前,便已主动将所占有的财物归还给受害者,那么此时的危害状态已然消除,受害者的权益也得以有效维护和补偿,因此再行提起诉讼便显得不再必要;
其次,倘若在诉讼过程中,自诉人和被告双方经过调解达成了和解协议,被告承诺将所占有的财物归还自诉人,那么此种情况下,诉讼程序即可告终结,无需再追究被告的刑事责任;
最后,只要在判决宣告之前,被告与自诉人之间达成了和解协议,被告将所占有的财物归还给自诉人,那么自诉人有权撤回起诉,放弃追究被告的刑事责任。
如此一来,自然也就失去了对被告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072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什么情况下属于职务侵占罪
[律师回复] 解析:
构成职务侵占罪的具体情形主要包括:
1.公司或企业的股东实施的对其投入资本所形成的公司以及其他实体资产的侵占行为;
2.涉及交付管理、处置及运用的财产的过程中,此类财产并未按照正常程序分配至应得之人手中,而最终落入了相关责任人的私囊之中;
3.在公司、企业内部,高级领导层与普通员工之间存在着隐秘且复杂的利益关系,这种关系可能导致部分员工在监督他人工作时,同时进行自我盗窃的行为;
4.通过虚构事实、掩盖真相的手段,从而达到从企业获取不正当财富的目的;
5.由于薪酬纠纷等原因,部分员工未经授权便擅自挪用公司资金;
6.非公司、企业的雇员与公司、企业的员工之间存在着勾结行为。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如果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将本单位的财务非法据为己有,且涉案金额达到一定标准,那么将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以罚金的严厉惩罚;
若涉案金额巨大,则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金;
若涉案金额特别巨大,则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以罚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