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拿利器打人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4.1w浏览 匿名 2024-05-08 广西北海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解析:
    对于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犯罪行为,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之罚。
    若有前述行为且导致受害者受重伤的情况下,应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
    如若致人死亡或使用极其残忍手段使受害者遭受严重残疾现象时,则需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是最高至死刑的严厉惩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全文
    4 05-08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138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拿利器打人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一键咨询
  • 170****214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桂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梧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贺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211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防城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钦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663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453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防城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347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180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钦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防城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445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540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783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076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022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407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桂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883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231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钦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桂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346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梧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315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柳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梧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276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钦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546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543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贵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北海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钦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玉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玉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来宾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654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000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柳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023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河池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02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077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百色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404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钦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012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桂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12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316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288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160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115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贺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百色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钦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380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488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桂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781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203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来宾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011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梧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525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653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742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桂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百色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704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558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桂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梧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078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268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桂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810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柳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来宾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016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584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407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贺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788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贵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384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08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防城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贺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防城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北海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盐城156****7091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连云港134****5647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56****4569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法律规定打架拿刀的后果是什么
拿刀打架,其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3条之规定,涉嫌殴打他人,依法应给予治安行政处罚。如果持刀后没有打架,其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32条之规定,涉嫌携带管制刀具,依法也应追究治安行政责任。打架,双方的行为都违法,无论是否带刀,依法都应追究法律责任,带刀等工具的从重处罚。
10w+浏览
没有牟利事项是否构成受贿罪
[律师回复] 解析:
在刑法领域,非国家公职人员受贿罪被定义为:
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中的工作人员利用其职务上所享有的便利条件,向他人索取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从而为他人谋求利益,且数额达到特定标准的犯罪行为。
这一类型犯罪属于妨碍公司、企业管理秩序罪的范畴。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员工若仅因接收亲戚朋友的一般礼节性馈赠,并未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们谋取任何利益,则并不构成非国家公职人员受贿罪。
此外,作为公司的董事、监事以及高级管理人员,他们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及公司章程,对公司承担起忠诚与勤勉的责任。
同时,这些人员也不得利用职权或其他非法途径获取收入,更不能侵占公司的财产。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两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三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帮朋友打架别人拿刀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不管帮朋友打架的时候有没有拿刀法律后果都是依法给予治安行政处罚,所以尽管是别人拿刀,但是自己却也已经涉嫌殴打他人的话,一般都是处10日以上到15日以下的拘留,并处500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在团伙聚众斗殴的案例当中,如果已经构成了犯罪,是要按照主犯和从犯区分的。
10w+浏览
债权人放弃对连带保证的权利有哪些影响
[律师回复] 解析:
1、当债权人宣布放弃其针对债务人的任何权利或请求时,这将自动使得担保人无需再对放弃范围内的任何债务提供保证,而做出这样的决定的权力完全掌握在债权人手中。
因此,如果债权人选择放弃对债务人的任何债务请求,那么担保人便无须承担与其相关的连带责任。
2、通常而言,担保人之间需要共同承担连带责任,但具体的责任分配还需依据您们与信用社签署的联保协议来进行明确。
3、尽管并未实际发生贷款行为,但作为担保人,您仍然需要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除非您们之间的协议对此有所特别规定。
4、您们所承担的是连带责任,即信用社有权要求您们中的任意一方承担全部的债务责任,而一旦有人承担了该责任,他/她有权向其他担保人进行追偿,通常情况下,追偿的金额将会按照比例进行分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二条
被担保的债权既有物的担保又有人的担保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债权人应当按照约定实现债权;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债务人自己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应当先就该物的担保实现债权;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就物的担保实现债权,也可以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提供担保的第三人承担担保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如果打架对方拿刀犯法吗
我国法律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有很多相关规定的,我们可以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如果您生活中遇到了法律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来了解一些和如果打架对方拿刀犯法吗相关的法律规定。
10w+浏览
诉讼仲裁
携带凶器抢夺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律师回复] 解析:
根据法律规定,针对以暴力手段实施抢夺犯罪的行为,即倘若当事者在抢夺过程中携带了武器或危险物品,则此类案件将被视为抢劫罪处理,相应的惩罚将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及可能的罚金处罚金。
然而,若出现以下特定情况,那么罪犯将面临更为严重的刑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
(1)进入他人住所进行抢劫的;
(2)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实施抢劫的;
(3)对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进行抢劫的;
(4)多次进行抢劫或抢劫金额巨大的;
(5)抢劫导致他人重伤或死亡的;
(6)假扮成军警人员进行抢劫的;
(7)使用枪支进行抢劫的;
(8)抢劫军用物资或用于抢险、救灾、救济的物资的。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二款
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如果打工拿不到工资怎么办?
如果打工拿不到工资可以首先向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来进行投诉举报,如果这种方式也没有办法解决的话,就可以提出劳动仲裁,然后再提出劳动诉讼。如果打工拿不到工资怎么办,这个问题可以参考本文内容。
10w+浏览
劳动纠纷
帮信罪获利4万判几年
[律师回复] 解析:
对于触犯帮信罪并从中获取四万元收益的行为人,依照法律规定,应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的刑罚幅度内进行裁决。
其中具体的量刑准则如下所示:
首先,若支付结算金额超过二十万元人民币;
其次,若通过投放广告等手段提供了五万元以上的资金支持;
再者,如违法所得达到一万元人民币以上;
此外,如果行为人为三名及以上的对象提供了犯罪支持和帮助;
同时,如果行为人在过去两年内曾经因为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协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以及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而受到过行政处罚,并且再次参与到此类犯罪活动中来;
最后,如果行为人所协助的对象实施的犯罪行为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发生;
另外,如果行为人收购、出售、租赁信用卡、银行账户、非银行支付账户、具备支付结算功能的互联网账号密码、网络支付接口、网上银行数字证书数量达到了五张(个)以上;
或者是行为人收购、出售、租赁他人手机卡、流量卡、物联网卡的数量达到了二十张以上;
以及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况,都将面临更为严厉的刑事制裁。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择一重处】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三百一十二条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约定放弃诉讼权利是否合法
[律师回复] 解析: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该契约中所声明的放弃任何诉讼法权利的行为是毫无法律效力的。
诉讼权具有显著的公共法属性,这一权益并不属于民法所界定的个人或集体自主行使权力的范畴。
诉讼权,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概念,特指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申请,寻求对其合法财产权益以及自然人尊严进行实质性的司法保护的法定权利。
依据权利的本质特征分析,诉讼权显然具有公共权利的性质。
这种公权关乎国家权力机构功能的有效运转,对于公权力机关依据法律规定履行其职责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尽管契约中的禁止提起诉讼条款和民事合约均为民事主体行使意思自治的具体表现形式,但它们各自所涉及的领域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在私法领域,“法无禁止皆可为”的原则得到了广泛认可,民事主体有权根据自身的意愿来处理自己的权利,只要他们的行为没有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那么这些行为就应当被视为具备法律效力。
然而,在诉讼法这一公法领域,当事人通过意思自治达成的协议的有效性必须受到公法原理的约束,即只有当法律对此有所规定时,这些协议才能产生法律效力,否则就是无效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放弃诉讼权的表述实际上是对一方诉讼权的限制,而不是私法上的效果,因此,这种放弃的表述并未纳入到私法自治的范畴之中。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
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4172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正当防卫可以拿武器吗
1、如果完全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正当防卫中也可以使用事先准备的武器。这样的防卫与完全合法的正当防卫没有区别。2、如果你事先准备的武器是管制刀具之类,属于法律禁止携带的武器,应该不影响正当防卫的成立,但是携带非法武器应当构成其他的罪名。比如非法携带枪支,就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帮信罪未获利需要退赃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在处理帮信罪案件时,关于退赃事宜通常会依据涉案人员获取的违法所得金额而定。
若涉案人员在实施帮信行为中未产生任何盈利收益,则无需主动退还相关赃款。
然而,一旦涉案人员选择积极退赃,便有助于减轻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或避免受到相应的惩罚。
帮信罪,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一经定罪,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严厉处罚,同时还可能被处以罚金。
若是单位犯下此类罪行,则需对该单位施加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帮信罪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犯罪主体方面。
帮信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既包括已满十六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亦涵盖了可能成为帮信罪主体的各类单位组织;
其次,犯罪的主观方面。
帮信罪的主观心态为故意为之;
最后,犯罪客体方面。
帮信罪所侵害的客体为国家对于正常信息网络环境的有效管理秩序。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行政行为利害关系如何界定
[律师回复] 解析:
在探究行政复议法与行政诉讼法中有关“法律上利害关系”这一关键条款时,我们不难发现其对行政纠纷案件审判过程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而要真正把握好“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实质内涵,则需要明晰以下三个关键点:
1.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行政相对方并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相对人,还应当涵盖那些因行政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其他利害关系人。
例如,财产共有者、继承人、相邻权人以及实际使用者等等。
2.其次,我们需要认识到,行政行为的存在必然会对相关主体的权益产生影响。
也就是说,当某项行政行为涉及到特定对象时,该对象的权益就可能会受到影响。
例如,当规划部门对某片区域的土地进行重新规划并颁发相应许可证后,由于新的规划方案可能会改变原有房屋的使用环境,从而使得原房屋所有者的权益受到损害,那么,原房屋所有者便与该规划许可行为存在着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3.最后,我们还需关注到,当事人所主张的权利与行政行为之间必须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也就是说,当事人的权利之所以会受到损害,必须是由行政行为直接导致的。
换言之,若非行政行为的出现,当事人的权利本不应遭受任何实际影响。
综上所述,只有在全面考虑以上三个要素之后,我们才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当事人是否与被诉行政行为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
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