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你好,我是学法学专业的,现在毕业马上就要去法院就要接案子了,想要问一下合同的解除具有溯及力吗?

帮助10人 1.2k浏览 匿名 2018-03-07 贵州遵义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2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合同解除时守约方已作出了履行时。一般来说,当守约方已作出履行时,违约方的违约表现为不履行或不相应履行,这样如赋予合同解除有溯及力将使守约方取回其已作出的履行,对其显然是有利的。
    其次,合同解除时合同的双方已履行完毕时。因为如果在双方都已履行完毕时,合同的解除不具有溯及力则法律规定的解除制度在此就没有任何意义。

    三,合同解除时,违约方已作出不适当履行。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不适当履行对守约方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只有赋予合同解除有溯及力才能使不当履行重返违约方,这样才更有利于保护守约方利益 。
    就合同性质而论,下列合同解除时不具有溯及力所谓根据合同性质,指根据合同标的的属性。根据合同的属性不可能或者不容易恢复原状的,不必恢复原状。

    一,解除以使用标的为内容的连续供应合同。比如水、电、气的供应合同,对以往的供应不可能恢复原状;租赁合同,一方在使用标的后,也无法就已使用的部分作出返还。

    二,解除以行为为标的的合同。这种合同不可能恢复原状。比如劳务合同,对于已经支付的劳务,很难用同样的劳动者和同质量的劳务返还。

    三,解除为了保护交易第三方的利益的合同。如委托合同,如果委托合同的解除溯及到合同成立时,将会使受托人基于委托人的委托而为的各种代理行为失效,使委托人与第三人之间发生的各种法路关系丧失基础,易给善意第三人造成不测损害,有害交易安全及秩序,该合同也不能有溯及力。如果合同的标的物所有权已经转让第三人,第三人在取得该标的物所有权时是公然善意、有偿和无过失的,则第三人可依法取得该标的物的所有权。假使恢复原状必然会损害第三人的利益,不利维护交易安全。因此,该情况下,不应具有溯及力。
    全文
    11 2018-03-07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你好,合同的解除具有溯及力,以下是相应条款。
    一、非继续性合同的解除原则上是有溯及力的
    所谓非继续性合同,是指履行 为一次性行为的合同。恢复原状是解除有溯及力的的效果及标志。
    这样规定是对守约方比较好的保护,因为有溯及力,合同自始无约束力,应恢复到合同签订时的状态,对守约方有利。
    二、继续性合同的解除原则上无溯及力
    所谓继续性合同,是指履行 必须在一定继续的时间内完成,而不是一时或一次完成的合同,如租赁合同、仓储合同等。
    继续性合同以使用、收益标的物为目的,已经被受领方享用的标的物效益,是不能返还的,也就不能恢复原状,在这种情况下,有溯及力除了增加不必要的麻烦外,对当事人没有任何好处。因此,规定为无溯及力,当事人只能请求对方返还相应的价金。如委托合同中如规定有溯及力,会使受托人的代理行为全部失去法律效力,这样代理人及通过该代理行为面与委托人成立法律关系的第三人均有遭受损害,不利于促进社会交易。
    我国《合同法》第九十七条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可见,在我国合同法中,合同成立后未履行的,有溯及力。合同已经履行的,根据情况而定,是否有溯及力,可依据前述的法理及有利于保护守约方的利益进行判断。
    全文
    10 2018-03-07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905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你好,请问合同的解除具有溯及力吗?
一键咨询
  • 贵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458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122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西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毕节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西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504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358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071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毕节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毕节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044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257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027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036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西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757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376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毕节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736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770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825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228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021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070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毕节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041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067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毕节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311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063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076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毕节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735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贵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274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210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430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345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847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西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271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073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盘水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贵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毕节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853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476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682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毕节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西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340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西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贵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525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遵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075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367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208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盘水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西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贵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765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66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687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遵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258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141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84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118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428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438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035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盘水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遵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125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842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盘水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宿迁152****8228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扬州180****1070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镇江180****6488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民法典是否具有溯及力?
《民法典》没有溯及力,按照法不溯及既往的基本原则,《民法典》生效后,人们之间发生纠纷矛盾,就按照最新法律处理,对于之前因为合同纠纷、遗产继承发生的纠纷,还是按照之前的法律来处理,《民法典》对于之前行为没有溯及力。
10w+浏览
婚姻家庭
欠款多少涉及刑事拘留会被拘留
[律师回复] 解析:
拖欠信用卡款项达到五万元的额度,将有可能面临刑事拘留的法律制裁。若该信用卡用户欠款总额已达到或超过五万元人民币且在发卡银行进行过至少两次有效催收之后,逾期还款时间已经超过三个月仍然未能如期偿还,便涉嫌构成信用卡诈骗罪行,将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刑事法律责任;除此之外,其民事偿还义务亦不能免除,同时还需承担高额的罚息、累积产生的额外利息以及可能升级为失信被执行人的风险。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
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袭警罪是具体罪名吗怎么判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袭警罪的确立标准:此项犯罪的主要攻击对象是影响人民警察正常工作的执法管理活动。在被打击的犯罪分子中,是那些正依照法律规定执行职务或履行职责的人民警察。从客观层面上看,犯罪者通常采用暴力和恐吓的方式来阻止人民警察合法地行使其职权或职责,从而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只有达到了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的自然人才能成为该罪名的犯罪主体。如果犯罪者用恶意骚扰、毒打等方式袭击正在依法执行公务的人民警察,则应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严厉惩罚;若犯罪者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害到他人的生命安全,那么他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严厉制裁。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
【妨害公务罪、袭警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民法典溯及力问题是什么?
法的溯及力问题,也称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是法律在时间上的效力问题,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该法就不具有溯及力。
10w+浏览
诉讼仲裁
非法拘禁罪的具体立案标准有哪些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非法拘禁罪的立案标准,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非法拘禁行为必须连续进行了超过24小时;
第二,罪犯有三次以上的非法拘禁他人的犯罪记录,或者在一起案件中,非法拘禁了至少三名以上的受害者;
第三,在非法拘禁期间,罪犯对被害者进行了捆绑、殴打、侮辱等人身伤害的行为;
第四,罪犯在非法拘禁过程中,导致受害者身体残疾、死亡或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
第五,为了追讨债务,罪犯非法扣押、拘禁他人,并且符合上述任何一种情况;
最后,司法工作人员在明知受害者无辜的前提下,仍然实施非法拘禁行为。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
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696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袭警罪暴力抗法怎么判的
[律师回复] 解析:
倘若行为主体蓄意实施暴力冲击正在依照法律规定履行职守的人民警察之行为,那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将会被评定为袭警罪行,并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严厉惩治;
其次,若行为主体采用了枪械、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辆撞击等极端危险的方式,对他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此类情况便将被判定为触犯刑法,需承担起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责任;另一方面,倘若行为主体非法采取暴力、威胁等手段,阻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那么他们也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罚金的法律制裁。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
【妨害公务罪、袭警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民法的溯及力是否溯及以往?
原则上民法不溯及既往,但具体看法律规定,如《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对新法的溯及力做出了明确规定,或出台司法解释对溯及力做出了具体解释。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例外规定。民事法律的溯及力,是指新的民事法律颁布实施以后,对其生效之前发生而未依司法程序裁判的民事关系同样适用的效力。
10w+浏览
诉讼仲裁
敲诈勒索罪能以暴力威胁吗
[律师回复] 解析: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任何人都不得使用暴力手段进行敲诈勒索,包括对公共财物或私人财产进行敲诈勒索。对于此类犯罪行为,涉案金额达到较大标准或者存在多次敲诈勒索情形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同时还需承担相应罚金;倘若涉案金额极为庞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的,那么刑期将会延长至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还要面临着罚金的惩罚;若情节极其恶劣且造成重大损失的,则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且同样需要承担罚金。敲诈勒索罪,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威胁和要挟的方式,强行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在实施威胁和要挟时,可以采取暴力行为,这意味着,敲诈勒索罪并不排除当场使用暴力的可能性。敲诈勒索通常是通过威胁的手段来实现的,例如以人身伤害、破坏财物、损害声誉等方式进行要挟,使得受害者因恐惧而当场或者在事后交付财物。一旦行为人采用了威胁或要挟的手段,非法获取了他人的财物,便构成了敲诈勒索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异地取保候审解除程序需要多久
[律师回复] 解析:
按照当今的法律法规和操作程序,解冻居住权的全过程大约需要耗时十五天左右。以下为详细步骤:
首先,被申请人或其法定代表人需向作出取保候审决定的司法机关或者执行机关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提出关于取消取保候审的申请,同时需明确阐述在取保候审期间并未发生任何违反相关责任及义务规定的行为。
其次,办理案件的相关单位根据申请人的请求和具体情况进行审核,以确定是否满足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
第三步,如经过审核确认符合解除取保候审的标准,案件负责人应撰写《呈请解除取保候审报告书》,待经办案单位审查批准后,案件处理人员将进一步制作《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通知书》,完成解冻手续的办理。
最后,解除对被申请人的监管和限制。在办理相关手续的过程中,案件处理人员需向被申请人宣读《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并要求其在该决定书的回执上签字确认。若采取保证金担保的方式,案件处理人员还需制作《退还保证金决定书》,并通知被申请人前往指定的银行领取保证金。至此,解冻手续全部办理完毕。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不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诈骗涉案取保候审多久解除
[律师回复] 解析:
根据我国法律法规,人民法院对公诉性质的案件进行审判时,必须在受理之后的两个月内作出判决,最晚也不能超过三个月。
然而,对于可能被判处死刑的案件或涉及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存在相关规定所述情况之一的案件,经过上级人民法院的批准,可以将审判期限延长三个月。若因特殊原因仍需延长审判期限的,则应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等待其批准。
此外,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达到较大标准的,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事处罚,同时还会被处以罚金;如果数额巨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样要承担罚金的处罚;而当数额特别巨大或者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时,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并且还要被处以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
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
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民事诉讼法的溯及力是否具备?
法律的溯及力,是指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该法就不具有溯及力。就现代法而言,法律一般只能适用于生效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不适用于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即采取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则。民事实体法没有溯及力,但民事诉讼法作为程序法具有溯及力。
10w+浏览
诉讼仲裁
盗窃罪具体事件怎么判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盗窃案件的量刑规范如下:倘若窃取金额达到较大程度甚至多次进行此类行为、潜入他人住户行窃以及携带武器进行盗窃,则将被判定为盗窃罪,依据我国《刑法》相关条款,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同时还需承担罚金的处罚。具体而言
1、当盗窃公私财物的价值在一千元至三千元之间时,便可视为数额较大;
2、若在两年内发生三次及以上的盗窃行为,那么就应该被认定为“多次盗窃”;
3、如果非法侵入供他人家庭居住且与外部环境相对隔离的住所进行盗窃,那么这也将被视为“入户盗窃”;
4、当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明令禁止私人携带的器具进行盗窃,或者为了实施违法犯罪而携带其他可能对他人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的器具进行盗窃时,同样会被认定为“携带凶器盗窃”。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消除交通肇事罪怎样处理
[律师回复] 解析:
若已被指控为交通肇事罪,那么该案件记录将无法被抹去或撤销。当您遭遇道路交通事故时,务必保持冷静。倘若出现了人员伤亡情况,您应该立即保护好事故现场,并尽快向当地交通管理部门报告,同时积极展开救援行动。对于受伤较重的受害者,如果周围人员缺乏有效的救治技能,切勿擅自移动他们,而应拨打急救电话120寻求专业医疗援助,以免因不当的搬运导致伤者脊椎损伤、骨折等二次伤害。在报警和救助伤者的同时,您还需联系自己所驾驶车辆的保险公司,启动相关的保险理赔程序。
此外,您也不应逃离现场。关于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理方式如下:
(1)若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尚未构成犯罪,则可对当事人处以200元至2000元不等的罚款,并可处以15天以内的拘留;
(2)若构成犯罪,则将面临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惩罚,若因逃逸行为导致他人死亡,则将面临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严厉惩处,同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且终身不得再次获得机动车驾驶证。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333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民法总则溯及力诉讼时效的问题有什么
民法总则变更后涉及到了民法总则溯及力诉讼时效的问题。民法总则的第一百八十八条中将诉讼时效由两年延长至三年,那么三年的诉讼时效是否具有溯及力呢以及如何使用的问题是我们真正需要知道的,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了解一下。
10w+浏览
诉讼仲裁
一般结案多久解除取保候审
[律师回复] 解析:
解除被采取的取保候审有两种特定情形:当发现不应当追究任何刑事责任时或者取保候审期限已经届满。在发现不应当追究任何刑事责任的情况下,我们会立即解除先前所采取的取保候审措施,并及时地将此消息告知被取保候审人及相关单位,以便他们能够进行相应的结案工作。而针对那些取保候审期限已届满但仍需继续进行侦查的公诉案件,如果公安机关认为犯罪事实已经清晰明确,且证据确凿、充足,那么他们将会在两个月之内完成侦查工作并将案件移交至人民检察院。在公安机关侦查终结之后,人民检察院应对案件进行审查,并应在一个月之内作出是否提起公诉的决定。对于重大、复杂的案件,公诉案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案件后的两个月内完成审理工作,最迟不得超过三个月。若案件的被告可能面临死刑判决或涉及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存在法定的期限限制,导致期限届满无法完成侦查工作的,经由上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三个月的结案时间;如因特殊情况仍需延长的,则需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并获得其批准。
至于自诉案件,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告人若被羁押,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案件后的两个月内完成审理工作,最迟不得超过三个月。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