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一直以来对合同约定解除的情形和合同法定解除的情形不是很明白,先因为有这方面的需要,急需理解,麻烦各位分析分析。

帮助10人 1.7k浏览 匿名 2018-03-15 安徽亳州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2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合同约定解除的情形和合同法定解除的情形如下:
    根据《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
    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全文
    8 2018-03-15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合同的解除,是合同有效成立后,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关系归于消灭的行为。合同约定解除的情形和合同法定解除的情形如下:
    (一)约定情形
    《合同法》第93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这是通知解除的约定情形。
    (二)法定情形
    《合同法》第9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全文
    9 2018-03-15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155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合同约定解除的情形和合同法定解除的情形有哪些
一键咨询
  • 宿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马鞍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303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632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芜湖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006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844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310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881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马鞍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芜湖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468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776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58****658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庆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553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743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067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147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255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蚌埠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庆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合肥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滁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247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芜湖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马鞍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767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181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425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778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740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芜湖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芜湖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滁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庆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322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556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552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宣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206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宣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766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蚌埠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713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255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62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滁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蚌埠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402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蚌埠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728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合肥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115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073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芜湖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滁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芜湖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151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645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合肥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宣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马鞍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合肥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237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717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864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350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881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473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884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732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477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253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484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蚌埠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655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671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马鞍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635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344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260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徐州181****9469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80****996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连云港177****3034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合同解除的情形
为了更好的应对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法律问题,我们需要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站整理了一些与合同解除的情形相关的法律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0w+浏览
合同事务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可解除合同的情形
我国的《民法典》规定,当某些法律规定的情形发生时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这就是合同的法定解除。《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规定了合同解除法定条件,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10w+浏览
合同事务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劳动合同解除情形
1、在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5、因劳动者过错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10w+浏览
劳动纠纷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1w人正在咨询
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2、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3、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1、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10w+浏览
劳动纠纷
交通肇事罪多久才能消除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交通肇事案件的最终结案时限,需视具体情形而定:
1.若该起交通事故情节轻微,并不足以构成交通肇事罪,则无需保留案底记录。
2.然而,当交通肇事行为触及刑法规定的相关罪名时,该案底将永久保留,不可撤销。
请注意,交通肇事属于刑事范畴,一旦产生案底,将长期存在。
此种情况下,若在五年内有再次犯罪行为,将会被视为累犯,面临更为严厉的法律制裁。
至于交通肇事逃逸的常见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明知已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仍驾驶车辆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
2.交通事故当事人自认对事故无责,驾车离去;
3.交通事故当事人涉嫌酒驾或无证驾驶等违法行为,报案后未按要求在现场等候处理,弃车离开后又返回现场;
4.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后,未及时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
5.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至医院后,为伤者或其家属留下虚假姓名、地址、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快速解决“交通事故”问题
当前6386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无意间形成盗窃罪怎么量刑
[律师回复] 解析:
若不慎构成了盗窃犯罪行为,其量刑标准具体取决于案件的所有情节和因素。
依据我国刑法准则,对于盗窃行为,所涉及的公私财物的价值若在人民币1000元到3000元之间、在人民币30000元到100000元之间以及在人民币300000元到500000元之间,这三档应该被分别认定为刑法中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及"数额特别巨大"。
依据相关法律制度,若是盗窃金额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则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刑事处罚,同时还可能被处以罚金;
如果盗窃金额达到了数额巨大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那么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同样也会被处以罚金;
而当盗窃金额达到了数额特别巨大或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时,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是无期徒刑的刑事处罚,并且还可能被处以罚金或是没收全部财产。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5642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合同可以解除的情形
因为一些在现实中已经发生的,并且无法改变的事情使合同上所写的内容的结果不可能再达成了。其中的一方说出来,或者是做出来不想再继续这个合约。就是提前的违背了约定。其中一方在已经到了规定的时间的时候还没有履行它所要尽到的义务。双方中有一个人先违背了他们所定的约定。一些具体的特殊的其他的情况。
10w+浏览
合同事务
按盗窃罪定罪的情形是什么
[律师回复] 解析:
在以下各种情况下,可能被判定构成盗窃罪:
首先,金额在人民币一千元到三千元之间的公私财产被盗,其次是两年之内进行了三次或更多的盗窃行为,然后是未经允许擅自闯入他人家庭生活,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进行盗窃,再者是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明令禁止私人持有的器具进行盗窃,最后是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盗取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殊情况也可能导致盗窃罪的成立。
对于盗窃公私财物的价值,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如果达到人民币一千元到三千元以上,则应视为“数额较大”;
如果达到人民币三万元到十万元以上,则应视为“数额巨大”;
如果达到人民币三十万元到五十万元以上,则应视为“数额特别巨大”。
另外,如果在两年内进行了三次或更多的盗窃行为,那么就应该被认定为“多次盗窃”。
如果是未经允许擅自闯入他人家庭生活,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进行盗窃,那么这种情况就应该被认定为“入户盗窃”。
如果是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明令禁止私人持有的器具进行盗窃,或者是为了实施违法犯罪而携带其他足以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器具进行盗窃,那么这种情况就应该被认定为“携带凶器盗窃”。
最后,如果是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盗取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那么这种情况就应该被认定为“扒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