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我们公司的老板犯了逃税罪,现在被税务部门发现之后没有刑事处罚,首次逃税怎么能避免刑事处罚

帮助10人 10w+浏览 匿名 2018-04-25 广西北海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3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一、逃税罪
    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或者因逃税受到两次行政处罚又逃税的行为。
    二、如何理解逃税罪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正确理解逃避缴纳税款一定条件下可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修正案对纳税人第一次“逃避缴纳税款”的处理办法是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并且接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5年内曾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2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这一规定将逃避缴纳税款的初犯用行政处罚结果替代了刑事处罚责任,是立法中的特殊条款,在执行过程中应严格予以规范。
    1、正确理解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前提条件
    首先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应理解为就是要全面按照税务机关的有关税务处理决定和处罚决定要求全面、及时地补缴税款、滞纳金和罚款。补缴税款和滞纳金必须在税务机关规定的时限内完成,行政处罚也必须在有效期内执行,纳税人提出复议复核或诉讼 的,在纳税人穷尽法律救济手段之后仍维持该决定的,以
    最后的有效执行期限为准,中途超过时限造成救济无法实现的,必须及时履行,否则即便履行了行政处罚,也不应视为该款的规定。
    其次税务机关做出的行政处罚必须与催缴行为同时做出,防止执法人员不作处理,待司法机关掌握情况准备介入时再作行政处理,使其变成犯罪分子逃避刑事处罚的手段。再次,行政处罚的力度要与刑事处罚相一致,这样才能体现罚当其罪的原则。
    2、正确理解税务机关行政处罚前置程序
    税务机关的行政处罚前置是不是必然程序呢?如果是司法机关发现后直接侦查的案件是否还需要由税务机关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呢?
    行政处罚前置程序是对纳税人有利的保护程序,是逃避缴纳税款处理的一般程序原则,应适用于所有的纳税人。涉嫌偷税罪的纳税人应由税务机关先行行政处罚,
    然后根据纳税人是否接受处罚再考虑是否应追究刑事责任。如税务机关不能先行处罚,刑法修正案逃避缴纳税款一定条件下可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就无法得到落实。也就是说这时不作行政处罚,对有关纳税人是极其不利的,不能体现刑法的平等原则。如果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是否还要移送呢?按移送规定来看标准应是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就可以不必移送了。但税务机关终究是行政机关,不是司法机关,是否追究刑事责任的认定权是司法机关。税务机关有可能受检查权限和水平所限或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处理的不全面。税务和公安应做好机制衔接工作,对这种情形税务机关应向公安部门进行备案,便于部门之间的监督。
    3、正确理解该款的两个限制性条件
    一是5年内曾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的规定,应理解为纳税人前次因逃避缴纳罪被判处刑罚执行完毕后,在5年之内又犯逃避缴纳税款行为的,前次刑罚的执行既包括主刑的执行,也包括附加刑的执行,对于罚金刑的执行应以
    最后按照判决全部缴纳完毕为止,否则不视为执行完毕。关于后逃避缴纳税款的行为时间标准应如何界定,也会产生歧义。如是以应税行为的发生日,还是有效期内的申报日,以及还是执法机关的发现立案之日。应区分纳税主体的不同而规定不同的时间标准,对于取得纳税登记的,应以法律规定的纳税有效期为准,超过该期限时,就应视为逃避缴纳税款之日;对于没有取得纳税登记的纳税主体,从其知道或应该知道需要缴纳税款之日后一段时间内为纳税期限,超过的就视为逃避缴纳税款日,具体时间应不低于取得纳税登记的纳税人缴 税期限。
    4、正确理解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
    首先,税务机关做出行政处罚的原由必须是纳税人的逃避缴纳税款行为,如果是因违反税收管理法规定或其它税法而由税务机关的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则不属于此处的二次处罚规定。
    其次,此处的二次必须是对同一纳税主体做出的,如果前次是针对自然人的,后此是针对该自然人设立的法人的,也不属于两次行政处罚规定。再次,做出两次行政处罚的主体既包含地税国税,还包括其他依授权实施税政的受托机关依法做出的针对逃避缴纳税款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但如果纳税人因同一经营行为逃避缴纳不同的税种同时受到国地税的双重处罚,则应视为一次行政处罚。因为对于纳税人来说只有一次违法行为,不能因处罚主体的不同而成为两次处罚结果,否则就会失去法律的平等性。
    最后要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保证各种处罚的透明性,以便于执法人员及时掌握纳税人的纳税情况,防止放纵犯罪。
    逃税罪不予追究刑事责任还是有一定的前提的,大集中在理解的时候要注意。以上就是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全文
    7 2018-04-25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正确理解逃避缴纳税款一定条件下可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修正案对纳税人第一次“逃避缴纳税款”的处理办法是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并且接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5年内曾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2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这一规定将逃避缴纳税款的初犯用行政处罚结果替代了刑事处罚责任,是立法中的特殊条款,在执行过程中应严格予以规范。
      
    1.正确理解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前提条件
      
    首先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应理解为就是要全面按照税务机关的有关税务处理决定和处罚决定要求全面、及时地补缴税款、滞纳金和罚款。补缴税款和滞纳金必须在税务机关规定的时限内完成,行政处罚也必须在有效期内执行,纳税人提出复议复核或诉讼
      的,在纳税人穷尽法律救济手段之后仍维持该决定的,以
    最后的有效执行期限为准,中途超过时限造成救济无法实现的,必须及时履行,否则即便履行了行政处罚,也不应视为该款的规定。
    其次税务机关做出的行政处罚必须与催缴行为同时做出,防止执法人员不作处理,待司法机关掌握情况准备介入时再作行政处理,使其变成犯罪分子逃避刑事处罚的手段。再次,行政处罚的力度要与刑事处罚相一致,这样才能体现罚当其罪的原则。
      
    2.正确理解税务机关行政处罚前置程序
      税务机关的行政处罚前置是不是必然程序呢?如果是司法机关发现后直接侦查的案件是否还需要由税务机关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呢?我认为,行政处罚前置程序是对纳税人有利的保护程序,是逃避缴纳税款处理的一般程序原则,应适用于所有的纳税人。涉嫌偷税罪的纳税人应由税务机关先行行政处罚,
    然后根据纳税人是否接受处罚再考虑是否应追究刑事责任。如税务机关不能先行处罚,刑法修正案逃避缴纳税款一定条件下可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就无法得到落实。也就是说这时不作行政处罚,对有关纳税人是极其不利的,不能体现刑法的平等原则。如果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是否还要移送呢?按移送规定来看标准应是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就可以不必移送了。但税务机关终究是行政机关,不是司法机关,是否追究刑事责任的认定权是司法机关。税务机关有可能受检查权限和水平所限或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处理的不全面。税务和公安应做好机制衔接工作,对这种情形税务机关应向公安部门进行备案,便于部门之间的监督。
      
    3.正确理解该款的两个限制性条件
      一是5年内曾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的规定,应理解为纳税人前次因逃避缴纳罪被判处刑罚执行完毕后,在5年之内又犯逃避缴纳税款行为的,前次刑罚的执行既包括主刑的执行,也包括附加刑的执行,对于罚金刑的执行应以
    最后按照判决全部缴纳完毕为止,否则不视为执行完毕。关于后逃避缴纳税款的行为时间标准应如何界定,也会产生歧义。如是以应税行为的发生日,还是有效期内的申报日,以及还是执法机关的发现立案之日。我认为,应区分纳税主体的不同而规定不同的时间标准,对于取得纳税登记的,应以法律规定的纳税有效期为准,超过该期限时,就应视为逃避缴纳税款之日;对于没有取得纳税登记的纳税主体,从其知道或应该知道需要缴纳税款之日后一段时间内为纳税期限,超过的就视为逃避缴纳税款日,具体时间应不低于取得纳税登记的纳税人缴  税期限。
      
    4.正确理解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
      
    首先,税务机关做出行政处罚的原由必须是纳税人的逃避缴纳税款行为,如果是因违反税收管理法规定或其它税法而由税务机关的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则不属于此处的二次处罚规定。
    其次,此处的二次必须是对同一纳税主体做出的,如果前次是针对自然人的,后此是针对该自然人设立的法人的,也不属于两次行政处罚规定。再次,做出两次行政处罚的主体既包含地税国税,还包括其他依授权实施税政的受托机关依法做出的针对逃避缴纳税款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但如果纳税人因同一经营行为逃避缴纳不同的税种同时受到国地税的双重处罚,则应视为一次行政处罚。因为对于纳税人来说只有一次违法行为,不能因处罚主体的不同而成为两次处罚结果,否则就会失去法律的平等性。
    最后要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保证各种处罚的透明性,以便于执法人员及时掌握纳税人的纳税情况,防止放纵犯罪。这就首次逃税怎么能避免刑事处罚的解答,谢谢
    全文
    9 2018-04-25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全文
    5 2020-11-12 13:10:46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3607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公司的老板犯了逃税罪,首次逃税怎么能避免刑事处罚
一键咨询
  • 桂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桂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544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防城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北海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钦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684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柳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278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贵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来宾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来宾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160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梧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62****811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200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704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防城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来宾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百色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086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防城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桂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来宾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343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玉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286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242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03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153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644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河池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钦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627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钦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钦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332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583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百色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贵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285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梧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百色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766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贺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517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514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553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062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838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河池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841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740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百色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748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268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634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桂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钦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来宾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058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防城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201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333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防城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北海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610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587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柳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788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北海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玉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河池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083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玉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566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476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804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580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247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818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334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124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河池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662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桂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434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386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323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梧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柳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278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086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防城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桂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泰州178****2891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52****23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88****5412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避税与逃税的区别
首先,表现在经济方面:从经济行为上看,偷逃税是对一项已发生的应税经济行为全部或部分的否定,而避税只是对某项应税经济行为的实现形式和过程进行某种人为的解释和安排,使之变成一种非税行为。其次,表现在法律方面:从法律行为上看,偷逃税是公然违反、践踏税法,与税法对抗的一种行为。
10w+浏览
税务类纠纷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逃避缴纳税款罪和逃避追缴欠税罪的区别?
逃避缴纳税款罪和逃避追缴欠税罪的区别是犯罪主体不同、犯罪手段不同、追诉标准不同这三种。逃避缴纳税款罪的处罚标准是三年到七年不等的有期徒刑,逃避追缴欠税罪处罚标准是三年到十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10w+浏览
税务类纠纷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逃税与逃避追缴欠税罪的区别
1、犯罪主体不同。逃税罪的主体不仅包括纳税人,还包括扣缴义务人,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而逃避追缴欠税罪的主体仅限于纳税人。2、犯罪手段不同。3、追诉标准不同。逃税罪追诉标准是采取数额加比例的形式,即不仅要满足数额标准,而且还要满足逃避缴纳税款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
10w+浏览
税务类纠纷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1w人正在咨询
逃税罪与逃避追缴欠税罪区别
1、犯罪主体不同。逃税罪的主体不仅包括纳税人,还包括扣缴义务人,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而逃避追缴欠税罪的主体仅限于纳税人。2、犯罪手段不同。3、追诉标准不同。逃税罪追诉标准是采取数额加比例的形式,即不仅要满足数额标准,而且还要满足逃避缴纳税款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
10w+浏览
税务类纠纷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4220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逃避追缴欠税罪与逃税罪的区别
1、犯罪主体不同。逃税罪的主体不仅包括纳税人,还包括扣缴义务人,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而逃避追缴欠税罪的主体仅限于纳税人。2、犯罪手段不同。3、追诉标准不同。逃税罪追诉标准是采取数额加比例的形式,即不仅要满足数额标准,而且还要满足逃避缴纳税款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
10w+浏览
税务类纠纷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