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我的一个案件正在法院审理,我通过律师收集了一些证据,但对一些事项还是不了解,请问证据交换注意事项,具体有什么规定?

帮助10人 6.4w浏览 匿名 2018-07-01 辽宁沈阳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2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法院改革中,不少法院都实行了庭前证据交换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证据交换可以由当事人申请,也可以由法院依职权决定。证据交换的主持人是审判人员,证据交换的时间在开庭之前,也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法院认可。此外,还规定证据交换一般不超过两次。证人在庭前证据交换中的陈述,视为当庭作证。
    实行庭前证据交换,一是为避免当事人进行举证突袭,同时更重要的还在于保证当事人在诉讼中有平等的获取证据的机会和条件,所以明确证据交换的期限,实际就是为双方当事人准备证据并进行交换提供科学合理的期间,不限制当事人提出证据的期限,便无法实施证据的集中交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证据交换必须发生于当事人答辩期满至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的时间可以由当事人议定也可由法院指定,但均应在开庭审理之前,且交换之日举证期限届满。这是保证庭前证据交换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证据交换的时限与举证时限制度相互对应,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具有内在逻辑性联系的制度规范。证据交换的时限是举证时限制度的组成部分,其应符合举证时限制度的一般要求,证据交换之日即为举证期限届满之日,证据交换日不提供证据的应承担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
    赵新:庭前证据交换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庭前证据交换在个别案件中的地位问题。对于个别案件,庭前证据程序交换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庭前准备活动的必要内容,如证据很多的案件,即能节省庭审时间又能保障当事人有充足的举证、质证时间,便于查明案件事实,保证证据认证、质证质量和案件审判质量。
      
    (二)庭前单方查阅证据是否允许的问题。审判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方代理人(以被告方为多)在举证期满前到法院要求查看对方的证据,其主要目的是为自己举证做准备。有的当事人千方百计地推迟举证,甚至在举证期限的最后一天才提供己方的证据。根据《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经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当事人在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而对单方查阅证据没有规定。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意图来看,是想用庭前交换证据的方式取代单方查阅证据,对单方查阅证据是持否定态度的。单方查阅证据,实际上是一种不对等的证据交换,对另一方当事人是不利的。从审判实践看,有的被告代理人在查阅原告提供的证据后,在举证期限的最后一天才提出一些证据,让原告方措手不及。所以笔者认为,在司法实践中,凡是适用庭前证据交换或当事人申请庭前证据交换的案件,应当允许一方当事人复制对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不过,对申请方多少该有一些限制。可以要求申请方提交了己方证据材料完成举证后,才允许其复制对方提交的证据材料。此外,一方当事人复制对方的证据材料后,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交的证据材料,法官应当告知对方当事人可以进行查阅和复制,确有必要延期举证的,法院应当准许,以平等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三)庭前证据交换与当庭举证、质证、认证的关系问题。法律规定当庭举证、质证、认证的目的在于充分保护双方当事人参与诉讼的权利,保障法院认定事实、做出裁判的中立性、公开性和公正性。而庭前证据交换是在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参与完成的,其宗旨在于固定、保全证据,整理争议焦点,为庭审中对证据的认证和对事实的认定做好准备。除当事人自己对案件证据和事实做出实体认可和处分外,法院不做实体认定和处理。对于证据认可与否,发表何种意见,完全由当事人自主。在庭前证据交换过程中,当事人对证据认可的意见和对诉讼及实体权力的处分,完全符合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因此,认为庭前证据交换有违于当庭举证、质证、认证的法律规定的想法是不正确的,是形而上学错误观念在审判实践中的反映,应当予以摒弃。
      
    (四)关于当事人在证据交换后重新提交证据的问题。笔者认为,法律对当事人权利的保护是基于当事人自己对权利保护的基础之上的。法律对当事人权利的保护应当有时间上的约束,如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审限制度的规定、举证时限制度的规定等都体现了这一原则。无限制地对一方当事人进行保护容易导致法院的判决总是处于不稳定的地步,也是对另一方当事人的不公正,更不利于激励当事人及时对自己的权利进行自我保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性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同时法律规定“依事实为根据”的“事实”是法律事实,而不是客观事实,有时甚至与客观事实截然相反。法官只能依据现有的证据来认定事实,所以,在证据交换完结后(举证时限已经届满),当事人提交的新证据,原则上应不予采纳。
    (五)关于庭前证、据交换与庭前调解的问题。实践中对于庭前调解使用何种形式的笔录,不同的法院就有不同的做法。有的用庭审笔录,有的用调解笔录。而两种做法都有欠妥之处。使用证据交换笔录就会有效解决这些矛盾。证据交换本来就是庭前准备的内容,证据交换笔录是以开示、保全、固定证据为目的的,调解只是交换证据的副产品。通过证据的交换,双方当事人能够了解原先所不知道的东西,使双方当事人都获得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知晓对方手中用以攻击的“武器”,确定双方的势力,从而确立对待纠纷的态度——是“和”还是“战”。是“战”,须采用什么诉讼策略,还须提交哪方面的证据;是“和”,价码是多少,底线多大。这样对诉讼结果就能做到心中有数,能促使当事人做出是否调解、怎样调解的意思表示,能使当事人处理自己权益时有根有据。若调解成功则直接记录在案,并经法院认可后调解结案。体现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原则和法律对当事人处分权的尊重;若调解不成,就可以将证据交换笔录作为固定当事人证据的材料用于庭审,从而使庭审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因此以庭前证据交换笔录为载体开展庭前调解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民事诉讼庭前证据交换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庭前证据交换在个别案件中的地位问题。对于个别案件,庭前证据程序交换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庭前准备活动的必要内容,如证据很多的案件,即能节省庭审时间又能保障当事人有充足的举证、质证时间,便于查明案件事实,保证证据认证、质证质量和案件审判质量。
      
    (二)庭前单方查阅证据是否允许的问题。审判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方代理人(以被告方为多)在举证期满前到法院要求查看对方的证据,其主要目的是为自己举证做准备。有的当事人千方百计地推迟举证,甚至在举证期限的最后一天才提供己方的证据。根据《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经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当事人在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而对单方查阅证据没有规定。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意图来看,是想用庭前交换证据的方式取代单方查阅证据,对单方查阅证据是持否定态度的。单方查阅证据,实际上是一种不对等的证据交换,对另一方当事人是不利的。从审判实践看,有的被告代理人在查阅原告提供的证据后,在举证期限的最后一天才提出一些证据,让原告方措手不及。所以笔者认为,在司法实践中,凡是适用庭前证据交换或当事人申请庭前证据交换的案件,应当允许一方当事人复制对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不过,对申请方多少该有一些限制。可以要求申请方提交了己方证据材料完成举证后,才允许其复制对方提交的证据材料。此外,一方当事人复制对方的证据材料后,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交的证据材料,法官应当告知对方当事人可以进行查阅和复制,确有必要延期举证的,法院应当准许,以平等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三)庭前证据交换与当庭举证、质证、认证的关系问题。法律规定当庭举证、质证、认证的目的在于充分保护双方当事人参与诉讼的权利,保障法院认定事实、做出裁判的中立性、公开性和公正性。而庭前证据交换是在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参与完成的,其宗旨在于固定、保全证据,整理争议焦点,为庭审中对证据的认证和对事实的认定做好准备。除当事人自己对案件证据和事实做出实体认可和处分外,法院不做实体认定和处理。对于证据认可与否,发表何种意见,完全由当事人自主。在庭前证据交换过程中,当事人对证据认可的意见和对诉讼及实体权力的处分,完全符合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因此,认为庭前证据交换有违于当庭举证、质证、认证的法律规定的想法是不正确的,是形而上学错误观念在审判实践中的反映,应当予以摒弃。
      
    (四)关于当事人在证据交换后重新提交证据的问题。笔者认为,法律对当事人权利的保护是基于当事人自己对权利保护的基础之上的。法律对当事人权利的保护应当有时间上的约束,如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审限制度的规定、举证时限制度的规定等都体现了这一原则。无限制地对一方当事人进行保护容易导致法院的判决总是处于不稳定的地步,也是对另一方当事人的不公正,更不利于激励当事人及时对自己的权利进行自我保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性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同时法律规定“依事实为根据”的“事实”是法律事实,而不是客观事实,有时甚至与客观事实截然相反。法官只能依据现有的证据来认定事实,所以,在证据交换完结后(举证时限已经届满),当事人提交的新证据,原则上应不予采纳。
      
    (五)关于庭前证、据交换与庭前调解的问题。实践中对于庭前调解使用何种形式的笔录,不同的法院就有不同的做法。有的用庭审笔录,有的用调解笔录。而两种做法都有欠妥之处。使用证据交换笔录就会有效解决这些矛盾。证据交换本来就是庭前准备的内容,证据交换笔录是以开示、保全、固定证据为目的的,调解只是交换证据的副产品。通过证据的交换,双方当事人能够了解原先所不知道的东西,使双方当事人都获得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知晓对方手中用以攻击的“武器”,确定双方的势力,从而确立对待纠纷的态度——是“和”还是“战”。是“战”,须采用什么诉讼策略,还须提交哪方面的证据;是“和”,价码是多少,底线多大。这样对诉讼结果就能做到心中有数,能促使当事人做出是否调解、怎样调解的意思表示,能使当事人处理自己权益时有根有据。若调解成功则直接记录在案,并经法院认可后调解结案。体现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原则和法律对当事人处分权的尊重;若调解不成,就可以将证据交换笔录作为固定当事人证据的材料用于庭审,从而使庭审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因此以庭前证据交换笔录为载体开展庭前调解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全文
    8 2018-07-01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庭前证据交换制度,是指为了保证诉讼的公正和效率,在开庭审理前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和人民法院的决定,由法院组织当事人就支持各自诉讼请求的证据出示给对方,并由对方对所出示的证据发表认可或不认可意见的行为规范。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交换,是指于诉讼答辩期届满之后,开庭审理以前,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当事人之间相互明示其持有证据的行为或过程。
    交换证据的目的,就是在庭审前明确当事人的争议焦点,明确当事人主张所依据的证据,以便当事人在庭审中进行质证和法官在庭审中进行认证,防止一方当事人在庭审中进行证据突袭,保障庭审顺畅,提高庭审效率。
    这便是我认为证据交换注意事项,具体有什么规定问题的答案,希望你能采纳。
    全文
    11 2018-07-01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3890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证据交换注意事项,具体有什么规定?
一键咨询
  • 鞍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337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625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815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丹东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843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651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845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354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本溪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丹东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锦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辽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728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67****883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205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鞍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063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盘锦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221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鞍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营口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207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184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237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鞍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铁岭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鞍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铁岭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073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丹东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312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655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沈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667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332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205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铁岭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辽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盘锦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605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775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本溪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沈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344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沈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550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522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870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丹东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414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新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盘锦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872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104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887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823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盘锦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73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沈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沈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鞍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362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锦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485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铁岭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010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本溪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锦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辽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676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560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473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23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锦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鞍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营口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沈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131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851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712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728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887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361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858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锦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丹东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810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063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281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沈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盘锦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徐州134****2534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52****6745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淮安180****900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驾驶证换证体检项目具体有哪些
驾驶证换证体检项目具体有身高,身高,辨色力,听力,上肢,下肢,躯干、颈部无运动功能障碍。如果在换证的过程当中,身份信息有变化,需要勾取身份信息变化的小方格,把变化事项写在后面的格子里,最后一个格子里填写变化后的内容。必须在换证之前把违法行为处理完毕,交完罚款之后才能换证。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看房注意事项具体都有哪些
一:避免定金陷阱,现在的开发商非常的精明,很多都会打出优惠活动,来吸引买房者,缴纳定金一定要看好定金合同。二:避免抢房陷阱三:观看房屋面积。
10w+浏览
房产纠纷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收购公司注意事项具体有哪些
1、资本、资产方面的风险,1、注册资本问题2、公司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等问题,在决定购买公司时,要关注公司资产的构成结构、股权配置、资产担保、不良资产等情况。2、财务会计制度方面的风险。
10w+浏览
公司经营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和解协议注意事项具体是什么
签和解协议书要注意和解的内容,如和解金的金额、支付方式、支付期限等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其次要看看该协议是否有损害自己权益的条款,如在接受和解金之后,不得就该事项起诉等。要注意违约责任条款。最后双方签字盖章,附上日期。
10w+浏览
合同事务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109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中介租房注意事项具体有哪些
要选择合法的、信誉度较高的房屋中介机构,可以在网上或者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询所选中介机构的登记情况和信用情况,并认真查证其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
10w+浏览
房产纠纷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