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

离婚孩子抚养费多少钱

更新时间: 2018-12-06 16:21:07
音频内容:

离婚孩子抚养费抚养费一般是根据以下三大标准来确定:

1、子女的实际需要。

2、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

3、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

孩子的抚养费可按以下标准支付:

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2、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本文474字,预估阅读时间1)分钟
浏览全文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 125367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3735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离婚孩子抚养费多少钱
一键咨询
×
温馨提示
阅读时间较长,您可直接咨询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

沭阳134****9968用户4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连云港152****8033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34****6237用户3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苏州188****334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35****6940用户3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镇江188****7393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立即咨询(问题解决率99%) 推荐使用

继续浏览

如问题紧急,建议直接咨询律师获取专业解答
1对1专属律师解答
12小时深度服务 高效解决问题
立即咨询
孩子抚养费多少钱
在处理儿童抚养费用时,需要综合考虑未成年人的需求、父母的经济能力以及当地的生活标准。一般来说,一个家庭会支付其月收入的20%至30%作为儿童抚养费用。对于多子女家庭,可以适度增加,但不能超过50%。对于没有固定收入的家庭,可以参考总收入或行业标准来确定费用。
10w+浏览
婚姻家庭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5367 人正在咨询
孩子抚养费是多少钱
抚养费的多少一般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的。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以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10w+浏览
婚姻家庭
放弃抚养权是否可以免除抚养抚养权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夫妻离婚时,双方自愿签订一份关于抚养权归属的协议,约定孩子归一方,从此各不相干。未抚养孩子一方能否以此来拒绝承担抚养费以及其他抚养义务呢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并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子女或不能生活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由此我们可知: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是一种保持其基本生活的义务。这种抚养义务具有一定的无条件性,包括生活和教育的全面性以及一定的长期和持续性。同时,父母对于非婚生未成年子女之的抚养义务我国《婚姻法》也予以明确规定:“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到子女能够生活为止。”由此可知,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是一种法定的强制性义务,对于父母对非婚生未成年子女的抚养尤为如此。双方对抚养权的约定是否有效协议,作为一种最简单的契约形式,应该适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款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同无效。”如果两人签订的协议中,免除一方对子女抚养义务的内容是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的,而且一定程度上也可能损害到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因此,这一部分的内容应是无效的。权利,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个人对于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在不侵犯他人及其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可以选择不去行使。但是,义务,作为具有一定强制性和羁束性的法律规定,个人是不能自行处置的。因此,不能以其自愿放弃对子女抚养的权利而免除其对其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735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孩子抚养费给多少钱
未成年子女抚养费的具体数额,通常会根据子女的实际需求、父母的经济能力以及当地的生活水平来综合确定。对于有稳定收入的父母来说,一般会按照月总收入的20%至30%来支付;如果需要抚养多个子女,这个比例可以提高到不超过50%。而对于没有固定收入的父母,则会根据其年收入或所在行业的平均收入来制定支付方案,同样遵循上述原则。
10w+浏览
婚姻家庭
子女抚养权问题,抚养权争议,抚养权纠纷
[律师回复] 对于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同居关系子女抚养纠纷如何解决? 一、同居子女归谁抚养 1、两周岁以内的子女由母亲抚养为原则。 如果母亲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也可随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 (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 (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 另外,父母双方协议两周岁以下子女随父方生活,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的,可予准许。 2、两周岁以后的子女由谁抚养 首先应由父母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根据双方的情况判决。如果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于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 (5)父方与母方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双方均要求子女与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单独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可作为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的优先条件予以考虑。 3、已满10周岁未成年人由谁抚养。 如果子女是已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父母双方对于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时,应考虑该子女的意见。 另外,在有利于保护子女利益的前提下,父母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子女的,可予准许。 二、同居子女的抚养费如何支付 抚养费的给付方式一般有两种,按月给付和一次性给付。双方也可以协商选择其他支付方式。抚养费的金额根据以下规则确定: 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数目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30%。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收入的50%。这里的月总收入指工资总额,包括工资、奖金等。可申请调查令来调查。 2、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目可依当年的收入或同行业的年平均收入,参照有固定收入的比例确定。一般参照《道路交通事故赔偿项目参照标准》来确定的年平均人收入、年平均生活费来作为依据。 有特殊情况的,如子女长期患有重大疾病、或子女残疾的,可适当增加。
快速解决“婚姻家庭”问题
当前3735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离婚孩子抚养权抚养费多少钱
抚养费并非一成不变,它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评估,比如子女的生活需求、父母的经济能力以及当地的生活水平。要是父母有稳定收入,抚养费一般占月总收入的20%至30%;要是没固定收入,那就得参考家庭或行业收入,按比例进行调整。此外,孩子的教育、医疗等特殊需求也得考虑进去。
10w+浏览
婚姻家庭
抚养抚养权离婚时孩子抚养费标准是多少?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解答如下, 影响子女健康成长的; ( 2)尚在校就读的,一般至子女十八周岁为止、抚育费的给付期限,抚养方的抚养能力明显不能保障子女所需费用。有固定收入的、父母双方可以协议子女随一方生活并由抚养方负担子女全部抚育费,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但其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的。第八条规定。第十条规定。有特殊情况的,可用其财物折抵子女抚育费: ( 1)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抚育费应定期给付。第九条规定,有条件的可一次性给付。但经查实、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参照上述比例确定,仍应负担必要的抚育费,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无固定收入的,比例可适当提高、尚未生活的成年子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母可停止给付抚育费,父母又有给付能力的。第十二条规定; ( 3)确无生活能力和条件的,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对一方无经济收入或者下落不明的。第是一条规定,不予准许,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根据《最高人民印发<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七条规定,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
快速解决“婚姻家庭”问题
当前3735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735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什么是子女抚养费 一个孩子抚养费多少钱
子女抚养费是指所有子女都有权向其父母领取合理必要的生活资助,直至其达到法定年龄或结婚、服兵役、或生活可以自立。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20%-30%的比例给付。
10w+浏览
婚姻家庭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5367 人正在咨询

首页

找律师

立即咨询

(99%用户选择)

首页 > 语音解答 > 婚姻家庭 > 子女抚养 > 离婚孩子抚养费多少钱

法律咨询热线

建议拨打时间

严禁采集,违者必究

©2004-2022 m.6436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18055号-1  隐私保护 投诉建议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