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

小孩可以送给别人吗

更新时间: 2021-04-17 15:43:10
音频内容:

亲生子女可以送养他人,但是不得随意送养。送养孩子必须符合法定条件。

一般情况下,有特殊困难,确实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可以送养子女。

送养子女,须双方共同送养。一方想送养子女,另一方不同意的,不能送养。生父母一方不明或者查找不到的可以单方送养。

未成年人的父母均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该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不得将其送养,但父母对该未成年人有严重危害可能的除外。

同时应该注意,被送养的子女应该不满十四周岁。而且对于送养收养的父母应该满足相关的条件。


法律依据: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 第六条

 送养人应当向收养登记机关提交下列证件和证明材料:

(一)送养人的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组织作监护人的,提交其负责人的身份证件);

(二)收养法规定送养时应当征得其他有抚养义务的人同意的,并提交其他有抚养义务的人同意送养的书面意见。

社会福利机构为送养人的,并应当提交弃婴、儿童进入社会福利机构的原始记录,公安机关出具的捡拾弃婴、儿童报案的证明,或者孤儿的生父母死亡或者宣告死亡的证明。
监护人为送养人的,并应当提交实际承担监护责任的证明,孤儿的父母死亡或者宣告死亡的证明,或者被收养人生父母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对被收养大有严重危害的证明。
生父母为送养人的,并应当提交与当地计划生育部门签订的不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协议;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还应当提交其所在单位或者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出具的送养人有特殊困难的证明。其中,因丧偶或者一方下落不明由单方送养的,还应当提交配偶死亡或者下落不明的证明;子女由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收养的,还应当提交公安机关出具的或者经过公证的与收养人有亲属关系的证明。
被收养人是残疾儿童的,并应当提交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该儿童的残疾证明。  

咨询助手提示您
全文1K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直接问律师最快9秒应答
继续阅读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 12551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872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小孩可以送给别人吗
一键咨询
×
温馨提示
阅读时间较长,您可直接咨询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

如问题紧急,建议直接咨询律师获取专业解答
1对1专属律师解答
12小时深度服务 高效解决问题
立即咨询
把小孩送给别人犯法吗?
把自己的小孩抱给别人来抚养,这样一种行为是有可能违法。根据我国《民法典》中的规定,亲生父母是可以作为送养人的,但同时也需要符合送养人的条件要求。除此之外,把孩子抱给别人抚养,也要求孩子和被收养人满足一定的条件,双方之间还需要办理收养关系的登记手续。
10w+浏览
婚姻家庭
别人收养的小孩可以送我吗
[律师回复] 收养人符合《收养法》规定的条件,私自收养非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捡拾证明不齐全的,由收养人提出申请,到弃婴和儿童发现地的县(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领取并填写《捡拾弃婴(儿童)情况证明》,经收养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确认,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并出具《子女情况证明》,发现地公安部门对捡拾人进行询问并出具《捡拾弃婴(儿童)报案证明》,收养人持上述证明及《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以下简称《登记办法》)规定的其他证明材料到弃婴和儿童发现地的县(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办理收养登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第六条
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无子女;
(二)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三)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四)年满三十周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第四条
下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
(一)丧失父母的孤儿;
(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
(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第五条
下列公民、组织可以作人:
(一)孤儿的监护人;
(二)社会福利机构;
(三)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第八条
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
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和收养一名的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第七条
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可以不受本法第四条第三项、第五条第三项、第九条和被收养人不满十四周岁的限制。
华侨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还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的限制。
快速解决“婚姻家庭”问题
当前6872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我想把小孩送给别人领养该怎么做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建议最好协商,以对孩子成长为原则,若对方不抚养相应要支付抚养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
(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
(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
2、父母双方协议两周岁以下子女随父方生活,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的,可予准许。
3、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
4、父方与母方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双方均要求子女与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单独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可作为子女随父或母生活的优先条件予以考虑。
5、父母双方对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应考虑该子女的意见。
6、在有利于保护子女利益的前提下,父母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子女的,可予准许。
7、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5510 人正在咨询
送小孩给别人抚养要出什么手续?
父母将孩子送给他人抚养的前提是父母确实已经无力抚养孩子,同时父母不能收取收养人的财物,否则会涉嫌拐卖儿童罪。而收养孩子的当事人也要满足收养条件,并办理正规的收养手续,办理收养登记。
10w+浏览
婚姻家庭
别人收养了一个小孩想送给我收养,能行吗?
[律师回复] 收养人符合《收养法》规定的条件,私自收养非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捡拾证明不齐全的,由收养人提出申请,到弃婴和儿童发现地的县(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领取并填写《捡拾弃婴(儿童)情况证明》,经收养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确认,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并出具《子女情况证明》,发现地公安部门对捡拾人进行询问并出具《捡拾弃婴(儿童)报案证明》,收养人持上述证明及《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以下简称《登记办法》)规定的其他证明材料到弃婴和儿童发现地的县(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办理收养登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第六条
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无子女;
(二)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三)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四)年满三十周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第四条
下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
(一)丧失父母的孤儿;
(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
(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第五条
下列公民、组织可以作人:
(一)孤儿的监护人;
(二)社会福利机构;
(三)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第八条
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
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和收养一名的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第七条
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可以不受本法第四条第三项、第五条第三项、第九条和被收养人不满十四周岁的限制。
华侨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还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的限制。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872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把孩子生下来送给别人养可以吗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把孩子生下来送给别人养是可以的。《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四条 规定,孤儿的监护人、社会福利机构、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可以作为送养人。收养年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应该征得其同意。如果未成年人不同意的,则不能将其送养。
10w+浏览
婚姻家庭
不小心开车撞了别人,把人送到医院,我要怎么办?
[律师回复]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法律规定,开车撞死人的赔偿比例根据其责任确定,赔偿的费用包括医疗费,丧葬费等。具体数额需要参照需参照各地的经济水平和其他规定。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按下列原则对当事各方的总损失进行调解:
(一)当事人负全部原因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
(二)当事人负主要原因责任的,承担70%的赔偿责任;
(三)当事人负同等原因责任的,承担50%的赔偿责任;
(四)当事人负次要原因责任的,承担30%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以下简称第三者保险)限额内予以赔偿。超过第三者保险限额的部分,由承担全部原因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总损失100%的赔偿责任。对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行人有过错的,机动车一方在承担自身全部损失后,按照下列原则确定赔偿比例:
(一)机动车一方负主要原因责任的,应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70%赔偿责任;
(二)机动车一方负同等原因责任的,应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50%赔偿责任;
(三)机动车一方负次要原因责任的,应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30%赔偿责任;
(四)机动车一方无原因责任的,应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20%赔偿责任。无第三者保险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非机动车、行人一方无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总损失100%的赔偿责任。对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行人有过错的,机动车一方在承担自身全部损失后,按照下列原则确定赔偿比例:
(一)在高速路、快速路等封闭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50%的赔偿责任。
(二)在其他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60%的赔偿责任。交通肇事死亡赔偿标准具体内容:
(一)医疗费 医疗费包括当事人为治疗伤疾:而支付的挂号费、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医药费、住院费、康复费、整容费和后续治疗等费用。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收款凭证,结 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医疗费的赔偿数额,按照调解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 可参照调解结案时的时令标准进行计算。
(二)误工费 误工费根据当事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当事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当事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当事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当事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三)护理费 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护理人员有收入的,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
(四)交通费 根据当事人和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以及参与死亡事故处理的死者亲属(不得超过三人)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五)住宿费 当事人本人及其陪护人员从外地到本市处理交通事故,实际发生的住宿费。
(六)住院伙食补助费 参照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七)营养费 营养费是指当事人为辅助治疗或使身体尽快康复而购买日常饮食以外的营养品所支出的费用。营养费根据当事人伤残程度参照医院意见及营养费支出凭证确定。
(八)残疾赔偿金 残疾赔偿金根据当事人伤残等级,按照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九)残疾辅助器具费 残疾辅助器具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伤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参照辅助器具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相应的合理费用标准。辅助器具的更换周期和赔偿期限参照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
(十)丧葬费 按照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十
一)被扶养人生活费 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 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被抚养人是指当事人依法应当承担抚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 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被抚养人还有其他抚养人的,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当事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被抚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 人均消费性支出额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十
二)死亡赔偿金 按照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参加处理交通事故的当事人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参照本《标准》第九条的规定计算,按照赔偿责任比例分担,但计算人数不得超过三人。交通事故当事人或者死者近亲属要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由当事人或者死者近亲属自行协商。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自己的孩子可以送给别人抚养吗
能够作为送养人的包括孤儿的监护人、社会福利机构、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因此,自己生的孩子也是可以送人的,但此时需要符合法律中规定的条件,否则将孩子送人的行为可能认定为违法,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0w+浏览
婚姻家庭
小学生上、放学家长委托别人接送的责任书(协议或合同)
[律师回复] 小学生年纪较小,大部分都有畏惧老师的心理。在学校被体罚后也不敢告诉家长。有些家长发现孩子在学校被体罚后也怕今后再给孩子添麻烦而忍气吞声。这样一味的纵容会使中国的教育每况愈下,所以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处理好这种情况。
一方面要经常与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另一方面也要仔细观察孩子身体和行为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如果得知孩子在学校被老师体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要收集一些孩子被体罚的有利证据,如受伤照片或见证孩子被体罚的学生的口述录音。这些都是防止以后的不时之需,最好还是以和平的方式解决。

其次是要问明孩子被体罚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在孩子没有犯错时老师是不会进行体罚的。找到原因后要及时帮助孩子改正自己的问题。
第三就是要找体罚孩子的老师沟通了。虽然老师体罚了自己的孩子,但是为了能够和平解决此事,家长还需恭敬地对待老师。可以私下约老师出来,并送上一份小礼物。感谢老师对学生的教导,同时也为自己的孩子给老师添麻烦而深表歉意。此时老师或许会深感内疚,这时再跟老师提议一下他之前的惩罚方法有点不太合理,希望老师今后能够改变一下惩罚的策略。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会接受家长的建议。一般到这种时候问题就解决差不多了。
当然,有些素质较差的老师这种方法可能行不通,这时我们就不得不利用第一步准备的东西了。提早取证录音是担心见证的学生之后受老师的不再说真话。拿着之前的证据去找校长,让校方出面解决。如果校方不能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再去找当地教育局。还可以利用媒体去处理此事。
总之不能放纵老师体罚学生这种行为。可以联合多位家长一起参与。一味的忍气吞声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如果老师体罚过重,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小学生上、放学家长委托别人接送的责任书(协议或合同)
[律师回复] 小学生年纪较小,大部分都有畏惧老师的心理。在学校被体罚后也不敢告诉家长。有些家长发现孩子在学校被体罚后也怕今后再给孩子添麻烦而忍气吞声。这样一味的纵容会使中国的教育每况愈下,所以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处理好这种情况。
一方面要经常与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另一方面也要仔细观察孩子身体和行为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如果得知孩子在学校被老师体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要收集一些孩子被体罚的有利证据,如受伤照片或见证孩子被体罚的学生的口述录音。这些都是防止以后的不时之需,最好还是以和平的方式解决。

其次是要问明孩子被体罚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在孩子没有犯错时老师是不会进行体罚的。找到原因后要及时帮助孩子改正自己的问题。
第三就是要找体罚孩子的老师沟通了。虽然老师体罚了自己的孩子,但是为了能够和平解决此事,家长还需恭敬地对待老师。可以私下约老师出来,并送上一份小礼物。感谢老师对学生的教导,同时也为自己的孩子给老师添麻烦而深表歉意。此时老师或许会深感内疚,这时再跟老师提议一下他之前的惩罚方法有点不太合理,希望老师今后能够改变一下惩罚的策略。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会接受家长的建议。一般到这种时候问题就解决差不多了。
当然,有些素质较差的老师这种方法可能行不通,这时我们就不得不利用第一步准备的东西了。提早取证录音是担心见证的学生之后受老师的不再说真话。拿着之前的证据去找校长,让校方出面解决。如果校方不能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再去找当地教育局。还可以利用媒体去处理此事。
总之不能放纵老师体罚学生这种行为。可以联合多位家长一起参与。一味的忍气吞声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如果老师体罚过重,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872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父母送孩子给别人抚养违法吗
父母将孩子送给别人抚养的这种行为有可能就是违法的,之所以说是有可能是违法的,那是因为如果父母和当事人之间也办理了过户手续,在依法办理过户手续的情况下就不违法,这里的过户手续主要就是要完成领养孩子的手续。并且把孩子送给别人得夫妻两个人都同意才行。
10w+浏览
婚姻家庭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5510 人正在咨询

首页

找律师

立即咨询

(99%用户选择)

首页 > 语音解答 > 婚姻家庭 > 收养赡养 > 小孩可以送给别人吗

法律咨询热线

建议拨打时间

严禁采集,违者必究

©2004-2022 m.6436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18055号-1  隐私保护 投诉建议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