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标车,是新车定型时排放水平低于国Ⅰ排放准则的汽油车和国Ⅲ排放准则的柴油车的统称。通常是尾气排放污染量大、浓度高、排放稳定性差的车辆。按排放限值比较,一辆黄标车的排放量分别相当于5辆国Ⅰ、7辆国Ⅱ、14辆国Ⅲ、20多辆国Ⅳ汽油车。这类在用车经环保定期检验,达到相关在用车排放准则的,核发黄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能够上路行驶。黄标车由于自行车排放高,应优先管控和淘汰。2014年随着国家加快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各地密集提议了淘汰黄标车的目标。但由于缺乏相关法律依据,大量黄标车并无真正淘汰,减排成果大打折扣。业内专家建议,要从根本上淘汰高污染的黄标车,国家应赶紧修改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机动车污染防治执法主体和法理依据,同时还应统一汽车排放准则,建立机动车污染防控协作机制,从严从重打击机动车超标排放。在北京、天津、江苏、陕西等地,尽管黄标车淘汰工作得到普遍支持,但在缺乏相关法律依据的情况下,淘汰黄标车只能采取引导报废、黄(标)改绿(标)、限制行驶等非强制性措施。加之地区间缺乏联动协作,假冒绿标车大行其道,使得黄标车并无真正淘汰,减排效果大打折扣,有的甚至只能局限在纸面之上。业内人士认为,强化机动车污染排放管理重在执行,不能留下漏洞,当前除应赶紧修改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将机动车污染防治列入其中,同时要求汽车生产公司严格执行按照要求生产,加强地区间商洽联控,真正实现黄标车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