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帮助5人 5w浏览 匿名 2020-08-18 香港新界
问题相似?点击查看诊断报告~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交通肇事逃逸如何处罚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对交通肇事罪规定了三个不同的刑级(量刑档次):犯交通肇事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判到15年的占少数)。发生重大事故1.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此处所谓“发生重大事故”,根据《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解释》第2条第2款规定: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5)严重超载驾驶的;

    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其他特别恶劣情节,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1)死亡2人以上或者重伤5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
    2)死亡6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60万元以上的。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犯交通肇事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判到15年的占少数)。
    第六条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条、
    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三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
    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即,所谓交通肇事逃逸就是行为人在交通运输肇事中具有以下情形并因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4)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5)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6)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7)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8)严重超载驾驶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与故意罪的区别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与故意罪的区别是: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以故意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区别要点: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仅有消极的不救助行为;而故意或伤害罪行为。(
    1)有积极行为,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
    ①隐藏或者
    ②遗弃;(
    2)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因为遗弃、隐藏,使被害人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注意,对这种情形在不能证实具有直接故意的情况下,如果事实上没有发生“死亡或残疾”结果的,不应按照故意罪、故意伤害罪的未遂罪处罚。
    全文
    13 2020-08-18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744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一键咨询
  • 137****011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162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市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市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市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市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市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市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龙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龙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龙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470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龙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市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011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市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龙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348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880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886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龙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837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市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762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市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市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龙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814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市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028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186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350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540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784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市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664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728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372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210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市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741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042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龙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龙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334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龙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市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市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227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龙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龙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787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龙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龙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13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龙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龙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288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338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525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005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008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704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龙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市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龙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533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市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龙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554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466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817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674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458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市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053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龙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龙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340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770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龙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龙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568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502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市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龙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517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龙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龙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龙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420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846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龙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208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市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343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龙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714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736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721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常州177****31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泰州177****1773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56****7691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过失杀人吗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若被判定为交通肇事罪,则不属于过失杀人。《刑法》中的“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或过于自信导致他人死亡。此罪行涵盖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肇事逃逸的法律归责需根据具体情况判定。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过失杀人吗
若交通意外导致人员丧命,此种情况应归类于交通肇事罪,而非过失杀人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描述,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由于疏忽大意或过失导致未能预见或已预见到却认为可以避免而引发的他人死亡事件,对被害人生命权利进行了剥夺之举。这些情况可能由疏忽大意导致的过失致人死亡,亦或是因为过于自信酿成的过失致人死亡。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
交通事故逃逸,其定义是指驾驶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想要逃避法律追究而选择了逃之夭夭的行为。一般来说事故当事人在认为自己没有责任时而决定离开现场、报案之后没有在事故地点等待警察到来处理、抛弃车辆而逃离事故现场后又回来等情形,都是属于交通肇事逃逸。
10w+浏览
交通事故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1w人正在咨询
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办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逃逸,涉案者需立即报案、保护现场、救治伤员并拨打急救电话。警方将迅速调查、判定责任、追捕逃逸者并制裁。如涉嫌交通肇事罪,警方将立案侦查并刑事诉讼。未构成犯罪者,罚款二百至二千元及十五日以内行政拘留;构成犯罪者,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特别严重者判七年以上。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5425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
(1)行为人的逃逸行为必须发生在交通肇事后,并且要求行为人主观上认识到已经发生了交通事故且撞了人。(2)被害人的死亡与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之间存在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3)被害人死亡是由于逃逸行为而造成的,被害人的死亡除交通行为导致外,未介入其它的因果关系和条件。
10w+浏览
交通事故
独生子女出车祸死亡,赔偿金145万,有配偶,有俩孩子,父母68周岁,有退休金,能获得赔偿金么
[律师回复] 结论:在独生子女出车祸死亡的情况下,死亡赔偿金不属于死者的遗产,而是对死者近亲属因其死亡导致生活资源减少和丧失的补偿。**赔偿金应由死者的配偶、子女和父母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共同分配。**在分配时,应综合考虑各继承人与死者的关系亲密程度、经济依赖程度及各自的经济能力等因素。由于死者的父母已年满68周岁且有退休金,经济依赖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在分配中应适当少分。 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一条现行有效,被侵权人死亡的,其近亲属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包括请求赔偿死亡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的性质是对死者近亲属因其死亡导致生活资源的减少和丧失的补偿,而非死者的遗产。因此,赔偿金的分配不适用遗产继承的规则。 在【(2019)云2627民初2399号】案中,法院指出,死亡赔偿金应由死者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即配偶、子女和父母共同分配,分配时应以各继承人与死者生前的生活紧密程度、经济依赖程度及各自经济能力等为考虑因素进行合理调配,而不应简单地进行平均分配。 结合本案,死者有配偶、两个子女和父母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首先,死者的配偶和子女与死者的生活紧密度和经济依赖度较高,因此在分配中应适当多分。其次,死者的父母虽然是第一顺序继承人,但已经年满68周岁且有退休金,经济依赖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在分配中应适当少分。 根据实务中的观点,死亡赔偿金的分配应当综合考虑各继承人与死者的关系亲密程度、经济依赖程度及各自的经济能力等因素,合理化、人性化地确定分配方案。因此,本案中,建议将赔偿金的分配比例设定为:配偶40%,两个子女各25%,父母10%。这种分配方案能够较好地平衡各方的经济需求和对死者的实际依赖程度,符合公平合理的原则。 综上所述,本案中的死亡赔偿金应按照上述比例进行分配,以确保各继承人能够获得合理的补偿。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