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交通肇事逃逸的司法适用是怎么的

帮助5人 4.2w浏览 匿名 2020-10-05 广东惠州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您好,关于交通肇事逃逸的司法适用是怎么的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在第5条第2款中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不难看出,《解释》旨在将此种情形下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的行为犯罪化。该规定的出台可以说对我国传统上的“共同犯罪”学说予以了突破。
    交通肇事逃逸的司法适用是怎样的
    对于共同犯罪的理论学说,有“犯罪共同说”或者是“行为共同说”之分,源于刑事古典学派的犯罪共同说,即认定数人共同进行特定的一个犯罪就是共犯,客观上必须满足各共同者的实行行为要符合特定的一个犯罪构成要件且各共同者主观上还必须有共同犯罪的意思。从而否定过失犯的共同正犯和故意犯与过失犯的共同正犯的概念。“从主客观统一的刑法学理论来看,过失犯罪不可能构成共犯的。
    因为在过失的情况下,缺乏对共同犯罪的认识,不能使数人的共同行为具有共犯所要求的那种内在一致性。”而与犯罪共同说相对应的,源于刑事近代学派的行为共同说则主张:所谓共犯并不是数人共同实施一个犯罪,而是由数人共同的行为来完成各自意图的犯罪。作为共同正犯的主观要件,并不一定需要使故意共通化,所以也要肯定过失犯的共同正犯以及故意犯和过失犯的共同正犯的概念。只要行为是共同进行的,再按各行为者的故意、过失的程度来确认各自的犯罪。我国目前犯罪理论的通说是构成要件说,在共同犯罪的问题上采用的是“犯罪共同说”而否认共同过失犯罪的存在。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共同犯罪理论认为,在共同犯罪中各行为人间必须有意思联络,即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构成共同犯罪。据此,刑法理论界对此《解释》所确立的指使逃逸以交通肇事罪“共犯论处”的规定,存有支持与反对的意见:
    一、支持者认为,《解释》第5条第1款己表明,肇事人对因逃逸致使被害人死亡这一结果的心态是故意(一般是间接故意),属于的故意犯。
    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出于不同动机指使肇事人逃逸时,对被害人的死亡结果实际上也是持放任态度,即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与肇事人在主观上有共同的故意(共同故意包括共同间接故意)。在客观上,肇事人逃跑行为是在有关人员“指使”下产生的(“指使”至少对肇事人逃跑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因而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有共同的行为(有关人员指使肇事人逃跑和肇事人逃跑行为对死亡结果而言均为的犯罪行为形式,共同行为包括共同)。有共同故意和共同行为当然可以构成共同犯罪。
    二、反对者认为,这一解释内容近乎荒唐。因为:

    一,交通肇事后的指使逃逸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要构成交通肇事罪,行为人首先必须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如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己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严重超载驾驶等;但是,指使肇事人逃逸违反的是《道路运输事故处理办法》,与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内容完全不同。

    二,将交通肇事后的指使逃逸行为规定为交通肇事罪是司法权对立法权的僧越。指使逃逸行为发生在交通肇事之后,尽管发生致人死亡的严重结果,但逃逸行为属于罪后行为,如果刑法未有特别规定,其本身不能视为犯罪,只能作为量刑考虑的情节。既使有必要将这种情形规定为交通肇事罪的特殊表现形式之一种,那也是的职权范围,而司法机关无此职权。

    三,将交通肇事后的指使逃逸行为规定为交通肇事罪违反了共同犯罪的规定。我国《刑法》第25条明确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根本不存在共同犯罪的可能。如果交通肇事罪“因逃逸致人死亡”可构成以故意为主观罪过的交通肇事罪,肇事人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共同构成交通肇事罪,似有一定道理,但是交通肇事罪的主观罪过只能是过失,“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也不例外。
    笔者认为:引起这样的争论是必然的,因为立法没有把交通肇事罪的基本构成和交通肇事后的行为分开来加以规定,且肇事后的逃逸行为和不救助而致人死亡的行为也未得到有效的区别,立法的这中疏忽必然导致不同罪过的行为出现混同,要想形式上只由一个典型的过失犯来包容是不可能的,实际上立法例上采取的集合犯罪的模式也是漏洞模式。《解释》无法修改立法,所以客观上也无法解释完备。指使的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其性质就是教唆犯,只不过不是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而应是逃逸罪的共犯。
    理由:因为实施教唆或帮助行为的人,无论出于什么动机、目的,主观上都是故意,即明知事故发生后,肇事者应当实施救护,但故意教唆或者帮助肇事者脱离现场;客观上实施了教唆或帮助行为,并且,正是因为其教唆或帮助行为,使肇事者逃逸而造成被害人因抢救失时死亡。其教唆、帮助行为与肇事者逃逸都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从具有“共同罪过”的范围看,是“逃逸”的“共同故意”,而非“肇事”的共同过失;从“共同行为”的范围看,也是“逃逸”的“共同行为”,而非“肇事”的共同行为。
    换句话说,上述“共同犯罪”应当是“逃逸”行为的共同犯罪,非“交通肇事”行为的共同犯罪。这样才不论在法理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是成立的,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纷争和理论冲突。
    全文
    7 2020-10-05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371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交通肇事逃逸的司法适用是怎么的
一键咨询
  • 178****746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汕头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深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681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湛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惠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汕尾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湛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742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747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585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梅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珠海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561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34****248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潮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183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747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梅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486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576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266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汕尾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577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277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湛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484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汕头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074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330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中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666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梅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750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揭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728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134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087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揭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327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湛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惠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013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佛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072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惠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汕尾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潮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408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中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中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韶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318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677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826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278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佛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326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惠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812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河源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江门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832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276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765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茂名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肇庆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湛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541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揭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河源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茂名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743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631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中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84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江门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275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504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571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542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158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613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佛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韶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811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江门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惠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816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831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344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65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徐州178****3305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沭阳178****6124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扬州135****9554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交通肇事逃逸适用缓刑吗?
肇事逃逸这种行为一般是不适用于缓刑的,因为根据法律上对缓刑的规定来看,被判处缓刑的对象,及犯罪行为的量刑标准,应该是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可是肇事逃逸的量刑是三年以上到7年以下,而且肇事逃逸的这种情节,本来就比较恶劣,所以不能判处缓刑。
10w+浏览
交通事故
交通肇事罪判决书多久出来
[律师回复] 解析:
根据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针对现场所发现的各种违规违法行为,均可依法当场进行行政处罚。
若需按照常规程序进行处置的,则应在违法行为者接收到处理通知之际起的24个小时之内或3天以内做出相应的处罚裁决。
如果违法行为的事实情况清晰明确,且需要依照常规程序进行罚款处罚的,则应当自违法行为者接收到处理通知之际起的24个小时之内做出处罚裁决;
如需采取暂扣机动车驾驶证措施的,则应当自违法行为者接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的3天之内做出处罚裁决;
而对于需要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则应当自违法行为者接收到处理通知或者听证程序结束之日起的7天之内做出处罚裁决。
此外,对于涉及交通肇事罪行的,应当在人民法院作出判决之后,立即做出处罚裁决。
当交通警察运用简易程序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时,应当在固定现场证据之后,责令当事人撤离现场,恢复正常的交通秩序。
若当事人拒绝撤离现场的,交通警察有权实施强制撤离。
若当事人因无法及时移动车辆而影响到交通通行及交通安全的,交通警察有责任将车辆转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二十四条
交通警察适用简易程序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时,应当在固定现场证据后,责令当事人撤离现场,恢复交通。
拒不撤离现场的,予以强制撤离。
当事人无法及时移动车辆影响通行和交通安全的,交通警察应当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
具有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之一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一百零四条规定处理。
撤离现场后,交通警察应当根据现场固定的证据和当事人、证人陈述等,认定并记录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当事人姓名、驾驶证号或者身份证号、联系方式、机动车种类和号牌号码、保险公司、保险凭证号、道路交通事故形态、碰撞部位等,并根据本规定第六十条
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当场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不具备当场制作条件的,交通警察应当在三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由当事人签名,并现场送达当事人。
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接收的,交通警察应当在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上注明情况。
交通肇事罪最多多判几年
[律师回复] 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的明确规定,在机动车驾驶过程中,触犯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而导致严重后果,如造成他人重伤或死亡,或造成公共财产和私人财产的重大损毁等情况时,将会面临下述刑事责任的追究:
第一,对于尚未达到犯罪程度但构成严重违法行为的,法定最高刑期为拘役三年;
第二,对于确已构成犯罪并具备相应情节的,则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
第三,如果在交通肇事后实施了逃逸行为,或者存在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那么其所应承担的刑罚将从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不等;
最后,若逃逸行为直接导致受害者死亡,那么罪犯将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交通肇事逃逸索赔多少合适?
交通肇事逃逸索赔多少合适,应当是根据实际的损失状况来进行确定的,根据我们国家法律当中的规定,包括有医疗费用,还有就是误工费用和护理费用等等。交通肇事逃逸索赔多少合适,这个问题可以参考本文内容。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交通肇事中肇事逃逸的理解与适用是什么
无论我们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平常就需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了法律问题时,就能够很好的去处理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本篇内容中整理了一些与交通肇事中肇事逃逸的理解与适用是什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10w+浏览
交通事故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1w人正在咨询
交通肇事逃逸和交通肇事逃逸罪一样吗?
《刑法》中没有交通肇事逃逸罪只有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逃逸是属于交通肇事罪中最严重的一种情节,因此,两者是不一样的,只要构成交通肇事罪并有逃逸的行为就会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10w+浏览
交通事故
交通肇事罪定罪量刑标准有哪些
[律师回复] 解析:
交通肇事犯罪作为一种过失犯罪,其判刑标准主要分为三个档次:
即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三至七年有期徒刑以及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进行量刑时,需要全面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肇事司机在事故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包括全责、主责或是同责;
其次,对人身和财产所造成的损害程度,如死亡人数、重伤人数等;
此外,还需考虑到肇事司机是否存在肇事逃逸、醉酒驾驶、毒品滥用等违法行为,以及被告是否已经向受害者及其家属支付了相应的赔偿金,赔偿金额的多少,以及是否得到了受害者及其家属的谅解等等。
所有这些因素都将在综合考量之后,最终决定对肇事司机的具体判刑。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快速解决“交通事故”问题
当前5984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故意逃费涉嫌抢夺罪怎么判
[律师回复] 解析:
对于抢劫犯罪这一犯罪类型,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解析和理解:
第一个方面是关于抢劫罪的对象,刑法规定,此种犯罪侵犯的是公民个人或公共财产的所有权;
其次是关于犯罪的客观表现方面,它在实际上表现为在乘客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采用突然袭击等非常手段,公然对财物实施强大的强制性力量,使人无法抵抗,从而实现获取大量财富的犯罪目的;
然后是该罪犯罪构成中的主要因素,即犯罪主体。
根据刑法的明文规定,任何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成年人,只要年龄满16周岁都可以成为犯罪嫌疑人。
最后,该罪的主观表现型态,即犯罪动机。
这种罪行在主观上表现为故意犯罪,其真实企图就是非法占有他人财产,而且罪犯都应该明确认识到自己所采取的行动将会侵犯到他人的财产权益,并且希望这样的结果能够发生。
根据针对不同案情的法律规定,抢劫公私财物,如果数额达到一定程度,或者是多次进行抢劫的,那么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罚,同时还可能被判处罚金;
如果数额巨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的,则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样也可能被判处罚金;
而如果数额特别巨大或者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那么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同时还可能被判处罚金或者没收全部财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
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7220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在交通肇事逃逸后坐牢吗,交通肇事逃逸的性质
为了更好的应对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法律问题,我们需要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站整理了一些与在交通肇事逃逸后坐牢吗,交通肇事逃逸的性质相关的法律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0w+浏览
交通事故
交通肇事罪什么时候能立案
[律师回复] 解析:
一、关于交通肇事罪的立案日期问题,应依据公安机关处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体规定执行。
通常情况下,当交通管理部门收到关于交通事故的报案信息时,即对现场展开细致的勘查工作,此时便可以视为正式受理案件了。
经过交警对现场情况的仔细勘查以及初步调查后,如果确定这起事故已经达到刑事案件的标准,他们将会制作立案决定书提交给上级主管领导审批,待领导审核批准后,就可正式将其列入立案范围之内。
二、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在接收到案件时,必须要制作详细的受案登记表,同时还需向报案人出具相应的回执单据。
在接收到案件之后,公安机关会对案件进行全面的审查,若发现存在犯罪事实并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而且该案件也属于公安机关的管辖范畴内,那么经过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的批准,即可正式启动立案程序。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