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如何理解逃税罪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帮助5人 3.7w浏览 匿名 2020-10-27 安徽宣城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如何理解逃税罪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一、逃税罪
    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或者因逃税受到两次行政处罚又逃税的行为。
    二、如何理解逃税罪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正确理解逃避缴纳税款一定条件下可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修正案对纳税人第一次“逃避缴纳税款”的处理办法是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并且接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5年内曾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2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这一规定将逃避缴纳税款的初犯用行政处罚结果替代了刑事处罚责任,是立法中的特殊条款,在执行过程中应严格予以规范。
    1、正确理解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前提条件
    首先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应理解为就是要全面按照税务机关的有关税务处理决定和处罚决定要求全面、及时地补缴税款、滞纳金和罚款。补缴税款和滞纳金必须在税务机关规定的时限内完成,行政处罚也必须在有效期内执行,纳税人提出复议复核或诉讼 的,在纳税人穷尽法律救济手段之后仍维持该决定的,以
    最后的有效执行期限为准,中途超过时限造成救济无法实现的,必须及时履行,否则即便履行了行政处罚,也不应视为该款的规定。
    其次税务机关做出的行政处罚必须与催缴行为同时做出,防止执法人员不作处理,待司法机关掌握情况准备介入时再作行政处理,使其变成犯罪分子逃避刑事处罚的手段。再次,行政处罚的力度要与刑事处罚相一致,这样才能体现罚当其罪的原则。
    2、正确理解税务机关行政处罚前置程序
    税务机关的行政处罚前置是不是必然程序呢?如果是司法机关发现后直接侦查的案件是否还需要由税务机关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呢?
    行政处罚前置程序是对纳税人有利的保护程序,是逃避缴纳税款处理的一般程序原则,应适用于所有的纳税人。涉嫌偷税罪的纳税人应由税务机关先行行政处罚,
    然后根据纳税人是否接受处罚再考虑是否应追究刑事责任。如税务机关不能先行处罚,刑法修正案逃避缴纳税款一定条件下可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就无法得到落实。也就是说这时不作行政处罚,对有关纳税人是极其不利的,不能体现刑法的平等原则。如果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是否还要移送呢?按移送规定来看标准应是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就可以不必移送了。但税务机关终究是,不是司法机关,是否追究刑事责任的认定权是司法机关。税务机关有可能受检查权限和水平所限或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处理的不全面。税务和公安应做好机制衔接工作,对这种情形税务机关应向公安部门进行备案,便于部门之间的监督。
    3、正确理解该款的两个限制性条件
    一是5年内曾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的规定,应理解为纳税人前次因逃避缴纳罪被判处刑罚执行完毕后,在5年之内又犯逃避缴纳税款行为的,前次刑罚的执行既包括主刑的执行,也包括附加刑的执行,对于罚金刑的执行应以
    最后按照判决全部缴纳完毕为止,否则不视为执行完毕。关于后逃避缴纳税款的行为时间标准应如何界定,也会产生歧义。如是以应税行为的发生日,还是有效期内的申报日,以及还是执法机关的发现立案之日。应区分纳税主体的不同而规定不同的时间标准,对于取得纳税登记的,应以法律规定的纳税有效期为准,超过该期限时,就应视为逃避缴纳税款之日;对于没有取得纳税登记的纳税主体,从其知道或应该知道需要缴纳税款之日后一段时间内为纳税期限,超过的就视为逃避缴纳税款日,具体时间应不低于取得纳税登记的纳税人缴 税期限。
    4、正确理解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
    首先,税务机关做出行政处罚的原由必须是纳税人的逃避缴纳税款行为,如果是因违反税收管理法规定或其它税法而由税务机关的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则不属于此处的二次处罚规定。
    其次,此处的二次必须是对同一纳税主体做出的,如果前次是针对自然人的,后此是针对该自然人设立的法人的,也不属于两次行政处罚规定。再次,做出两次行政处罚的主体既包含地税国税,还包括其他依授权实施税政的受托机关依法做出的针对逃避缴纳税款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但如果纳税人因同一经营行为逃避缴纳不同的税种同时受到国地税的双重处罚,则应视为一次行政处罚。因为对于纳税人来说只有一次违法行为,不能因处罚主体的不同而成为两次处罚结果,否则就会失去法律的平等性。
    最后要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保证各种处罚的透明性,以便于执法人员及时掌握纳税人的纳税情况,防止放纵犯罪。
    全文
    14 2020-10-27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热门问答·税务类纠纷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738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如何理解逃税罪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一键咨询
  • 安庆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61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庆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633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庆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陵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合肥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146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合肥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300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马鞍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444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池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36****322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141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37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陵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023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池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马鞍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707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蚌埠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合肥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240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马鞍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370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607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837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240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124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芜湖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746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芜湖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777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221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陵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738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240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810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338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353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431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131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池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621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蚌埠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503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芜湖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106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马鞍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263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马鞍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合肥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陵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117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772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758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陵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160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马鞍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386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776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561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387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412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合肥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101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658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合肥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蚌埠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520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712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125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888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530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马鞍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60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147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宣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481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滁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276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徐州156****4422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77****1377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镇江180****1617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逃税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是什么
对逃避缴纳税款达到规定的数额、比例标准,已经构成犯罪的初犯,同时满足以下三个前提条件不予追究刑事责任:1、在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2、缴纳滞纳金;3、已受到税务机关行政处罚。但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10w+浏览
税务类纠纷
对方套牌肇事逃逸怎么办
[律师回复] 解析:
涉及套牌车的肇事逃逸案件,受害者应及时、积极地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请求交警部门迅速调查取证,证明事故的发生以及对方的交通违法行为。在此基础上,交警部门还需查询车辆所有人的相关信息,通过对比分析以确定实际驾驶人员。在警方成功锁定侵权行为人后,应对其实施相应的行政处罚;若情节严重构成刑事犯罪的,则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六条
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驾驶证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收缴,扣留该机动车,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收缴,扣留该机动车,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使用其他车辆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收缴,扣留该机动车,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当事人提供相应的合法证明或者补办相应手续的,应当及时退还机动车。
快速解决“交通事故”问题
当前6926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轻微刮蹭后开车走了算肇事逃逸吗
[律师回复] 解析:
若发生轻度碰撞并选择逃离现场者,则被认定为肇事逃逸。轻微肇事逃逸行为虽未达到犯罪标准,但仍将受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处罚,惩罚金额在人民币二百元至二千元之间。对于已达犯罪程度的此类事件,犯罪嫌疑人不仅要面临行政责任,还要承担刑事责任。具体而言,若由于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而导致重大事故,致使他人重伤、死亡或导致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犯罪嫌疑人将可能由人民法院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相比之下,如果在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存在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犯罪嫌疑人将可能被人民法院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更为严重的是,若因逃逸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的,犯罪嫌疑人将可能被人民法院判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六)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七)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
(八)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
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逃税罪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是什么
对逃避缴纳税款达到规定的数额、比例标准,已经构成犯罪的初犯,同时满足以下三个前提条件不予追究刑事责任:1、在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2、缴纳滞纳金;3、已受到税务机关行政处罚。但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10w+浏览
税务类纠纷
私企月薪3万大概要交多少税
[律师回复] 解析:
当月的应发工资为30,000元,依法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共计4,875元。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的工资薪金所得相关规定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果。
具体来说,其计算公式如下所示:应纳税额=(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其中,我们将个人应纳税所得额设为30,000元,五险一金的扣除数设定为5,000元,然后按照25%的适用税率以及1375元的速算扣除数进行计算,最终得到了4,875元的个人所得税金额。
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税项目中,根据不同的类别,分别设置了三种不同的税率制度。
首先,对于工资、薪金所得,采用的是七级超额累进税率,按照每月应纳税所得额进行计算并征税。这种税率制度将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为七个等级,最高一级的税率为45%,而最低一级则为3%,总共包括七个等级。
其次,对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等情况,则适用于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这种税率制度适用于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税款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同样将这些所得额划分为五个等级,从最低的5%到最高的35%,总共包括五个等级。
最后,对于个人的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等情况,则采用的是比例税率。即按照每次收入的金额,直接乘以20%的比例税率来计算个人所得税。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九条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的税款,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由纳税义务人在次月十五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三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适用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税款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低一级为5%,最高一级为35%,共5级。所以法律规定了个体工商户的个人所得税项目需要每个月申报,并在次月十五日内预缴。按月申报同按年的五级累进税率计算,因为每个月份都可以按累计的应纳税所得和税率表对应税率计算应纳税额,到年底就是12个月(全年)的累计数了。当然当月计算的应纳税额要扣除本月之前累计已缴数,才是当月实际应缴税额。
快速解决“劳动纠纷”问题
当前685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逃税罪不予追究的情形有哪些
对逃避缴纳税款达到规定的数额、比例标准,已经构成犯罪的初犯,同时满足以下三个前提条件不予追究刑事责任:1、在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2、缴纳滞纳金;3、已受到税务机关行政处罚。但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10w+浏览
税务类纠纷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1w人正在咨询
在什么情况下逃税可以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对逃避缴纳税款达到规定的数额、比例标准,已经构成犯罪的初犯,同时满足以下三个前提条件不予追究刑事责任:1、在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2、缴纳滞纳金;3、已受到税务机关行政处罚。但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10w+浏览
税务类纠纷
上海个人税收标准是多少
[律师回复] 解析:
本市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减除限额规定为每月5千元人民币,且年均可累计享受上限为6万元人民币。应纳税所得额即为当月总收入减去法定扣除金额,然后再从这部分扣除保险费用、公积金支出等多项专项附加扣除外,剩下的部分即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缴纳相应税款。值得提出的是,纳税人在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期间所产生的相关费用,可以按照每名子女每月1千元人民币的固定标准进行定额扣除。
此外,纳税人或其配偶在首次购买房产时所产生的房贷利息支出,也可以按照该笔贷款实际发生年份内每月1千元人民币的固定标准进行定额扣除。
法律依据:
《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
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
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快速解决“非诉讼类”问题
当前6282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减资需要纳税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在企业进行减资操作的过程中,缴税的事宜需因情况而异。
首先,假如减资行为完成后,股东所获得的权益相等于他们原来的出资额度,那么这些股东是无需缴纳任何税务的;
其次,若减资之后,股东所得到的权益超过了其原始的出资份额,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股东就必须要依法纳税了。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企业的股东以及个人股东来说,如何正确地进行税务处理会有所不同;
最后,若被投资方以非货币形式作为减资过程中的对价,这便需要将此视为一种销售行为,并按照相关法规缴纳对应的增值税。具体到个人股东的税务处理上,根据我国《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终止投资经营收回款项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公告》规定,个人股东在被投资企业减资中所获取的资产,若超出原有出资额度的部分,应当被归类为"财产转让所得",依据20%的税率来计算并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原有的出资额度部分则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至于企业股东的税务处理方面,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的规定,企业股东在被投资企业减资中所获取的资产,原有的出资额度部分无需缴纳企业所得税;
然而,超出原出资额度的部分中,被投资企业累积未分配利润及累积盈余公积部分应被视为股息红利所得,其他部分则应被归类为"股权转让所得",以此来确认收入。
法律依据: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终止投资经营收回款项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公告》
个人因各种原因终止投资、联营、经营合作等行为,从被投资企业或合作项目、被投资企业的其他投资者以及合作项目的经营合作人取得股权转让收入、违约金、补偿金、赔偿金及以其他名目收回的款项等,均属于个人所得税应税收入,应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适用的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
投资企业从被投资企业撤回或减少投资,其取得的资产中,相当于初始出资的部分,应确认为投资收回;相当于被投资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按减少实收资本比例计算的部分,应确认为股息所得;其余部分确认为投资资产转让所得。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5783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对逃税罪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是什么
对逃避缴纳税款达到规定的数额、比例标准,已经构成犯罪的初犯,同时满足以下三个前提条件不予追究刑事责任:1、在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2、缴纳滞纳金;3、已受到税务机关行政处罚。但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10w+浏览
税务类纠纷
违停造成追尾亡人怎么判定
[律师回复] 解析:
若肇事双方在事故中均存在过错,则法律规定前车需对事故负次要赔偿责任;
然而,如果前车并未移动且处于静止状态,后车却撞击了前车,那么便可断定错误在于后车,这点毋庸置疑。
此外,如若后车与前车之间保持了适当的安全距离,那么后车本应对此问题高度重视并主动避让前方车辆,以此避免追尾事件的发生。
因此,从法律层面来看,后车应在此事故中承担更为主要的责任,其比例应超过事故责任的50%;至于前车,由于其所犯的违章停车之过失,应承担50%以下的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快速解决“交通事故”问题
当前646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