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我朋友交通肇事害怕被罚,逃逸了,可是不知道交通肇事逃逸处理办法的内容,所以请教律师,希望律师告诉我

帮助10人 2w浏览 匿名 2017-01-18 台湾花莲县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2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事后是否算逃逸需要交警部门认定才能确认,交通事故逃逸如何处罚2015的规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定义及其构成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定义一直尚未统一,这无疑给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认定带来了困难。目前就法律、相关司法解释以及学术界的探讨来看,存在三种观点:第一种是根据公安部关于《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工作规定》第2条的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案件,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故意驾驶车辆或弃车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案件。
    “逃逸”即是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第二种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的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1)至(5)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第三种是陈兴良《刑法疏议》中指出的,“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不依法报警保护现场等待处理,而是私自逃跑,逃避法律追究的行为。    
      应当讲,这三种表述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都未能全面地概括出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含义。判断一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    
      (一)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当然实践中,肇事者逃逸的动机也有其他表现,如害怕遭到被害人亲友及其他围观群众的殴打而逃跑。这些人往往在逃离现场后,很快通过报告领导或报警等方式,接受法律的处理。这种情形必须在司法实践中加以区别对待,因为从主观方面来看,在犯罪恶意上是很小的,是对现场后果的害怕所致。但毫无疑问,其逃逸行为还是直接故意所致。所以无论何种情形,行为人在逃逸时都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对逃逸行为有直接的故意,这是行为人的主观方面。所以,你朋友要知道交通肇事逃逸处理办法的内容,对自己是有帮助的,大家也要注意
    全文
    12 2017-01-18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下面就是对交通肇事逃逸处理办法的内容的解释,望采纳
    刑法》第133条规定了交通事故逃逸如何处罚2015的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档);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三档)。二档和三档分别规定了交通肇事后逃逸的罪过形式和量刑幅度。
    (一)按照行为人的主观心态,分为明知的交通肇事后逃逸和不知情的交通肇事后逃逸。
    明知的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法规,发生交通肇事后,在明知已造成被害人的人身或者财产损失的情况下,为逃避法律追究,既不向公安机关报告,也没有采取挽救措施,驾车或弃车逃跑的行为。这种行为在生活中较为常见,行为人逃离事故现场必须是出于故意,明知已经发生了交通事故仍然逃离事故现场。此种情形下应认定该行为属于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
    不知情的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驾车行驶过程中不知发生了交通肇事行为,在已造成严重损害后果的情况下,仍驾车行驶的行为。这种行为多发生在大型载重车高速行驶时。实践中对于不知情的交通肇事后逃逸如何定性有不同的认识,有的认为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即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笔者认为,逃逸是主观意识下的作为行为,行为人不知已发生交通事故,自然不可能产生逃避法律追究的动机,从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出发,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应适用交通肇事罪的第一档定罪量刑。
    (二)按照被害人死亡与逃逸的前后关系上,分为肇事致死后的逃逸和因逃逸致死。
    行为人肇事致使被害人当场死亡后逃逸,属于肇事致死后的逃逸。行为人明知交通肇事致使被害人当场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告也不采取救助措施的,仅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普通逃逸行为。行为人在造成被害人濒临死亡,即使及时采取救助措施被害人也难免一死的情形下,行为人逃逸的,也构成交通肇事罪,两种情形均采用刑法第133条的第二档量刑处罚。
    发生交通事故后,造成被害人重伤或者轻伤,被害人本可以在采取抢救措施的情况下能够生还,但行为人由于多种心理因素作祟慌忙出逃,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不过,因逃逸致人死亡情节的适用,是以逃逸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为前提,二者之间没有加入其他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因素。比如第一行为人造成交通事故致使被害人受伤后(被害人的伤势并没达到死亡的严重程度)逃逸,之后第二行为人又造成交通事故,而这一次致使被害人伤势加剧死亡,由于介入了第二行为人的肇事行为,对第一行为人不能适用交通肇事罪的“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量刑档次,只能适用第二量刑档次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按照行为人在肇事后采取的措施,分为救助型的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和漠视型的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0条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此条规定了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的责任是保护现场、抢救伤员、报案及等候交警处理。行为人在造成交通事故后,为抢救被害人而离开事故现场,将被害人送至医院救治,打电话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看似与上面的法条有冲突,其实质并没有变化。不管被害人在医院抢救后死亡与否,均不影响行为人交通肇事罪的成立,但在适用刑法第133条时应采用第二个量刑档次,不能采用第三档“因逃逸致人死亡”,因为行为人主观上没有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客观上实施了报警、救助行为。若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对被害人的伤势熟视无睹驾车逃离,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救助死亡,则行为人的行为应适用刑法第133条的第三个量刑档次“因逃逸致人死亡”。
    (四)按照行为人在肇事后实施的行为性质,分为交通肇事行为和转化型交通肇事行为。
    “因逃逸致人死亡”中肇事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出于各种原因逃离事故现场,致使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肇事人实施的单纯的逃跑行为。这里肇事人的心态应是过失,分为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如果肇事人发生交通事故后,已经预见到被害人因伤势过重,若得不到及时救助会死亡却故意逃离,发生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则行为人的行为构成间接故意杀人行为,按故意杀人罪处理,不再适用刑罚第133条的第三个量刑档次。
    肇事行为人在肇事后实施了其他行为,加速或者加剧了被害人的死亡,应按照转化型犯罪处理。高法《解释》第6条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肇事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按照刑法第232条、233条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处理。不过对行为人的行为定性仍存在争议,有的认为是牵连关系,有的认为是吸收关系,有的认为是并存关系,应数罪并罚。牵连犯和吸收犯都要求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主观心态为故意,过失应排除在外,这与交通肇事的转化型犯罪不符。
    行为人交通肇事后,又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移至不易察觉的地方或者已将被害人带离现场准备送至医院救助而中途又抛弃,分明实施了两个行为。前一行为由于肇事行为人的过失造成,符合交通肇事罪的过失定性,后一行为是肇事行为人意志驱使下的行为,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不是救助而是隐匿或遗弃,从而使被害人丧失了他人救助的机遇,肇事行为人是在两种心态下的两种行为,不存在吸收和牵连的关系,应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理。
    在交通肇事逃逸过程中,行为人逃避法律追究,放任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进而将他人撞死撞伤或造成他人财产重大损失的,还可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如醉驾连续撞死多人的“6.30”张明宝案,由于极大的危害性最终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定性。
    全文
    8 2017-01-18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3250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我想知道交通肇事逃逸处理办法的内容,请教律师
一键咨询
  • 144****550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云林县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云林县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254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374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335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202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台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云林县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385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义市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北市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770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苗栗县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325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嘉义县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017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义市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363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桃园县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屏东县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云林县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澎湖县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567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竹县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476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投县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台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840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138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801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108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竹县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义市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666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竹县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义县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265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034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桃园县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云林县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280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台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澎湖县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128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532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580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屏东县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屏东县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12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860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屏东县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665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基隆市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澎湖县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云林县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161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453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464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竹市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义县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282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321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774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674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竹县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花莲县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556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云林县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云林县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504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台南市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义县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081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云林县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竹县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竹县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基隆市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446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台中市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503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218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731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361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云林县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463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兰县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737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竹市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322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投县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澎湖县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744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台南市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兰县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358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431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586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111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733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镇江134****9667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77****9321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34****7097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肇事逃逸称不知道怎么办
我国法律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有很多相关规定的,我们可以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如果您生活中遇到了法律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来了解一些和肇事逃逸称不知道怎么办相关的法律规定。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肇事逃逸称不知道怎么办
我们的衣食住行,因为有了法律规则才能更好的保障我们各自的权益不被侵害,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法律的,因此应该提高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避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许您现在面临着肇事逃逸称不知道怎么办的问题,希望本篇文章的内容能够帮助到您。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交通肇事不知道逃逸怎么处理?
不知道逃逸就不能认定为肇事逃逸,一般是会按行政的条款来处罚;肇事逃逸就是在明知自己发生交通事故之后还选择逃避责任行为,这种行为只要产生就可以按交通肇事罪来进行处罚。
10w+浏览
交通事故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肇事逃逸不知道撞到人怎么办?
肇事逃逸不知道撞到人在接到有关机关的调查的时候,应当积极的配合调查。实际上在撞到人不知情的情况之下逃逸的,首先对逃逸者要进行调查,然后要根据相关的事实来判断是否知情,实在不知情,不构成犯罪情况给予行政处罚。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508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不知道肇事逃逸的情况下被找到怎么办
司机被找到之后需要先跟对方进行协商,明确赔偿的事项,还要提供相应的证据,证明自己不知道发生交通事故,否则会追究司机的刑事责任,肇事逃逸属于违法行为,会构成交通肇事罪,需要对司机判3~7年有期徒刑。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