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不当得利诉讼时效是否有效

帮助5人 4.9w浏览 #行政类 匿名 2021-03-28 山西晋城
问题相似?点击查看诊断报告~
律师解答 共1条
  • 晋城优选法务
    晋城优选法务
    58人赞同了该解答
    咨询我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不当得利,它所指的是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8条规定: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一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当得利事实及对方当事人之日起计算。据此,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行使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受损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当得利事实的存在;二是受损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益人,两个条件要同时具备时效才能起算。
    我们接下来看看我们本文的重要环节,诉讼时效的相关问题。
    一、诉讼时效中的时效期限规定
    依据《民事诉讼法》中的相关规定:向人民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民事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该规定当然适用于不当得利之诉。
    二、诉讼时效的起算
    诉讼时效起算时点的确定,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
    1、主观标准:即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开始起算;
    2、客观标准:即从救济权发生或可得行使之时起算。
    三、两者的比较
    客观标准不受权利人知与不知的影响,有利于实践诉讼时效制度维护交易安全的规范目的,但在权利人还不知道其权利遭受侵害时即开始时效的进行,在伦理性上不免留有缺憾。
    相反,主观起算标准则不仅考虑到权利行使无法律上的障碍,还顾及权利人主张权利在事实上是否可能,因此有利于权利人的保护。但因为使义务人的法律地位系于权利人的主观情况,也存在着削弱时效制度功能的危险。有鉴于此,各国立法上多依时效期间之长短而区别其起算时点,即以客观起算点与较长时效期间相配合,以前者顾及安全性,而以后者顾及伦理性;或者,以主观起算点与较短时效期间相配合,以前者顾及伦理性,而以后者顾及安全性。我国系采用以主观起算点与较短时效期间相配合来确定诉讼时效起开始算的时点。
    全文
    11 2021-03-28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3923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不当得利诉讼时效是否有效
一键咨询
  • 阳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中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汾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汾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朔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172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166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中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685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忻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汾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155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太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长治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854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忻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103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054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057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385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忻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187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长治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同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146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155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汾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中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461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432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306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885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138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763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同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002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667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468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307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同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同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长治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210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144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长治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450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807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476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658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584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忻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忻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288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汾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汾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同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215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005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忻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忻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301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757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852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中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081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258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中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402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045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144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383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412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411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077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朔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744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同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782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朔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054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忻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523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583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012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南京134****5056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常州177****9899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56****1361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不当得利诉讼的时效
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属于普通诉讼时效。时效起始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益受损及明确不当得利者之日。 在此期限内,权利人应积极主张权利,避免时效过期导致无法追回不当得利。因此,对于不当得利的情况,要及时采取行动,确保权益得到维护。
10w+浏览
债权债务
不当得利有诉讼时效吗?
物权不适用诉讼时效,债权都适用诉讼时效,物权法定,不当得利不是物权,是一种债权,当然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在法律没有特殊规定的情况下,它一般适用于二年的诉讼时效。
10w+浏览
债权债务
不当得利诉讼时效多长?
不当得利诉讼时效多长?一般是三年。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一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当得利事实及对方当事人之日起计算。除非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是否延长。
10w+浏览
债权债务
不当得利有诉讼时效吗
不当得利有诉讼时效。诉讼时效为三年。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10w+浏览
债权债务
不当得利有诉讼时效吗
不当得利有诉讼时效。诉讼时效为三年。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10w+浏览
债权债务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