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肇事逃逸的行为是否属于逃逸行为

帮助5人 4.6w浏览 匿名 2021-03-30 湖南株洲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在发生交通事故之后,有的肇事者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会被判断为交通肇事逃逸。但是也有一些行为不属于交通肇事逃逸。那么哪些行为不属于肇事逃逸呢?
    (一)虽然离开现场,但证实其主观上无逃逸的故意的行为这种情况,行为人主观上并不具备逃逸的主观要件,不能认定其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如将某单位司机在肇事后随即将伤者送到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因惧怕与被害人的亲属发生冲突而离开现场回到单位向领导汇报并报警。
    (二)虽然驶离现场,但离开是为了设法报警的行为虽然驶离现场,但是在现场不远处随即设法报警的行为,如打电话、到附近的医院求救等等、应当可以证明其本身没有逃避处罚的主观动机,对这一类行为并不符合逃逸的主客观的要件,因此,不能认定为逃逸。
    (三)虽在离开现场途中,但主观故意动机尚不明确的行为有时候行为人出于害怕被报复或其他合理原因离开现场一段距离,如没有其他证据证明其有逃逸的故意也应当出于无罪推定的原则不轻易认定其行为为逃逸。
    全文
    13 2021-03-30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634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肇事逃逸的行为是否属于逃逸行为
一键咨询
  • 147****270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888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长沙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怀化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怀化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001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长沙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152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167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怀化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267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227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长沙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株洲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邵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66****500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郴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益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234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345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娄底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280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长沙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德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岳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501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302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娄底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086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邵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衡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585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益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833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838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633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湘潭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013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166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485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666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张家界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435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215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益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娄底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312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娄底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长沙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878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018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238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邵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204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岳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衡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怀化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672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418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103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衡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张家界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益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573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怀化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143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德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715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湘潭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016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郴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370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衡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313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051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583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株洲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275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530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怀化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郴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464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520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岳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226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30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益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怀化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张家界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益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363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张家界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021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188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627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镇江180****2286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35****2086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淮安135****3564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什么属于肇事逃逸行为?
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10w+浏览
交通事故
肇事者不执行法院判决怎么处理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交通事故中未能遵循法院裁决执行赔付义务所可能受到的法律惩处,具体如下所述:
首先,若经由交通管理机构进行调解后,仍无法达成赔偿协议,受害者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在这种情况下,倘若肇事方经济状况不佳,无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那么法院将依据相关规定对其财产进行评估并据此确定赔偿金额。
其次,若肇事方无力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且在事故中负有主要或以上责任,同时无力赔偿金额超过三十万元人民币,那么他们将面临刑事责任,即可能需要入狱服刑。
最后,对于因交通事故导致人员死亡的情况,若对方无力支付赔偿款,受害方可以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该申请的有效期为两年。
至于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赔偿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处理事故所需费用,包括但不限于死者家属为处理交通事故所产生的交通费、误工费以及住宿费等,均可向责任人追偿;
2.死亡赔偿金,以受诉法院所在地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作为基准,按照二十年的年限进行计算;
3.被抚养人生活费,此项费用根据被抚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及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进行计算;
4.精神损害抚慰金。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有条件的地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试行在互联网公布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但对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应当保密。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哪些行为属于肇事逃逸
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哪些行为属于肇事逃逸问题带来帮助。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什么行为不属于肇事逃逸
虽然驶离现场,但离开是为了设法报警的行为虽然驶离现场,但是在现场不远处随即设法报警的行为,如打电话、到附近的医院求救等等、应当可以证明其本身没有逃避处罚的主观动机,对这一类行为并不符合逃逸的主客观的要件,因此,不能认定为逃逸。
10w+浏览
交通事故
畏罪自尽后会追究家属责任吗
[律师回复] 解析:
1.在涉及刑事犯罪的案例中,倘若当事人由于害怕受到严厉制裁而产生了畏罪自杀的行为,检察机关将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并对其进行判决。
2.然而在涉及民事纠纷的案例里,若是涉案当事人选择畏罪自杀的话,只要其没有法定继承人,那么诉讼程序便将会立即终止;
但若存在有效的继承人,那么犯罪嫌疑人的合法继承人就需要以继承所得遗产为上限来承担起法庭所判定的相应责任。
首先,根据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我们可以明确以下几点:
1.当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且造成的社会危害性较小,不足以被认定为犯罪时,检察机关将不予追究其刑事责任,已经启动的调查程序应予以撤销,或不起诉,或终止审理,或宣布无罪。
2.当犯罪行为已经超过了法定的追诉时效期限时,检察机关同样会停止追究其刑事责任。
3.对于经过特赦令取消刑罚惩罚的人员,检察机关也将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
4.根据刑法关于自诉案件处理规定,只有当犯罪事实已经告知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主动撤销告诉时,检察机关才能停止追究其刑事责任。
5.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时,检察机关将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
6.在其他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下,检察机关也有权免于追究刑事责任。
其次,根据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我们还可以明确以下几点:
1.当原告死亡且没有法定继承人,或者法定继承人主动放弃诉讼权利时,诉讼程序将自动终结。
2.当被告死亡且没有留下任何财产,亦无任何人需承担相应义务时,诉讼程序也将自动终结。
3.在离婚案件中,若其中一方当事人死亡,诉讼程序也将自动终结。
4.在追讨赡养费、抚养费、教育费及解除收养关系等案件中,若其中一方当事人死亡,诉讼程序也将自动终结。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具体规定如下:
第一百五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结诉讼:
(一)原告死亡,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诉讼权利的;
(二)被告死亡,没有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的;
(三)离婚案件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四)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以及解除收养关系案件的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有哪些行为属于肇事逃逸?
1、知道是发生了交通事故,但是当事人还驾驶车辆或者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10w+浏览
交通事故
涉嫌帮信罪会被列为网逃么
[律师回复] 解析:
帮信罪,也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系一项新型犯罪类型,该罪名主要针对的是在得知他人运用网络信息进行犯罪的情况下,为其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方面的协助。
对于情节较为严重的帮信罪罪犯,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严厉惩罚,并且还需缴纳相应罚金。
若涉及到单位犯罪,则由相关负责人或主管人员承担主要刑事责任,所判刑罚与个人犯罪基本相同。
即便在被帮助对象的行为尚未明确判定为违法的情况下,仍可依据帮信罪的立案标准对协助者进行刑事追责。
此外,若同时触犯了其他犯罪,则应按照处罚较重的规定予以定罪量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一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利用信息网络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设立用于实施诈骗、传授犯罪方法、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的;
(二)发布有关制作或者销售毒品、枪支、淫秽物品等违禁物品、管制物品或者其他违法犯罪信息的;
(三)为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发布信息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13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婚前全款给女方买房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律师回复] 解析:
1、并非如此。
这方面存在着两种情形,即成为共同财产的情况:
在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购买房屋,若夫妻双方并未对此做出明确的书面约定,那么即使房产证上仅注明了其中一人的姓名,也应当被判定为是夫妻二者共有的财产;
又如果不动产是由夫妻双方父母共同出资购买的,且权属证书上仅标注了某一方子女的姓名,那么该不动产可以被认定为双方根据各自父母所提供的出资比例按份共有,除非当事人另有其他特别约定。
2、同样地,并不属于共同财产的情况包括:
婚后由某一方父母全额出资为其子女购置的不动产,且权属证书上仅标注了出资人子女的姓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此种情况可视作是对自己子女单方的赠与行为,因此该不动产应当被认定为是夫妻中某一方的个人财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7253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2023什么行为属于肇事逃逸
1、知道是发生了交通事故,但是当事人还驾驶车辆或者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10w+浏览
交通事故
员工家属与单位正常业务关系是什么
[律师回复] 解析:
在用人单位招聘劳动者时,虽未签署正式的书面劳动合同,然而若满足如下特定情况,则可认为劳动关系已经成立:
首先,用人单位以及求职者须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自然人或法人主体资格。
其次,用人单位必须根据国家法律设立并实施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对劳动者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且劳动者需接受用人单位的劳动调配,从事用人单位指定的具有薪酬回报的工作任务。
最后,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必须构成用人单位业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用人单位未能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判断双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可以参考以下凭证:
第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者记录(如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用的记录;
第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其身份的证件;
第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录记录;
第四,考勤记录;
第五,其他劳动者的证人证言等。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
(一)、
(三)、
(四)项凭证的举证责任应由用人单位承担。
法律依据: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一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第二条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快速解决“劳动纠纷”问题
当前695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交通肇事罪有实刑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在交通肇事罪的认定上,当车辆驾驶人员在行驶过程中,由于碰撞、碾压、爆炸、失火等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等原因引发了交通事故,且其需要对该事故负有相应的责任时,便可能被判定为实刑。
然而,若交通肇事所导致的社会危害性达到了一定的严重程度,并且符合刑法中关于交通肇事罪的具体规定,那么相关责任人将面临刑事法律责任的追究。
通常情况下,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进而导致重大事故发生,致使他人受伤甚至失去生命,或者导致重大公共和私人财产损失的行为。
对于那些因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从而导致重大事故发生,致使他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者,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然而,如果肇事者在交通运输肇事后选择逃跑,或者存在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则应判处三至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若因逃逸行为致使他人死亡的,则应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