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网络诽谤造谣罪如何定罪

帮助5人 4.2w浏览 匿名 2022-09-18 青海海南州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网络诽谤罪,是指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并且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是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二是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此外,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2、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全文
    12 2022-09-18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190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网络诽谤造谣罪如何定罪
一键咨询
  • 178****104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381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216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824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067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553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360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331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743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38****048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玉树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002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南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南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534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750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西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玉树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830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218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181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377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781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857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778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671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706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810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455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453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玉树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南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南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玉树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580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南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816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874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002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436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415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472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743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051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053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南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042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840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南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032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南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125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510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南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西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玉树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340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146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523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057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南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东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南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南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南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玉树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玉树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658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615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870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550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546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东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756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镇江152****2051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泰州135****1335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88****2103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网络造谣诽谤他人什么罪?
网络造谣诽谤他人的可以认定为诽谤罪,对于造成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可以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处3-7年有期徒刑,不同的涉案事实后果所认定的处罚标准是不同的。
10w+浏览
互联网纠纷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网络造谣诽谤罪最多判多少?
网络造谣诽谤罪最多判三年的有期徒刑,在网络上造谣如果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一般不会认定为犯了诽谤罪。罪名并不成立的情形并不会被法院判处刑事处罚。如果对网络造谣诽谤罪最多判多少依旧不清楚的,可以选择继续阅读这篇文章。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帮信罪造成严重后果的认定有何规定
[律师回复] 解析:
对于严重情节之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针对超过三位被害人提供支持或协助的行为;
2.涉及支付结算的总金额达到二十万元人民币或以上的情况;
3.通过投入广告等形式赞助的资金额度在五万元人民币或以上的情况;
4.违法所得超过一万元人民币的情况;
5.在过去两年内曾经因为非法使用信息网络、协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以及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而受到过行政处罚,并且在此之后再次协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行为;
6.被协助对象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7.其他可能被视为严重情节的情况。
在判断是否构成帮信罪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重要元素:
首先,犯罪主体必须是一般的自然人或法人;
其次,主观上必须存在故意,即明确知道自己正在为他人实施的信息网络犯罪提供支持或协助;
第三,犯罪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于正常信息网络环境的有效管理秩序;
最后,客观上必须有证据证明其为信息网络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等服务,且情节较为严重。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若构成帮信罪,通常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如果是单位犯罪,则会对单位进行罚款,同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的惩罚。
此外,如果同时还涉嫌其他犯罪行为,则应按照处罚较重的规定来确定最终的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帮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为三个以上对象提供帮助的;
(二)支付结算金额二十万元以上的;
(三)以投放广告等方式提供资金五万元以上的;
(四)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
(五)二年内曾因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受过行政处罚,又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
(六)被帮助对象实施的犯罪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确因客观条件限制无法查证被帮助对象是否达到犯罪的程度,但相关数额总计达到前款第二项至第四项规定标准五倍以上,或者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应当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网络造谣诽谤罪怎么进行定罪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1、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2、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10w+浏览
损害赔偿
诬告诽谤罪的成立要件是什么
[律师回复] 解析:
诽谤罪在构成要件方面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在客体要件上,该罪名所侵害的权益与侮辱罪相同,即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
值得注意的是,犯罪的对象仅限于自然人;
其次,在客观方面,本罪的犯罪行为主要表现为行为人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这些事实足以贬损他人的人格和名誉,且情节较为严重;
再次,从主体要件来看,本罪的主体属于一般主体范畴,只要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
然而,单位并不符合犯罪主体的要求;
最后,在主观方面,本罪的主观心态必须是故意,也就是说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同时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将会导致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后果,而且还期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1w人正在咨询
网络造谣诽谤怎样能立案?
网络造谣诽谤的立案条件是:存在编造伪造不实信息的、故意在信息网络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等,对于存在上述情况的就是可以立案追究网络造谣诽谤的违法犯罪责任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而定。
10w+浏览
互联网纠纷
政府单位诽谤罪我该怎么办
[律师回复] 解析:
该项罪行在犯罪行为的客观方面具体体现为行为人所实施的捏造并且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其程度足以对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声誉产生严重的贬损影响,这种情况下的情节就属于严重级别。
(1)行为人必须存在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也就是说诽谤他人的言论和内容必须是全部虚构出来的。
(2)行为人也需要实施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
这里的“散布”,是指在社会公众面前进行广泛传播。
散布的途径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通过口头言语进行传播;
另一种则是通过文字形式,例如使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纸、杂志、书籍、书信等媒介来进行传播。
而所谓的“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有可能对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声誉产生贬损作用,或者实际上已经对受害者的人格尊严和声誉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
对于犯下这项罪行的人,只有在受害者提出控告之后,法院才能予以审理,但如果该行为严重威胁到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那么法院可以不经过受害者的控告直接进行审理。
这里所说的“只有受害者提出控告后法院才能审理”,是指在犯下诽谤罪的情况下,只有当受害者亲自向法院提起诉讼时,法院才会予以受理,否则将不予受理。
因此,受害者应该积极主动地前往法院提起诽谤罪的诉讼。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一条
自诉案件审查后的处理人民法院对于自诉案件进行审查后,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犯罪事实清楚,有足够证据的案件,应当开庭审判;
(二)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如果自诉人提不出补充证据,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者裁定驳回。
自诉人经两次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按撤诉处理。
法庭审理过程中,审判人员对证据有疑问,需要调查核实的,适用本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
第二百一十二条
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
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
本法第二百一十条第三项规定的案件不适用调解。
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的期限,被告人被羁押的,适用本法第二百零八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
未被羁押的,应当在受理后六个月以内宣判。
第二百一十三条
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
反诉适用自诉的规定。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734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诽谤造谣企业是否构成诽谤罪?
造谣是诽谤定罪时的一个情节,如果情节严重的话是会构成诽谤罪的。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口头诽谤罪怎样取证认定
[律师回复] 解析:
诽谤行为侵犯了公民所应享有的名誉权,属于严重的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因此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在面临口头诽谤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维权,包括运用录音录像技术记录相关信息,寻找知情人士为自己提供证词,寻求警方协助以固定侵权证据,或者借助聊天记录等通信工具来固定有力的证据。
值得指出的是,所有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材料都可视为证据。
具体而言,证据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物证;
(2)书证;
(3)证人证言;
(4)被害人陈述;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
(6)鉴定意见;
(7)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以及(8)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
然而,这些证据必须经过严格的查证核实,确认其真实性后,方可作为法院判决的依据。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