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刑事诉讼中对于被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其最长对其进行限制的时间为十二个月。取保候审作为一项重要的刑事强制措施,旨在保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助于司法机关对案件进行深入调查、审查起诉以及最终的审判工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取保候审期限即将届满之际,若案件已完成全部的侦查程序、审查起诉工作或是已经进入到审判阶段,那么取保候审措施也将自动终止。此外,尽管取保候审并非案件的最终处理结果,但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仍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例如未经执行机关的批准,不得擅自离开其居住地所在的市、县等地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及其解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