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在主次责任划分明确的状况下,申报的伤残补助费用需要首先确认真正的赔偿总额。一般而言,主要责任方所负担的比例大致落在70%的范围内,而次要责任方则通常负担约30%的责任比例。对于伤残赔偿金的具体金额,需要依据被害人实际受伤程度的伤残等级和受诉法院所在地所在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进行评估,从确认伤残之日起开始核算,以20年作为计算时间段。然而,如果受害者已经超过60周岁,那么每增长1岁就需要相应地减少1年;若其年龄超过75周岁,则按照5年来进行计算。
法律依据:
《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
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