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定事故责任:在涉及老人骨折的事故中,首要任务是明确事故责任归属。这是后续赔偿事宜的基础,需要根据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如现场状况、双方行为等因素,准确判定责任方。
(二)机动车一方责任时的交强险赔偿:若事故责任在机动车一方,按照规定,在交强险限额范围内,不论责任比例大小,机动车一方都需对老人因事故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
(三)老人骨折的赔偿范围:
1. 医疗费:赔偿老人实际产生的就医治疗费用,包括挂号费、检查费、药品费、住院费等所有与治疗骨折相关的合理费用。
2. 误工费:如果老人仍然具备劳动能力,且因该事故导致其收入减少,那么老人可以主张误工费赔偿。例如老人在事故前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兼职工作,因骨折无法继续工作而产生收入损失的情况。
3. 护理费:根据老人护理的实际需求以及市场护工价格等来确定护理费数额。比如老人骨折后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专人护理,就应当支付相应的护理费用。
4. 交通费:赔偿老人因就医往返产生的合理交通花费,如乘坐公交车、出租车等的费用,需有相应的票据作为支撑。
5. 营养费:按照医生的建议确定营养费的金额,医生会根据老人的骨折恢复情况,给出合理的营养补充建议,以促进老人身体恢复。
6. 残疾赔偿金:若老人骨折经过专业鉴定构成伤残等级,那么需要根据伤残鉴定结果以及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因素来计算残疾赔偿金。
7. 后续治疗费:例如老人骨折治疗过程中需要二次手术取钢板等后续治疗所产生的费用,也应当得到赔偿。
(四)协商不成的解决途径:如果双方就赔偿事宜无法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可以通过诉讼途径来解决。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会依据双方提供的证据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判定具体的赔偿金额。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