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我朋友出了车祸肇事逃逸了,到现在都没有联系上,后续的事宜也需要处理了,一堆烂摊子,咨询下2018驾驶员肇事逃逸

帮助5人 10w+浏览 匿名 2018-08-14 陕西安康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律法规发生交通事故后,对于受害人或受损财物未做必要的抢救或处理或未按规定向公安机关报警,擅自逃离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无法确定和追究的行为。如果行为人对肇事情况不明知,而驾车继续行驶,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所谓的“逃逸”在行为人的主、客观上无非是正常行驶行为的继续化,是交通肇事罪中的重要情形。
      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的要素:
      
    (1)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必须达到“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程度,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行为人没有造成上述严重后果而逃逸的,则不应认定该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仅能作为治安处罚的从重情节考虑。
      
    (2)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只能认定其构成一般交通肇事罪。需要强调的是,笔者所说的“明知”,是指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如果行为人“应当知道” 自己的行为造成交通事故而装作不知道,逃离事故现场的,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3)逃逸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践中,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也有少数人是因为其他目的,如害怕遭到被害人亲友及其他围观群众的殴打而逃跑,这些人往往在逃离现场后,很快通过报告领导或报警等方式,接受法律的处理。显然,这些人的主观恶性要小得多,因此,有必要在认定时加以区分,以保证准确适用法律,做到不枉不纵。当然,行为人出于正当目的逃离现场后,必须及时向有关机关报案,接受法律处理,否则,如果行为人一逃便杳无音信,仍应认定为 “交通肇事后逃逸”。
      
    (4)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不应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我国刑法规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并不是单指的当场逃逸,也包括事后逃逸,关键是看行为人的主观目的与社会危害性,交通肇事后,虽及时将被害人送往医院抢救,但在之后却畏罪逃跑的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量刑: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的规定(法释〔2000〕33号 最高人民法院2000.11.15发布)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释》第3条规定,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
    (1)至(5)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这里要注意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
    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
    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所谓“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解释》第4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
    (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2、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解释》,“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但刑法理论上对“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观点。本书认为,“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态度应限于过失,因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为保持犯罪构成的纯洁性,其加重构成的心理态度也应是过失。故《解释》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232条、第234条第2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全文
    8 2018-08-14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3684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我朋友肇事逃逸一周了,咨询下2018驾驶员肇事逃逸
一键咨询
  • 148****672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宝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737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咸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860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榆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362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728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咸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505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527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榆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咸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榆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37****476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07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延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452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宝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476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商洛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宝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64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汉中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425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341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汉中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450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240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咸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235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634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021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166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宝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204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康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榆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008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渭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汉中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362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283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226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811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150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152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宝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渭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478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552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154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康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227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康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康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261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汉中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431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渭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565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延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162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康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337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821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咸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860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榆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500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渭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商洛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咸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咸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468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806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榆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585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康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008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868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渭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58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汉中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381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336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416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宝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康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540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延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宝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扬州180****5121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镇江152****8356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连云港178****7624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酒驾肇事逃逸会怎样处罚咨询
酒后驾车并肇事逃逸是刑法中规定的严重犯罪行为。肇事者不仅会被吊销驾驶证,还要缴纳罚金,甚至可能会被监禁。如果事故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重大损失,那么逃逸的罪责会更重,肇事者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如果违反交通规则造成重大事故,肇事者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如果肇事者逃逸,刑期可能会延长到三年至七年;如果造成人员死亡,刑期则可能会延长到七年以上。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肇事逃逸一周安全了吗
交通肇事逃逸涉嫌违法,几天都不安全,因为如果对方没有报警,那么5年后就过追诉期,安全了,但是如果对方报警了,你是故意躲避,不受追诉期限制,一辈子都可以抓你。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离婚律师咨询免费咨询
为了更好的应对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法律问题,我们需要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站整理了一些与离婚律师咨询免费咨询相关的法律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0w+浏览
婚姻家庭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1w人正在咨询
车辆状态肇事逃逸能查询吗?
车辆是否存在肇事逃逸的情况可以通过公安机关进行查询的。在发生了交通事故后公安机关也是会进行备案并及时的进行调查的,如果肇事逃逸的当事人没有及时处理相关的事宜,驾驶员也是不得随意的驾驶车辆,如果在违章期间再次驾驶车辆也是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5768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常州迁户口咨询哪里咨询?
常州迁户可以到当地或者是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去咨询相关的政策,在迁户前需要了解清楚常州迁入户的条件以及手续,然后再去办理迁出手续,常州的迁户的办理流程是:①申请②提交材料③受理⑥审批⑦办理。
10w+浏览
车祸对方肇事逃逸,有人发现受伤人把他送到医院接受治疗并且通知他的家属,老人是从后面被撞当时他不知道,也是路过人看见,后来家属把老人安顿好才报警的
[律师回复] 回答:
根据您的描述,车祸对方肇事逃逸,受伤老人被路人送到医院接受治疗并通知家属,家属安顿好老人后才报警。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实务分析,肇事逃逸行为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包括民事赔偿和刑事责任。家属应尽快报警并配合公安机关调查,以便追究肇事者的法律责任。

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年版)》第五章第七十一条的规定,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事故现场目击人员和其他知情人员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交通警察举报。举报属实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给予奖励。您提到的情况中,路人发现受伤老人并将其送到医院接受治疗,已经履行了救助义务,但家属应尽快报警,以便公安机关及时介入调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第一千二百一十六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该机动车参加强制保险的,由保险人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机动车不明、该机动车未参加强制保险或者抢救费用超过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需要支付被侵权人人身伤亡的抢救、丧葬等费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后,其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因此,家属可以通过保险公司或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获得部分赔偿。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2017)》第六章第三节第四十七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侦办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期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受害人及其家属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询问案件侦办情况的,除依法不应当公开的内容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告知并做好记录。因此,家属在报警后可以随时向公安机关了解案件进展情况。

根据实务分析,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肇事者不仅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实际案例中,如【(2021)粤51民终109号】案件中,法院认定肇事者在事故后虽未保护现场,但其行为是为了送伤者就医,并不构成逃逸。因此,肇事者的行为是否构成逃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如果肇事者在事故后未履行救助义务,且有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则构成肇事逃逸。

综上所述,家属应尽快报警,并配合公安机关调查,以便追究肇事者的法律责任。同时,可以通过保险公司或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获得部分赔偿。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