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
一:以事实为依据
律师提出观点要以事实为依据
不能仅以被告人的辩解、家属的意见、只言片语、道听途说为依据。
案例:一起受贿案件,被告人提出没有收受该笔贿赂8万元。但是行贿人笔录明确,被告人也曾供认。辩护人如仅以该被告人的辩解为依据,提出“本节由于被告人否认,属于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能认定”的观点。公诉人则往往会说“被告人当庭翻供不能成立,其曾作过有罪供述,又有行贿人证言相印证,本案也排除了刑讯逼供和非法取证,在案证据合法有效。辩护人仅以被告人的一个辩解为由来否定整个受贿的证据锁链,是蚍蜉撼树,不能动摇构成受贿的有罪证据体系。
如果辩护人对被告人的辩解作深一步的挖掘,应当关注以下情况和问题:
1、被告人的有罪供述系在非法取证情况下取得;
2、被告人的有罪供述有非法取证的可能;
3、被告人的有罪供述存在自相予盾,具有不确定性;
4、被告人的有罪供述明显与客观事实不符,本身不能成立;
5、行贿人的证言系在非法取证情况下取得;
6、行贿人的证言存在非法取证的可能;
7、行贿人的证言明显自相矛盾,具有不确定性;
8、行贿人的证言明显与客观事实不符,本身不能成立;
9、被告人与行贿人所基于的谋利事实不存在;
10、缺乏贿款来源与赃款去向的证据,或口供、证言与书证等客观证据无法相印证。
如果辩护人能够发现上述问题,就可以大胆地提出“有罪供述不属实,有罪证据体系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证据锁链,无法排除其当庭辩解成立的可能性”的观点。这就使辩方观点有了事实依据,更具有说服力和可信性。
受贿案常见情况剖析:翻供翻证;翻供未翻证;未翻供也未翻证。
原则
二:以法律为准绳
律师要有规范意识,主动寻找依据,而不是想当然。
程序及实体:国家法律、法规、规范、司法解释、会议纪要、司法政策
案例:一起职务侵占案件。被告人提出自己是因公司欠其报酬五十万而给而将公司货款三十万元占为己有。检察院指控被告人犯职务侵占罪。辩护人认为,被告人旨在拿回自己的合理报酬,无非法占有的故意,不能认定为职务侵占罪,而且也不能认定为挪用资金罪。经辩护人研究,该市中级人民法院曾就经济犯罪适用法律形成过《会议纪要》,明确规定此种情况不应当认定为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犯罪。于是,辩护人将此《会议纪要》提交法庭供法庭参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原则
三:必须恪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
诚实守信,维护委托人的合法利益。
维护国家法律与社会正义。
尊重同行,同业互助,公平竞争。
自觉履行法律援助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