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和经济纠纷如何界定标准
[律师回复] 诈骗罪与经济纠纷关键界定标准确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主观上,诈骗行为人从行为起始便怀着以欺骗手段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恶意,是蓄意欺诈。经济纠纷当事人则是在正常经济交往里,因合同履行等事宜产生分歧,并无初始的非法占有故意。
客观行为方面,诈骗罪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误导被害人处分财产,常见如虚构项目诱骗投资。经济纠纷围绕正常经济活动,像买卖合同中货物质量、价款等争议。
为准确区分二者,实践中可采取措施如下:
1. 详细审查行为人的行为过程,看是否存在明显欺诈步骤。
2. 考量双方关系,若素无往来却突然有异常经济往来,需警惕诈骗可能。
3. 调查款项用途,若款项被随意挥霍而非用于正常经济目的,倾向于诈骗。 通过综合判断,实现法律正确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