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详情

原告河南XX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与被告赵XX劳动争议纠纷一案

  • 劳动工伤
  • (2013)开民初字第1836号

律师价值

委托诉讼代理人
高亮律师

案件详情




原告河南XX公司,住所地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航海东XX。


法定代理人李XX,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王XX、方X,河南XX律师。


被告赵XX,男,汉族,1962年7月30日出生。


委托代理人巩XX、高亮,河南XX律师。


原告河南XX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与被告赵XX劳动争议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由审判员刘荷适用简易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委托代理人方X、被告赵XX及其委托代理人高亮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XX公司诉称:被告辞职在先,后原告应被告要求,本着照顾员工方便其办失业为目的,又按照失业办要求下文解除劳动合同,原告无义务向被告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生效,被告在2008年之前的工作年限,不应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及赔偿金。被告离职前一年的平均工资是1474元每月,被告故意虚构其主动离职的事实及工资标准,不应得到支持。为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诉至法院要求判令:原告不必支付被告因劳动合同解除的经济补偿金、赔偿金。


被告赵XX辩称:1、原告属于单方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向被告赔偿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原告在未协商的情况下,调整了被告的工作岗位,且未给被告进行培训,随后就以被告不能适应工作为由,单方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被告向原告要求办理失业手续,原告以不办理失业手续为要挟,要求被告填写辞职报告和失业申请,该辞职报告和失业申请是被告在原告的胁迫下所写,并非被告的真实意思表示。2、原告与其2007年工商登记变更前的企业具有法律上的承继关系,故在计算解除劳动合同的年限时,应从被告进入承继关系企业工作时的时间连续计算。3、被告月平均工资数额应按照原告为其在社保部门申报的应发工资计算。


原告为支持其诉讼请求向本院提交如下证据:1、仲裁裁决书,劳动争议申请书,邮局回执单各一份,证明本案经过了劳动争议仲裁程序;2、辞职报告,证明被告书面申请辞职;3、被告书写的申请,证明被告申请辞职后以家庭困难为由办理失业手续;4、解除劳动合同事项说明,证明被告辞职在先,后原告应被告要求,本着照顾员工方便其办失业为目的,又按照失业办要求下文解除劳动合同,并非原告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5、被告的薪资报表一份,证明被告离职前的工资情况。


被告对原告的证据发表如下质证意见:对证据1无异议;对证据2真实性、证明目的均有异议,该辞职报告上没有被告的签名;对证据3真实性、证明目的均有异议,该申请并非被告的真实意思表示;对证据4真实性、证明目的均有异议,原告是否存在工会被告不知情,该证据原告在仲裁时并未提供,显然是为了诉讼临时伪造;对证据5真实性、证明目的均有异议,原告提交的工资表是原告单方行为。


被告为支持其答辩意见向本院提交如下证据:1、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被告失业证,证明原告以被告不能适应公司工作要求、不适合继续在公司工作为由,单方违法解除劳动合同;2、被告养老保险缴费信息单,证明被告于1981年1月1日进入原告处工作,被告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为2348.67元。


原告对被告的证据发表如下质证意见:对证据1真实性无异议,被告是2012年9月17日申请辞职,并当天申请原告为其办理失业手续,原告根据失业办要求于2012年12月12日作出解除劳动合同决定,被告辞职在先;对证据2真实性无异议,被告所述与原告公司成立时间不符,养老保险不能作为计算员工离职前的工资依据。


经审查,原告提交的证据1、2、3真实,与本案具有关联性,本院予以采纳。原告提交的证据4、5是原告单方出具,被告质证不予认可,本院不予采纳。被告提交的证据1、2真实、合法,与本案具有关联性,本院予以采纳。


根据当事人的陈述、举证、质证及本院分析认证意见,本院对本案的事实确认如下:


2007年3月被告到原告处工作,岗位为安全员。2012年10月12日,原告作出《关于解除赵XX等人劳动合同的决定》,以公司员工赵XX等人不能适应公司工作的要求,已不适合继续在公司工作为由,提前解除赵XX等人的劳动合同,双方劳动关系终止。2012年9月17日,被告以本人有事,不能继续工作为由填写辞职报告一份,但辞职申请人处未有被告签名。同日,被告向原告提交书面申请一份,内容为:因本人不能继续工作提出辞职,但由于家里经济困难,特申请办理失业手续。2012年10月23日,被告领取失业证,自2012年11月份起开始享受失业保险金待遇,共24个月。


之后双方发生劳动争议,被告于2012年12月7日以要求原告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20586元为由,提起劳动仲裁,2013年3月7日,郑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郑劳人仲案字(2013)0103号仲裁裁决,裁决原告向被告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20610元。原告不服该裁决向本院提起诉讼。


另查明,在劳动仲裁阶段被告主张其2011年度平均工资为1715.5元每月,在仲裁庭指定的期限内双方均未提供有效证据证明被告离职前12个月的工资,仲裁庭认定被告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为1715.5元每月。在本案庭审中,原告提交其单方制作的被告一人的薪资报表一份,没有被告的签名。被告提交的养老保险缴费信息单显示,被告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的原报月工资为1625元,实用月工资为1638.95元,被告2012年7月的原报月工资和实用月工资均是2348.67元。


在本案诉讼的同时,有多个原告公司的员工与原告发生类似的劳动争议起诉到本院,这些员工书写的辞职报告和办理失业手续的申请与本案中基本相同。


本院认为:原、被告成立合法的劳动关系,双方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并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关于双方劳动关系终止的原因,被告写有辞职报告,同时原告下发有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原告认为是被告主动辞职,被告认为是原告单方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双方对此的解释均有一定合理性。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之一是,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者。本案中,原告对其之所以作出解除劳动合同决定的解释,既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相悖,又与被告的陈述事实相矛盾。综合本案及原告其他员工与原告劳动争议案件的情况,双方劳动关系因原告作出解除决定而终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条,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本案中原告未举证证明被告不适应工作要求,因此解除劳动合同系违法解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第八十七条的规定,原告应当向被告支付双倍经济补偿金。


被告于2007年3月到原告处工作,至2012年10月12日双方劳动合同解除,工作年限五年零七个月。


关于被告劳动合同解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原告提交其单方制作的被告一人的薪资报表一份,没有被告的签名,被告不予认可,本院不予认定;被告提交养老保险缴费信息单,该信息单显示被告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的原报月工资为1625元,实用月工资为1638.95元,被告主张其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应以该信息单上2012年7月的工资2348.67元为准,本院认为,被告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是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与信息单上显示的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最为接近,应当参照该阶段工资1625元计算被告的经济补偿金。原告应当支付被告的经济补偿金为1625元×6年×2=19500元。


综上所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第八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之规定,判决如下:


原告河南XX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支付被告赵XX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一万九千五百元。


案件受理费十元,本院免于收取。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及副本一式七份,上诉于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审  判  员  刘  荷



书  记  员  周XX


  • 2013-07-10
  •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
  • 原告
声明:以上内容由相关作者结合政策法规整理发布,若内容有误可通过意见反馈联系删除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本文字,预估阅读时间分钟
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