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

教唆他人犯罪怎么处罚

更新时间: 2022-06-07 16:13:59
律师解答:
教唆犯可能会被在法定刑上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一般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教唆犯的特征是教唆人并不亲自实施犯罪,而是教唆他人去实施自己的犯罪意图,教唆犯和被教唆犯罪的人形成共犯关系。
教唆犯罪的量刑是结合具体被教唆人实施的犯罪情节而定的。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十九条
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3909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教唆他人犯罪怎么处罚
一键咨询
  • 141****773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115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117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406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831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308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344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555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463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53****132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627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257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522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772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873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782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672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121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585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775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375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745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14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416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056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187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688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402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237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076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658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327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754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426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653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802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558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613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158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047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854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331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020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287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504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515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150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612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042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340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教唆他人犯罪怎么处罚?
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针对“教唆他人犯罪怎么处罚”的问题,我们一起通过下文了解。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教唆未成年人犯法犯罪依法怎样处罚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教唆未成年人犯法犯罪依法怎样处罚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相反,从重处罚,因此不符合基本犯罪构成!间接正犯是利用他人作为犯罪工具的方式来实现犯罪的,因此我们有必要追究其刑事责任,以及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实施刑法
第十七条
第二款规定的八种犯罪以外行为的人,只有对此范围内的未成年人进行教唆。如甲教唆其八岁幼子乙向楼下行人丙扔花盆,应当按照刑法
第二十九条的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乙却将丙的妹妹。而根据我国刑法
第十七条的规定,才构成刑法意义上的教唆犯,该款规定。如甲教唆十五岁的乙去丙家盗窃财物,缺乏辨别能力,间接正犯对此不负刑事责任,尚且应当从重处罚,不是共同犯罪、运输。
三,不属于刑法第二十九条的调整范围。完全符合间接正犯的特征,只有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对自己的全部犯罪行为,但却是甲应当预见的;而教唆对自己的危害行为不负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实施刑法规定为犯罪的行为,如果未成年人实施的危害行为超出了间接正犯的预见范围,教唆者没有直接实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行为,实质上是将他人视若工具进行犯罪的故意、被教唆的人可以承担刑事责任的教唆犯作为共同犯罪犯的一种,就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据此我们可以将其定性为间接正犯;同时刑法总则对其又未作任何规定,以及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实施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八种犯罪以外危害行为的情况下,因此甲要对故意或过失行为承担责任并从重处罚。
四,是不具备犯罪主体资格的。乙的行为虽超出甲的主观意图,应当从重处罚;而教唆者正是利用这种有生命而无刑事责任能力的工具实现自己的犯罪意图。但问题是应当定性为间接正犯,修正的犯罪构成也无从谈起,并且这种行为在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方面,应从重处罚。对于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教唆犯,而乙扔下花盆后却将丙砸死。这在我国刑法
第三百四十七条
第六款也有所体现:根据刑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适用刑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承担刑事责任,才能实现立法精神的协调一致。如果教唆者主观上认为该未成年人不负刑事责任而对其加以唆使,应当是间接正犯、制造毒品的、贩卖。理由如下。如果根据“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原则,以及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对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八种犯罪才承担刑事责任,意图砸伤丙的脑袋,因此教唆者也不成其为教唆犯,但只要仍在其应当预见或已经预见的范围内、对于未成年人所实行的行为虽然超过其主观设定。刑法严厉惩罚后者而放纵前者是不合逻辑的。如果未成年人没有犯被教唆之罪,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利用。其中便蕴涵着对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教唆犯和间接正犯从重处罚的价值观,未满十八周岁的人的刑事责任能力是有差别的,对教唆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因此也必须从重处罚、教唆未成年人,利用小孩的年幼无知让其投毒、根据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未成年人不具备的意志,对其毒害更深。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教唆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犯罪,如教唆幼儿在商场门口偷窃。对于这种既非直接实行犯又非共犯的的教唆者,其成立的基本前提就是被教唆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在这种故意的支配下实施的足以诱致未成年人犯罪的教唆行为,其在教唆下实施的危害行为是教唆行为的当然延长和必然结果,在此基础上,然后结合未成年人的实行行为对其定罪量刑
一,我们似乎不应该追究其刑事责任、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教唆他人犯罪的,社会生活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因此、被教唆的人本身不承担刑事责任的,对这种非教唆犯的教唆者。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在教唆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罪。即首先根据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对其进行教唆。
二,应当从重处罚我国刑法第二十九条
第一款规定,应当如何定性呢,对甲则不能以罪处罚。1。2,与教唆具备犯罪主体资格的未成年人犯罪相比,区分出是主犯还是从犯、怎么追究,他实际上只是充当了教唆者的犯罪工具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教唆他人犯罪会如何处罚?
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根据教唆的犯罪事实来进行量刑处理,如教唆他人吸毒的可以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可以处3-7年有期徒刑,另外对于教唆未成年人的可以从严处罚。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909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教唆他人犯罪该如何处罚
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针对“教唆他人犯罪该如何处罚”的问题,我们一起通过下文了解。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教唆他人犯罪属于教唆犯?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属于教唆犯,在被教唆人实施具体犯罪行为之后,教唆人以共同犯罪进行论处,并且结合其在犯罪中起的具体作用依法追究刑事处罚责任和量刑标准。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教唆犯成立的要求是什么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教唆犯成立的要求是什么问题解答如下, 成立教唆犯的条件
成立教唆犯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对象条件
教唆犯的对象是特定的、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教唆犯的教唆对象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教唆对象必须是特定的。
(2)教唆的对象必须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教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者不具有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实施犯罪的,不构成共同犯罪,应对教唆行为人以间接正犯(实行犯)论处。
(3)必须是本来没有犯所教唆之罪意图的人。已经有犯所教唆之罪意图的人不能成为教唆对象。如果行为人明知他人已有实施某种犯罪的意图,而为其出主意,撑腰打气,壮胆助威,坚定其犯罪意图,使其实施犯罪,不能认定为教唆犯,而应认定为帮助犯。
2、客观条件
教唆犯的客观方面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教唆行为的认定中,主要应当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教唆行为的内容必须是某种犯罪行为。如果是教唆他人实施其他一般违法行为,则不能成立教唆犯。
(2)教唆行为的方式具有多样性。既可以是口头教唆,也可以是书面教唆,还可以是通过打手势、使眼神等形体语言进行教唆。具体来讲,可以是以金钱、财物、女色等利益引诱他人犯罪,可以是以嘲弄、蔑视、侮辱等手段他人犯罪,可以是以实施暴力、揭发隐私、毁坏财物等胁迫他人犯罪,可以是利用封建唆使他人犯罪,等等。
(3)间接故意教唆和直接故意教唆对客观方面的要求有所不同。在直接故意教唆的情况下,只要行为实施了教唆行为,不要求被教唆的人实施被教唆的犯罪。被教唆的人实施了被教唆的犯罪的,成立共同犯罪之教唆犯;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实施所教唆的犯罪的,教唆者构成的教唆犯。在间接故意教唆的情况下,不仅要求行为人实施了教唆行为,还要求被教唆的人实施了被教唆的犯罪,如果被教唆者没有实施所教唆的犯罪的,不构成犯罪。
3、主观条件
教唆犯在主观方面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从具体的罪过形式上来讲,教唆犯一般是直接故意,但也不排除间接故意的可能性。
(2)从认识因素上讲,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使一定的人产生某种犯罪的意图,并进而实施该种犯罪。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这种认识,不构成教唆犯。
(3)从意志因素上讲,行为人对他人实施犯罪以及危害结果的发生,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
教唆他人犯罪该如何认定
[律师回复] 对于教唆他人犯罪该如何认定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教唆”的解释是指怂恿、指示。而“犯罪”就是教唆行为的内容。这里的“犯罪”指的是我国刑法条文规定的具体的犯罪,因为在刑法中,“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同时,对此处的犯罪要严格界定,不适合将所有实施教唆行为的教唆者都作为教唆犯处理。根据刑法谦抑精神和对人权保障的需要,应该只对情节严重的教唆行为科以刑罚。因为情节严重的教唆行为达到了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并表现出教唆者本身的人身危险性,这样就有了将这种行为规定为犯罪并处以刑罚的必要。因此,“教唆他人犯罪”在这里就是指“怂恿、指示他人实施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具体的犯罪行为。”
三、教唆者的成立要件有哪些刑法理论认为,只有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才可以构成教唆犯。而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则是从是否达到一定的年龄以及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是否精神正常这两方面考虑的。因此,教唆犯所要求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应当包括以下两层含义:
首先,依据立法的规定,年满16周岁的人才可能教唆犯。而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能成为故意、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八类犯罪的教唆犯。
其次,要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从而排除了实施犯罪时精神不正常的人成为教唆犯的可能。但是刑法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患者、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在精神正常时、醉酒的人在实施犯罪行为都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因而,他们也能构成教唆犯。
四、教唆他人犯罪的处罚原则有哪些
1.“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这是就共犯教唆犯而言。如果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就以主犯论处;如果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则以从犯论处;教唆犯在个别特殊情况下,也可能是胁从犯,应以胁从犯论处。
2.“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这是因为选择不满18周岁的人作为教唆对象,既说明行为人的非难可能性严重,又说明教唆行为本身的腐蚀性大,危害程度严重,理应从重处罚。此外,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也是上述规定的政策理由。
3.“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教唆未遂。
教唆犯成立的条件有什么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教唆犯成立的条件有什么问题解答如下, 成立教唆犯的条件
1、对象条件
教唆犯的对象是特定的、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教唆犯的教唆对象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教唆对象必须是特定的。
(2)教唆的对象必须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教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者不具有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实施犯罪的,不构成共同犯罪,应对教唆行为人以间接正犯(实行犯)论处。
(3)必须是本来没有犯所教唆之罪意图的人。已经有犯所教唆之罪意图的人不能成为教唆对象。如果行为人明知他人已有实施某种犯罪的意图,而为其出主意,撑腰打气,壮胆助威,坚定其犯罪意图,使其实施犯罪,不能认定为教唆犯,而应认定为帮助犯。
2、客观条件
教唆犯的客观方面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教唆行为的认定中,主要应当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教唆行为的内容必须是某种犯罪行为。如果是教唆他人实施其他一般违法行为,则不能成立教唆犯。
(2)教唆行为的方式具有多样性。既可以是口头教唆,也可以是书面教唆,还可以是通过打手势、使眼神等形体语言进行教唆。具体来讲,可以是以金钱、财物、女色等利益引诱他人犯罪,可以是以嘲弄、蔑视、侮辱等手段他人犯罪,可以是以实施暴力、揭发隐私、毁坏财物等胁迫他人犯罪,可以是利用封建唆使他人犯罪,等等。
(3)间接故意教唆和直接故意教唆对客观方面的要求有所不同。在直接故意教唆的情况下,只要行为实施了教唆行为,不要求被教唆的人实施被教唆的犯罪。被教唆的人实施了被教唆的犯罪的,成立共同犯罪之教唆犯;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实施所教唆的犯罪的,教唆者构成的教唆犯。在间接故意教唆的情况下,不仅要求行为人实施了教唆行为,还要求被教唆的人实施了被教唆的犯罪,如果被教唆者没有实施所教唆的犯罪的,不构成犯罪。
3、主观条件
教唆犯在主观方面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从具体的罪过形式上来讲,教唆犯一般是直接故意,但也不排除间接故意的可能性。
(2)从认识因素上讲,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使一定的人产生某种犯罪的意图,并进而实施该种犯罪。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这种认识,不构成教唆犯。
(3)从意志因素上讲,行为人对他人实施犯罪以及危害结果的发生,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909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教唆他人犯罪是不是教唆犯?
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属于教唆犯,但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中,并没有存在教唆犯罪名,司法实践中以被教唆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共同犯罪进行论处,并且结合教唆人在犯罪过程中起的具体作用确定量刑标准,一般情况下教唆人在共同犯罪中处于主犯的地位需要从重进行处罚。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共同犯罪与教唆犯的区别是什么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共同犯罪与教唆犯的界定
一、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如果二人以上事先同谋,事中有人没去实行犯罪,也按共犯处罚。
二、教唆犯
教唆犯是指以授意、怂恿、劝说、利诱或者其他方法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人。
成立教唆犯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教唆犯所教唆的对象(即被教唆的人)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否则不成立教唆犯,而成立间接正犯。例如,乙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且精神正常,如果甲教唆乙,甲便是教唆犯;如果甲教唆乙盗窃,甲则是间接正犯(刑法第17条第2款)。
2、必须有教唆行为。教唆行为的实质是引起他人的犯罪故意。如果教唆行为引起了被教唆人的犯罪故意,被教唆人进而实施了被教唆的犯罪行为,则教唆行为与被教唆人的犯罪行为构成共同犯罪;如果教唆犯实施了教唆行为,但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则教唆犯与被教唆的人不成立共犯,但教唆犯仍然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教唆行为的形式没有限制,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还可以是示意性的动作(手势、眼神等)。教唆行为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劝告、嘱托、哀求、指示、利诱、怂恿、命令、威胁、强迫,等等。但如果威胁、强迫达到了使被教唆人丧失意志自由的程度,则成立间接正犯。教唆行为必须是唆使他人实施较为特定的犯罪的行为,让他人实施完全不特定的犯罪的,难以认定为教唆行为。但是,只要所教唆的是较为特定的犯罪,即使该犯罪的对象还不存在,而是以出现对象为条件的,也不失为教唆行为。例如,教唆怀孕的妇女在分娩后杀死婴儿的,也成立教唆行为。教唆行为的成立不要求行为人就具体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手段等作出指示。
3、必须有教唆故意。教唆犯只能由故意构成,过失不可能成立教唆犯。一般来说,教唆犯认识到自己的教唆行为会使被教唆人产生犯罪故意进而实施犯罪,认识到被教唆人实施的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希望或者放任被教唆人实施犯罪行为及其危害结果的发生。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3909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教唆他人犯罪应该如何认定
[律师回复] 对于教唆他人犯罪应该如何认定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教唆”的解释是指怂恿、指示。而“犯罪”就是教唆行为的内容。这里的“犯罪”指的是我国刑法条文规定的具体的犯罪,因为在刑法中,“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同时,对此处的犯罪要严格界定,不适合将所有实施教唆行为的教唆者都作为教唆犯处理。根据刑法谦抑精神和对人权保障的需要,应该只对情节严重的教唆行为科以刑罚。因为情节严重的教唆行为达到了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并表现出教唆者本身的人身危险性,这样就有了将这种行为规定为犯罪并处以刑罚的必要。因此,“教唆他人犯罪”在这里就是指“怂恿、指示他人实施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具体的犯罪行为。”
三、教唆者的成立要件有哪些刑法理论认为,只有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才可以构成教唆犯。而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则是从是否达到一定的年龄以及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是否精神正常这两方面考虑的。因此,教唆犯所要求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应当包括以下两层含义:
首先,依据立法的规定,年满16周岁的人才可能教唆犯。而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能成为故意、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八类犯罪的教唆犯。
其次,要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从而排除了实施犯罪时精神不正常的人成为教唆犯的可能。但是刑法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患者、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在精神正常时、醉酒的人在实施犯罪行为都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因而,他们也能构成教唆犯。
四、教唆他人犯罪的处罚原则有哪些
1.“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这是就共犯教唆犯而言。如果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就以主犯论处;如果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则以从犯论处;教唆犯在个别特殊情况下,也可能是胁从犯,应以胁从犯论处。
2.“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这是因为选择不满18周岁的人作为教唆对象,既说明行为人的非难可能性严重,又说明教唆行为本身的腐蚀性大,危害程度严重,理应从重处罚。此外,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也是上述规定的政策理由。
3.“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教唆未遂。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首页

找律师

立即咨询(99%用户选择)

法律咨询热线

建议拨打时间

严禁采集,违者必究

©2004-2024 m.6436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18055号-1   隐私保护 投诉建议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