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

盗窃被发现而强抢的行为应该怎么判定

更新时间: 2022-06-08 11:19:50
律师解答:
我国刑法第269条规定了事后抢劫,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
根据刑法规定,对这种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而不能定事后抢劫罪等罪名
同时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1、行为人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罪。
司法解释指出:行为人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未达到“数额较大”,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情节较轻、危害不大的,一般不以犯罪论处。
但具有以下情节之一的,可依照刑法第269条的规定,以抢劫罪定罪处罚:(1)盗窃、诈骗、抢夺接近“数额较大”标准的;(2)入户或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诈骗、抢夺后在户外或交通工具外实施上述行为的;(3)使用暴力致人轻微伤以上后果的;(4)使用凶器或以凶器相威胁的;(5)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2、必须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
“当场”是指行为人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的现场以及被人追捕的整个过程与现场。
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是指对抓捕者或者阻止其窝藏赃物、毁灭罪证的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
这里的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也应达到足以抑制他人反抗的程度,但不要求事实上已经抑制了他人的反抗。
3、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
窝藏赃物,是指保护已经取得的赃物不被恢复应有的状态;抗拒抓捕,是指拒绝司法人员的拘留逮捕和一般公民的扭送;毁灭证据,是指毁坏、消灭本人犯罪证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
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492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盗窃被发现而强抢的行为应该怎么判定
一键咨询
  •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653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283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444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363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365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574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532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313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758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665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262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806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447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128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836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352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440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240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674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437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748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451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682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107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303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028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142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111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536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236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814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607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488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762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424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742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184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282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114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707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661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506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032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776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170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372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652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836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388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201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盗窃被发现而强抢的行为应该怎么判定?
盗窃被发现而强抢的行为在判定上如果出现了采取暴力手段继续实施作案的情节,则转变为抢劫罪。行为人实施暴力、胁迫方法以外的其他使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的方法。凡年满14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构成抢劫罪的主体。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哪些行为会被发现恶意抢注商标?
会被发现恶意抢注商标的行为是申请人利用不合理或不合法的方式,将他人已经使用但尚未:注册的商标以自己的名义向商标局申请注册。构成“恶意抢注”的要件有申请人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这是主观要件 “恶意抢注”申请人是把他人已经使用的商标作为自己的商标提出申请,这种行为的本身,就已经侵占了他人的劳动成果。
10w+浏览
知识产权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492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发现商标被抢注怎么办?
首先,明确对方是否为“恶意抢注”,若确定为恶意抢注,在还未抢注成功时可以在对方注册商标的初审公告期3个月内提出异议,并提交自己企业公司使用商标的证据 若已被恶意抢注成功,可以提出无效申请,撤销申请和司法起诉,同时也可以私下解决。
10w+浏览
知识产权
抢劫罪与抢盗窃罪的转换,抢劫罪和盗窃罪的区别
[律师回复] 入室盗窃通常不会被他人发现,只是对他们的财产进行侵害,但入室抢劫表明这家的主人已经发现,并且可能会对这家主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入室抢劫罪更加的严重。
入室盗窃:顾名思义,进入房间,秘密窃取。入室盗窃也是盗窃的一种,当然这是指没有其他构成转化犯的情况。
入户抢劫”是指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的住所,包括封闭的院落、牧民的帐篷、渔民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渔船、为生活租用的房屋等进行抢劫的行为。
《刑法修正案(八)》对盗窃罪条文进行了修改,在1997年刑法规定的“多次盗窃”基础上,增加了“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与“扒窃”三种特殊盗窃行为类型。相对于“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普通盗窃行为类型而言,成立特殊类型的盗窃罪,不要求达到数额较大。这意味着,在盗窃未达数额较大时,是否认定为“入户盗窃”,直接关系到罪与非罪的区分(不考虑多次盗窃、携带凶器盗窃及扒窃的情形)。此外,刑法第263条将“入户抢劫”规定为抢劫罪的加重情节之一,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因而,是否认定为“入户抢劫”,直接影响到是适用抢劫罪的基本刑“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还是抢劫罪的加重刑“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在《刑法修正案(八)》通过之前,刑法理论与实务普遍关注“入户抢劫”的适用,最高司法机关也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但迄今仍然纷争不断。“入户盗窃”入罪后,有不少论着主张参照“入户抢劫”的相关司法解释认定“入户盗窃”。不过也有人认为,“入户盗窃”中的“户”的认定应比“入户抢劫”中“户”的范围宽泛一些。2013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盗窃解释》)第3条规定,非法进入供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的住所盗窃的,应当认定为“入户盗窃”。看来,司法解释完全沿用入户抢劫的相关规定。可是,入户盗窃只是盗窃罪的基本犯,入户抢劫则是抢劫罪的情节加重犯,而且“盗窃”明显不同于“抢劫”,在同一部法典内,刑法用语的含义固然具有统一性的一面,但不可否认也有相对性的一面。“为了使值得科处刑罚的行为都置于刑法的规制之下,以免形成不公平的遗漏为了使刑法整体协调,以免自相矛盾,不得不对相同用语做出不同的解释。”因而,对于“入户盗窃”与“入户抢劫”的含义,必须根据立法目的,考量法益保护与人权保障的要求,做出合理的解释。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不知发生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是逃逸吗
刑法中的逃逸行为必须以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脱离现场的目的必须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以下两种情形不应认定为逃逸:1、交通肇事后,肇事者已通过电话等方式报警,由于惧怕被害人亲属殴打而逃离事故现场,这种情况,不应按交通肇事后逃逸来处理。2、存在不能抗拒的原因,不能抗拒的原因消失后,又投案的,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492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商标抢注行为的表现形式
商标抢注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抢注未注册商标。2、抢注注册商标注册商标权是经国家法律确定的权利,但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3、抢注驰名商标比抢注使用的未注册商标、已注册的非驰名商标更复杂。4、权利冲突问题。
10w+浏览
知识产权
盗窃罪,抢劫罪,盗窃罪有什么区别
[律师回复] 解答如下, 入室盗窃通常不会被他人发现,只是对他们的财产进行侵害,但入室抢劫表明这家的主人已经发现,并且可能会对这家主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入室抢劫罪更加的严重。
入室盗窃:顾名思义,进入房间,秘密窃取。入室盗窃也是盗窃的一种,当然这是指没有其他构成转化犯的情况。
入户抢劫”是指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的住所,包括封闭的院落、牧民的帐篷、渔民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渔船、为生活租用的房屋等进行抢劫的行为。
《刑法修正案(八)》对盗窃罪条文进行了修改,在1997年刑法规定的“多次盗窃”基础上,增加了“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与“扒窃”三种特殊盗窃行为类型。相对于“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普通盗窃行为类型而言,成立特殊类型的盗窃罪,不要求达到数额较大。这意味着,在盗窃未达数额较大时,是否认定为“入户盗窃”,直接关系到罪与非罪的区分(不考虑多次盗窃、携带凶器盗窃及扒窃的情形)。此外,刑法第263条将“入户抢劫”规定为抢劫罪的加重情节之一,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因而,是否认定为“入户抢劫”,直接影响到是适用抢劫罪的基本刑“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还是抢劫罪的加重刑“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在《刑法修正案(八)》通过之前,刑法理论与实务普遍关注“入户抢劫”的适用,最高司法机关也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但迄今仍然纷争不断。“入户盗窃”入罪后,有不少论着主张参照“入户抢劫”的相关司法解释认定“入户盗窃”。不过也有人认为,“入户盗窃”中的“户”的认定应比“入户抢劫”中“户”的范围宽泛一些。2013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盗窃解释》)第3条规定,非法进入供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的住所盗窃的,应当认定为“入户盗窃”。看来,司法解释完全沿用入户抢劫的相关规定。可是,入户盗窃只是盗窃罪的基本犯,入户抢劫则是抢劫罪的情节加重犯,而且“盗窃”明显不同于“抢劫”,在同一部法典内,刑法用语的含义固然具有统一性的一面,但不可否认也有相对性的一面。“为了使值得科处刑罚的行为都置于刑法的规制之下,以免形成不公平的遗漏为了使刑法整体协调,以免自相矛盾,不得不对相同用语做出不同的解释。”因而,对于“入户盗窃”与“入户抢劫”的含义,必须根据立法目的,考量法益保护与人权保障的要求,做出合理的解释。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首页

找律师

立即咨询(99%用户选择)

法律咨询热线

建议拨打时间

严禁采集,违者必究

©2004-2024 m.6436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18055号-1   隐私保护 投诉建议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