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酒驾处罚标准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即属二次酒驾,“再次”指处罚完毕后再犯。交警严格认定,加大惩处力度以维护交通秩序、保障安全。吊销驾照后,若想重获需按规定重新考取。
一般而言,与醉驾者一起喝酒的人通常不承担刑事责任。但存在特定情形时可能担责,如明知对方酒后驾车仍劝酒,或未安全送达醉酒者致其醉驾出事故等,此时可能因过错在民事赔偿中担责。不过这并非绝对,要依具体案件和证据综合判定,关键看有无过错及与事故后果的因果关系。
酒驾逃逸致一人以上重伤且负全部或主要责任构成犯罪,血液酒精含量达80mg/100ml认定为酒驾,逃逸会加重罪责。交警部门通过勘查、检验鉴定确定事故责任和酒驾情况,若有证据证明逃逸前酒驾且符合重伤及责任标准,可认定交通肇事罪。受害者及其家属能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主张人身损害赔偿等权益,酒驾是否犯罪需综合多方面证据和法律规定确定。
车被撞且对方喝酒逃逸后,应第一时间报警并保护现场,交警会通过现场勘查、监控等寻找肇事车辆和司机。同时向保险公司报案,让交强险先行赔付以减少损失。找到肇事方后,其需承担全部责任,赔偿修车费等。若对方构成交通肇事罪,将被追究刑责。要保留车辆受损证据,还可咨询律师保障权益。
醉酒驾驶并逃逸会被处以拘役和罚金,拘役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逃逸属加重情节,一般在法定刑幅度内加重处罚。具体拘留天数在一到六个月间,实际执行会综合案件情节、危害后果等考量,造成严重后果量刑更重。若逃逸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可从轻或减轻处罚,此举旨在守护交通安全和法律秩序。
酒驾单方事故逃逸后果严重,逃逸者构成交通肇事罪,一般处三年到七年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则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处理时,逃逸者应主动投案,如实供述罪行,配合调查并提供相关信息和证据。受害者可通过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医疗费、误工费、车辆损失等。投案自首是关键,能争取从轻处罚,也要积极应对民事赔偿。
在刑事诉讼中,醉驾者必然承担刑责且难获轻罚,本案中因醉驾、不赔偿且无谅解书,符合法律规定。民事赔偿方面,对方需承担医疗费、误工费等,若不主动赔偿可通过诉讼追讨。不出谅解书会影响对方量刑和赔偿态度,使其可能刑罚更重、难和解,还会延长案件处理时间和增加维权成本,具体后果依实际情况和判决而定。
醉驾绝不能触碰,撞死人会构成交通肇事罪,逃逸会加重危害。但自首可从轻或减轻处罚,量刑原本在三年到七年有期徒刑区间,会依据自首情况,如主动投案、交代清晰度等适度从轻。具体判罚需综合案件事实与证据,由法官判断决定。此类醉驾肇事逃逸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量刑较重,旨在制裁恶劣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