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我朋友上周开车的时候出了车祸,肇事逃逸了,现在我们没有人能联系上他,也是挺担心的,咨询下肇事逃逸属于恶意行为

帮助5人 4.4w浏览 匿名 2018-08-12 山西运城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律法规发生交通事故后,对于受害人或受损财物未做必要的抢救或处理或未按规定向公安机关报警,擅自逃离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无法确定和追究的行为。如果行为人对肇事情况不明知,而驾车继续行驶,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所谓的“逃逸”在行为人的主、客观上无非是正常行驶行为的继续化,是交通肇事罪中的重要情形。
      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的要素:
      
    (1)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必须达到“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程度,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行为人没有造成上述严重后果而逃逸的,则不应认定该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仅能作为治安处罚的从重情节考虑。
      
    (2)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只能认定其构成一般交通肇事罪。需要强调的是,笔者所说的“明知”,是指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如果行为人“应当知道” 自己的行为造成交通事故而装作不知道,逃离事故现场的,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3)逃逸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践中,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也有少数人是因为其他目的,如害怕遭到被害人亲友及其他围观群众的殴打而逃跑,这些人往往在逃离现场后,很快通过报告领导或报警等方式,接受法律的处理。显然,这些人的主观恶性要小得多,因此,有必要在认定时加以区分,以保证准确适用法律,做到不枉不纵。当然,行为人出于正当目的逃离现场后,必须及时向有关机关报案,接受法律处理,否则,如果行为人一逃便杳无音信,仍应认定为 “交通肇事后逃逸”。
      
    (4)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不应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我国刑法规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并不是单指的当场逃逸,也包括事后逃逸,关键是看行为人的主观目的与社会危害性,交通肇事后,虽及时将被害人送往医院抢救,但在之后却畏罪逃跑的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量刑: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的规定(法释〔2000〕33号 最高人民法院2000.11.15发布)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释》第3条规定,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
    (1)至(5)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这里要注意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
    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
    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所谓“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解释》第4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
    (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2、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解释》,“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但刑法理论上对“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观点。本书认为,“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态度应限于过失,因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为保持犯罪构成的纯洁性,其加重构成的心理态度也应是过失。故《解释》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232条、第234条第2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全文
    7 2018-08-12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950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我朋友肇事逃逸了,咨询下肇事逃逸属于恶意行为
一键咨询
  • 154****883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221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841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555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126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517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朔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585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中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晋中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忻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800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877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647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同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525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503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朔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036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汾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18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483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113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朔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074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362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汾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688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忻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忻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056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506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忻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同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忻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760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212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忻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214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太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247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朔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620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651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317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朔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120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701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731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865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008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太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汾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忻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中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828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太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同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太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835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忻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213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837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375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太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太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304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783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中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835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朔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朔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同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中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041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181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朔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中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843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565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太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忻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271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530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404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51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765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南通152****4925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扬州135****6362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77****3991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借车给朋友肇事逃逸找不到人怎么办
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多多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如果您目前正面临着借车给朋友肇事逃逸找不到人怎么办,交通肇事逃逸的后果有哪些问题没办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中整理的一些法律知识来找到答案。
10w+浏览
交通事故
交通肇事罪自己受伤怎么赔偿
[律师回复] 解析:
在涉及到交通事故导致人身伤害时,主要的赔偿项目如下所述:
首先是医疗费用,这部分费用主要是基于医疗证明或者权威鉴定得出的认定为必要支付的金额,该笔款项可以与其已产生的医疗费用合并进行赔付;
其次是误工费用,这部分费用的具体数额要依照受害人的误工时间以及其收入水平来确定;
再者是护理费用,这部分费用的计算依据包括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护理人数以及护理期限;
此外还有交通费用,这部分费用主要是根据受害人和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为就医或转院治疗而实际产生的费用来计算;
住宿费用方面,可以参考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标准;
至于住院伙食补助费用,则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来确定;
最后是营养费用,这部分费用的具体数额要根据受害人的伤残情况,结合医疗机构的相关建议来确定;
另外,还包括残疾赔偿金,这部分费用的计算依据是受害人失去劳动能力的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来计算;
同样重要的是残疾辅助器具费用,如果伤情有特殊需求的话,可以参照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的相关意见来确定相应的合理费用标准;
最后,还可能涉及到精神损害赔偿。
在此类情况下,受伤者有权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
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
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快速解决“交通事故”问题
当前629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肇事逃逸,肇事逃逸是什么构成
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肇事逃逸,肇事逃逸是什么构成问题带来帮助。
10w+浏览
交通事故
给父母买房纠纷,如何判定产权归属
[律师回复] 解析:
1、若父母在世时明确表达出将房产赠与子女的意愿,且在房产证或者房屋管理机构的档案资料中可见到有关赠与的明确记载;
或者有赠与人对该房产赠与的公证文件,亦或是有其他确凿的证据足够证明购买者在购置房产时确实是有意将所有权赠与产权登记人的,那么该房产的所有权便应当归属登记人所有。
2、然而,若父母在世时并未明确表达出赠与的意愿,那么在他们离世之后,若子女之间因该房产的所有权产生争议,未登记的一方需要承担举证责任。
若其无法提供确凿的证据来推翻已登记的产权信息,那么该房产的所有权仍应归属于登记人所有;
反之,若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登记人仅是作为产权代表人存在的,那么就应该认定该房产的所有权仍然属于父母,并由其法定继承人进行继承。
3、另外,如果父母是用子女支付的赡养费用来购买或建设房产,并且已经完成了产权登记手续,那么该房产的所有权应当被确认为属于父母所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
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非主观肇事逃逸属于肇事逃逸吗
不属于,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明知自己发生了交通事故,为逃避事故责任,故意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一种违法行为。主要有两种情况: 人和车都在事故发生后逃离事故现场;弃车逃逸,即当事人将车留在现场,人逃离事故现场。
10w+浏览
交通事故
房子加上子女名字就不属于夫妻财产吗
[律师回复] 解析:
父母购买房产并将所有权注册在子女名下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评估。
(1)假设夫妻二人并未从父母购买的房产中直接取得任何所有权权益,同时也无法提供明确的赠与证明文件,那么对于父母以子女名义购得的房产,通常视为夫妻二人的共同财产;
然而,(2)若父母在购房时将产权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并且父母双方均能提供出资证明以及当时的书面协议及声明等相关材料,则该房产可能被认定为个人财产。
关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定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资、奖金收入;
2、生产、经营活动所带来的收益;
3、知识产权所产生的收益;
4、因继承或赠与行为所获得的财产;
5、婚后对个人财产进行改良后所增值的部分;
6、夫妻双方婚后财产所产生的孳息,应归属于夫妻双方共同所有;
7、丈夫或妻子因偶然中奖所获得的奖金或奖品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1w人正在咨询
肇事逃逸和肇事逃逸罪哪个严重
《刑法》里并没有肇事逃逸罪,这个行为涉嫌交通肇事罪,对司机的处罚比肇事逃逸行为更为严重,需要对行为人判3~7年有期徒刑,若是逃逸行为导致受害者死亡,可以对肇事的司机判7年以上有期徒刑。
10w+浏览
交通事故
一房二卖归属纠纷如何解决
[律师回复] 解析:
针对“一房二卖”纠纷问题,具体处理方式需依据不同的情境进行判断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种情况:
当卖方与两位不同的买方先后缔结买卖合同,且履行相关义务并完成了房地产的过户手续时,这无疑是一房二卖案件中最普遍出现的情景。
在此类案例中,两个买卖合同均被视为合法有效,
然而,根据合同约定,后签署合同的买受方实际上已获取房屋的所有权,因此两个买方可享有各自独立的权利主张,具体而言,后一位买受方拥有物权请求权,而前一位买受方则仅能提出债权请求权,即向卖方要求赔偿损失。
然而,由于前一位买受方尚未获得房屋所有权,他还需要承担返还房屋的法律责任。
其次,我们来探讨第二种情况:
在一房二卖的过程中,卖方先与前一位买受方签订合同,并完成了产权转移登记手续之后,又与他人就同一房屋签订了销售合同。
换言之,卖方在履行完与前一位买受方的合同后,必然会违反与后一位买受方的合同约定。
在这种情况下,卖方所出售的标的物必须为其所有或有权处分,若卖方并非该标的物的所有人,那么他便没有处分权,这便是无权处分行为。
如果因无权处分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卖方将须向后一位买受方承担违约责任。
在一房二卖的案例中,由于标的物具有唯一性,通常情况下,卖方难以同时履行两份合同。
法律依据:
《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五条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商品房的销售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商品房的销售管理工作。
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统称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商品房的销售管理工作。
快速解决“房产纠纷”问题
当前6535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盗窃82000属于如何定罪量刑
[律师回复] 解析: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之规定,个人盗窃公共和私有财物,若所涉金额达到一定标准(即“数额较大”),将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刑事处罚,同时还需承担罚金的民事责任。
对于涉及金额更大的情况(即“数额巨大”),则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同样需要承担罚金的民事责任。
至于涉及金额最为严重的情况(即“数额特别巨大”),则可能会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的刑罚,并且还需承担罚金或没收财产的民事责任。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秘密手段盗窃公共和私人财物,且数额较大或多次实施此类行为、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以及扒窃等方式获取财物的犯罪行为。
在司法实践中,盗窃罪只能由故意构成,也就是说,行为人必须明确意识到自己所窃取的是他人合法占有的财物。
如果行为人误以为是自己占有、所有的财物而进行取回,那么这种情况并不构成盗窃罪。
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行为人误以为是遗忘物的,就缺乏盗窃的故意。
因为他人“占有”是一个规范的要素,只要行为人认识到了被法官评价为他人占有的前提事实,就应当认为行为人已经具备了盗窃罪的认识内容。
举例来说,即便行为人误以为高尔夫球场内水池中的高尔夫球是遗忘物而取走,也应该认定其具有盗窃罪的故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买房子写一个人名字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购房过程中,房产证上仅记载一人姓名是否视为夫妻共有财产的问题,答案取决于具体情况。
若该房屋系在夫妻关系持续期间购买的,且未有明确约定分配方式,则即便房产证上仅列明了其中一方的姓名,也应当被判定为属于夫妻双方共有的财产。
然而,如果在婚前已经签署了不动产买卖合同,那么其归属权是否为双方共享,则需要根据偿还贷款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如果在婚后,夫妻双方使用共同财产进行还贷,而不动产又登记在首付款支付方的名下,那么在离婚时,对于该不动产的处置将由双方协商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
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4592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肇事逃逸逃逸扣多少分
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肇事逃逸逃逸扣多少分问题带来帮助。
10w+浏览
交通事故
婚前购买的房屋并夫妻居住是否属于共同财产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婚前行购买的房产是否应被视为夫妻共有的问题,其答案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首先,如果在婚姻关系建立之前,一方使用他们个人财产购买的房屋并登记在其个人名义之下,那么此房产便属于个人资产,不能被视为夫妻共有的财产;
其次,如果在婚姻关系建立之初,一方自行出资购买了房产,然而出于某些特定原因,他们选择将房产所有权登记在双方的名字下方,此时这项房产的所有权可被视为对方所赠予的礼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该房产应当被视为夫妻共有的财产;
再者,如果在婚姻关系建立之前购买的房产,在婚后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贷款偿还责任,那么在离婚时,另一方有权要求获得偿还贷款部分的支出以及相应的财产增值收益的一半作为补偿;
最后,如果在婚姻关系建立之前购买的房产,在婚后经夫妻双方协商约定为夫妻共有财产,则该房产也可以被认定为夫妻共有的财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
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协助抽逃出资流程是什么
[律师回复] 解析:
针对抽逃出资罪行进行报案的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需向涉嫌违法行为所在地的公安机构正式提出报案请求。
其次,在提供的文件资料中要详细陈述抽逃出资的确凿证据及其存在的事实依据,例如资金转移详细记录等。
再次,公安机关将依据法律程序对上述法律文件进行审查核实。
若公安机关经过严密审查后,确认涉事者确实存在违法犯罪行为且符合追究其刑事责任标准,应依法予以立案处理。
依照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公民可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向有关部门提出报案、控告和举报。
对于口头报案、控告和举报的情况,负责接收的工作人员应将其内容详细记录并宣读,确保准确无误后,由报案人、控告人和举报人签字或盖章确认。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
报案、控告、举报可以用书面或者口头提出
接受口头报案、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写成笔录,经宣读无误后,由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签名或者盖章
接受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向控告人、举报人说明诬告应负的法律责任
但是,只要不是捏造事实,伪造证据,即使控告、举报的事实有出入,甚至是错告的,也要和诬告严格加以区别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
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如果不愿公开自己的姓名和报案、控告、举报的行为,应当为他保守秘密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