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举证一般实行什么原则

最新修订 | 2024-03-01
6.8w浏览 1点赞
律师解析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举证一般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行政诉讼案件·推荐文章

苏州180****5731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扬州135****9234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88****4015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356人选择咨询律师
6417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举证一般实行什么原则
一键咨询
  •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833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625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263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676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713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137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034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654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744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433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714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404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501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463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053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788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501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021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838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753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207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268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865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643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326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855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304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155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634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42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838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85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148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053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555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50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231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125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864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63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531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325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774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808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007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852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846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153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58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525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156****2400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连云港181****5424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淮安181****7435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民事诉讼实行举证原则倒置吗?
民事诉讼实行举证原则倒置的,但是举证原则倒置是我国的民事诉讼举证的特别规则。举证责任倒置,是指法律直接规定的侵权诉讼案件中,由被告负责举证,证明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或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举证倒置就是原告提起的诉讼的,被告要举证。
10w+浏览
诉讼仲裁
民事诉讼举证一般实行什么的原则
民事诉讼活动中适用的举证原则一般都是谁主张谁举证,原被告对于个人的主张都负有相应的举证责任,如果调查取证过程中涉及到个人隐私,或者因为其他特殊原因无法自行收集证据,可以请法院调查取证,申请法院调查取证,一般要交申请费。
10w+浏览
诉讼仲裁
刑事拘留一般多少岁的
[律师回复] 解析: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刑事拘留的年龄界限如下:对于未满十二周岁的未成年人,依法不受刑事拘留的处罚。
然而,对于已满十二周岁但尚未年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如果其触犯了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重罪,并导致他人死亡或者以极其残忍的手段使他人遭受重伤而造成严重残疾的后果,且其行为情节恶劣,经过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后可以进行刑事拘留。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但不到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如果其触犯了特定的犯罪行为,也有可能被处以刑事拘留。
至于十六周岁及以上的未成年人,则适用刑事拘留的处罚。
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七条
【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
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788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民事诉讼举证一般实行的原则有哪些
民事诉讼举证一般实行的原则主要是行为责任和结果责任,行为责任是诉讼的表面现象和形式,而且行为责任人只有先后之分,没有承受之果,结果责任是举证责任的主导概念,主要是为案件的事实真伪作保障。
10w+浏览
诉讼仲裁
太原取保候审手续怎么办理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取保候审的流程及其所涉及到的必要手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取保候审的申请程序。在这个环节中,已经处于被拘押状态下的犯罪嫌疑人员、被告人及其相应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都享有向相关部门提出取保候审申请的权利。而对于已经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来说,他们所聘请的律师同样有资格代表他们进行取保候审的申请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取保候审申请都必须以书面形式提交。
其次,在收到取保候审的申请之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以及人民法院会在七个工作日内给出是否同意的明确回复。如果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措施,那么就需要报请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检察院检察长或者人民法院院长批准,同时还要签发《取保候审决定书》和《执行取保候审通知书》,并且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保证人或者缴纳保证金。对于那些不符合取保候审法定条件的申请,相关部门将会拒绝,并向申请人详细解释拒绝的原因。
此外,司法机关也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自行决定是否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最后,取保候审的执行工作则由公安机关负责。在执行过程中,公安机关需要宣读《取保候审决定书》,并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签字或盖章,同时还需告知他们在取保候审期间应该遵守的各项规定。待取保候审期限届满之后,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会将保证金如数退还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通知保证人解除担保责任。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351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刑事拘留一般都是几天放人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刑事拘留的时长,其详细情况如下所述:
首先,常规的刑事拘留期间通常为14日,这是从嫌疑人被送往看守所以来计算的。在此14日内,有关机构需要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请进行批准,而检察院对案件进行核实和审批的时间为7日,此部分时间也包含在14日内。如果检察院批准了逮捕请求,那么嫌疑人将继续被羁押;反之,若未得到批准,则嫌疑人将会被释放或者变更其他强制措施。
其次,延长刑事拘留期限的情况下,拘留期可长达37日。同样地,在这个时间段内,侦查机关需要再次向检察院提出申请进行逮捕批准,而检察院对案件进行核实和审批的时间仍然是7日。如果检察院批准了逮捕请求,那么嫌疑人将继续被羁押;反之,若未得到批准,则嫌疑人将会被释放或者变更其他强制措施。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民事诉讼一般实行举证的原则有什么?
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提出自己的主张时,当事人需要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是正确的,这样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会予以支持。若当事人无法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被告人又不同意该当事人的意见,法院不会支持此主张。
10w+浏览
诉讼仲裁
民事诉讼可以取保候审吗
[律师回复] 解析:
若要申请取保候审且有望获得批准,需满足特定的条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于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机关均可考虑为其提供取保候审的机会:
首先,可能会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其次,可能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通过实施取保候审不会引发社会危害性;
再次,如果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或者正处于怀孕期间或者正在哺乳自己的婴儿,同样也可以考虑实施取保候审,前提是这样做不会给社会带来任何风险;
最后,如果犯罪嫌疑人已经被羁押了一定时间,但案件仍未审理完毕,此时也需要考虑为其提供取保候审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取保候审与监视居住皆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
而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都享有申请取保候审的权利。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盗窃罪一般判多少个月
[律师回复] 解析: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规定,对于盗窃公私财物且涉及金额较大者,或实施过多次盗窃、入户盗窃、随身携带凶器盗窃以及扒窃等行为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处罚,同时判处相应罚金。若盗窃数额大到一定程度或伴有其他严重情节时,则需接受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惩罚,并处以罚金;而当盗窃数额达到特别巨大或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时,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并处以罚金或没收财产。
此外,如果行为人为谋取利益,擅自接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或者明知所使用的电信设备、设施系盗接、复制而来,亦应按照盗窃罪的相关规定予以定罪量刑。
值得注意的是,盗窃罪属于一种数额性犯罪,因此在对犯罪分子进行判刑时,必须充分考虑其所盗窃财物的价值,具体数额由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确定。犯罪嫌疑人应主动投案自首,积极退还赃物,以求获得从轻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环境民事诉讼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吗?
环境民事诉讼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的。在一般的民事侵权诉讼中,如果原告不能提供充足的证据证明其请求成立,则要承担败诉的风险,而鉴于环境污染侵权的复杂性和实体公正性的考虑,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环境污染侵权诉讼上都采用举证倒置原则的。
10w+浏览
环境保护
取保候审民警有没有责任
[律师回复] 解析:
1、对于被确定为犯罪嫌疑人并接受取保候审的人员,由负责执行此程序的派出所承担如下责任和义务:须定期检查、监控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是否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对于监护保证人,同样负有监管其是否切实履行自己的承诺的责任;若发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了授权必须坚守的规定或者担保人未能恪尽职守,应立即向上级决策机构作出详实汇报。
2、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需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的许可,不得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城市、县城;
(二)如住址、工作单位以及联系方式有所变更,应在二十四小时内向执行机关进行报告;
(三)在接到传唤时,应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销毁、篡改证据或者串通口供。
此外,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机关有权根据具体案件情况,要求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多项规定:(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面或通信;(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上缴至执行机关保管。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
(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袭警车的罪一般怎么处理
[律师回复] 解析: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倘若犯罪嫌疑人故意袭击警察并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那么其拘留期通常会在十个自然日内,最多也不会超过三十七个自然日;
而对于那些被公安机关认定需进一步实施逮捕行动的被拘留者来说,公安机关必须在拘留期满后的适当时间内提出书面请求并提交至司法部门进行审查和批准,而司法部门则有责任在收到请求后的七个工作日内,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是否批准逮捕的决定。
随后,司法部门将依据该决定,对被拘留者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释放或继续执行逮捕。
至于袭警罪的刑罚,一般情况下,拘役的期限可能会在五个自然日以上但不超过十个自然日之间;
然而,如果情节特别恶劣,那么犯罪嫌疑人将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等严厉惩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
【妨害公务罪、袭警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顶部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