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法通则(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规定的无效民事行为共有七类: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趁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
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5、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
6、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
7、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身份证丢失的人。具体的身份证办理程序:
1、申领人带本人居民户口簿到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办理。
2、经工作人员审核无误后,采集人像信息(部分地区要求先采集照片信息,再带到户籍部门办理身份证,需要咨询当地户籍部门)。
3、填写《居民身份证申领导登记表》。
4、核对资料无误,录入公民指纹信息。
5、缴纳证件工本费(具体以当地户籍文件为准,首次办理或者过期补办工本费大约20元、丢失补领工本费大约40元)。
6、公安机关应当自公民提交《居民身份证申领导登记表》之日起60日内发放居民身份证;交通不便的地区。办理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30日。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是指妨害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活动,破坏社会正常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妨害社会管理秩序指妨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各种社会事务机关的管理活动。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共同特征主要有:
1.侵犯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
2.客观方面表现为妨害国家机关对社会依法实行管理活动,破坏社会正常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3.犯罪的主体多数是一般主体,也有少数是特殊主体。
4.主观方面绝大多数表现为故意,个别犯罪表现为过失。
第二百七十七条: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侵犯财产罪,是一个刑事法律中的大概念,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属于一个犯罪类型,不是具体的《刑法》条款,其中包括多个犯罪罪名,例如诈骗罪就是其中罪名之一。在其中这些罪名中,每一个罪名都有不同的量刑标准。
诈骗罪,是侵犯财产罪中的其中一个罪名,指的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等隐蔽的方式骗取公私财物据为己有,诈骗数额达到法定犯罪数额的。
《刑法》对诈骗罪的处罚规定:
第二百六十五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一是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或者其他化学物质的;
二是农业、兽药等化学物质残留或者含有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
三是含有的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生物毒素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
四是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材料不符合国家有关强制的技术规范的;
五是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