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

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会判刑多长时间

更新时间: 2018-10-18 18:35:20
音频内容: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拘禁罪的,从重处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嫌利用职权非法拘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1.非法拘禁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的。


咨询助手提示您
全文677字,阅读时间约2分钟
直接问律师最快9秒应答
继续阅读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 125429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3871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会判刑多长时间
一键咨询
×
温馨提示
阅读时间较长,您可直接咨询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

如问题紧急,建议直接咨询律师获取专业解答
1对1专属律师解答
12小时深度服务 高效解决问题
立即咨询
非法限制他人的人身自由多长时间叫非法拘禁?
非法限制他人的人身自由超过二十四小时,就叫非法拘禁。此外,3次以上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一次非法拘禁3人以上的,也属于非法拘禁,检察院发现此类行为存在之后,需要依法立案处理。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立案要求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立案要求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立案标准:具有殴打、侮辱情节或者时间连续超过24小时以上。非法限制他人的人身自由行为是指违反法律的规定,用各种各样方法、手段等限制他人的人身自由,情节较轻者,不会够成刑事处罚的行为。人身自由权是指公民在法律方面有个人为行为而不受他人的约束,不受国家机关或者警察局非法逮捕、拘禁,不被非法剥夺、限制自由及非法搜查身体的自由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8条规定,非法拘禁罪为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在认定非法拘禁罪时,在客观方面拘禁行为必须具有强制性,即指违背他人意志,强行使他人处于被管束之中。主要表现为使用足以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性手段,如实施绑架、关押、禁闭等。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案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案,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禁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嫌利用职权非法拘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非法拘禁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的;
2.3次以上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一次非法拘禁3人以上的;
3.非法拘禁他人,并实施捆绑、殴打、侮辱等行为的;
4.非法拘禁,致人伤残、死亡、精神失常的;
5.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
6.司法工作人员对明知是无辜的人而非法拘禁的。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5429 人正在咨询
限制他人的人身自由多长时间算非法拘禁?
非法限制他人的人身自由超过二十四小时,就叫非法拘禁。此外,3次以上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一次非法拘禁3人以上的,也属于非法拘禁,检察院发现此类行为存在之后,需要依法立案处理。依旧不知道限制他人的人身自由多长时间算非法拘禁,可以继续查阅此文。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限制人身自由多长时间构成绑架罪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一、绑架过程中抢劫被绑架人随身携带财物、对女性被绑架人实施奸淫的定性问题1、使用暴力、胁迫手段抢劫被绑架人随身携带财物行为的定罪。司法实践中常见的勒索型绑架有二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行为人事先预谋抢劫,但抢劫之后又劫持被害人,勒索被害人及其亲友的财物。因为行为人先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手段劫取被害人的财物,这个行为构成抢劫罪。抢劫之后,行为人为勒索被害人或其亲友的财物,又劫持或者拘禁被害人,这一行为又构成了绑架罪。这实质上是连续发生抢劫和绑架各自的两种犯罪,对此认定为抢劫与绑架二罪进行数罪并罚,这种观点较一致。常见的另一种情况是绑架过程中劫取被绑架人的随身携带的钱物的行为的定性。这种情况的认定,归纳起来主要有二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在绑架过程中实施劫财行为,由于是以暴力、胁迫或者是在暴力、胁迫持续过程中当场劫取被绑架人随身携带的财物,完全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应以抢劫罪和绑架罪实行并罚。第二种观点认为,行为人利用被害人人身自由被限制而无法反抗的状态将其财物取走的行为不宜定抢劫罪,应以绑架罪从重处罚。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从犯罪的目的看,勒索型绑架罪是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实际上也是为了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其所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而抢劫罪的犯罪目的,也是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其所侵犯的客体也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二者主要是作案手段的不同,绑架罪是继续犯,其目的是勒索后占有被绑架人或其亲友的财物。如果把实质上的一个暴力劫持或拘禁行为既用作绑架罪的构成要件,又用作抢劫罪的构成要件,这就有违刑法理论的禁止重复评价原理。另一方面,行为人绑架被绑架人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被绑架人或其亲友的财物,其所劫取的被绑架人随身携带的财物的价值与其所要勒索的财物的价值比较起来,只占其所要占有价值的极小部分,其犯罪情节及社会危害性都较为轻微。因此,区分这些财物是否为被绑架人随身携带的,并无实质意义。客观上,行为人控制被绑架人之后,拿走被绑架人随身携带的财物,这是自然不过的,指望行为人不拿走被绑架人随身携带的财物而只是勒索其他财物,这不符合客观实际。实际上,既抢有勒,多罪科作案,在绑架人质的过程中犯罪分子首先对人质进行洗劫,受害人身上值钱的东西均为洗劫目标,这是勒索型绑架犯罪的一个特征。因此,绑架过程中劫取被绑架人的随身携带财物的行为,不宜另定抢劫罪,而作为绑架罪的量刑情节考虑更为合理。也有人把绑架过程中劫财行为理解为牵连犯。对牵连犯不适用数罪并罚的原则,而应当从一重罪处罚,即按其中法定刑最重的一个罪判处。而抢劫行为同绑架行为所追求的目的比较起来,其社会危害性小得多,该抢劫行为的法定刑应比绑架行为的法定刑轻,因此,应以绑架罪从重处罚。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3871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立案需要什么条件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立案需要什么条件问题解答如下, 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立案标准:具有殴打、侮辱情节或者时间连续超过24小时以上。非法限制他人的人身自由行为是指违反法律的规定,用各种各样方法、手段等限制他人的人身自由,情节较轻者,不会够成刑事处罚的行为。人身自由权是指公民在法律方面有个人为行为而不受他人的约束,不受国家机关或者警察局非法逮捕、拘禁,不被非法剥夺、限制自由及非法搜查身体的自由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8条规定,非法拘禁罪为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在认定非法拘禁罪时,在客观方面拘禁行为必须具有强制性,即指违背他人意志,强行使他人处于被管束之中。主要表现为使用足以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性手段,如实施绑架、关押、禁闭等。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案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案,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禁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嫌利用职权非法拘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非法拘禁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的;
2.3次以上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一次非法拘禁3人以上的;
3.非法拘禁他人,并实施捆绑、殴打、侮辱等行为的;
4.非法拘禁,致人伤残、死亡、精神失常的;
5.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
6.司法工作人员对明知是无辜的人而非法拘禁的。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871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限制他人的人身自由多少时间算非法拘禁?
非法限制他人的人身自由超过二十四小时,算非法拘禁。对于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虽然没有超过二十四小时,但是3次以上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一次非法拘禁3人以上的,也属于非法拘禁。根据限制他人的人身自由多少时间算非法拘禁,需要结合实际的非法拘禁案件确定。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致人受伤的应当如何处罚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因为对法律知识了解的很少,而导致自己没有办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我们需要多多了解一些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篇文章为您整理了一些关于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致人受伤的应当如何处罚,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如何处罚的法律知识,请阅读文章详细内容了解。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871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限制人身自由几小时算非法拘禁?
非法限制他人的人身自由超过二十四小时,就叫非法拘禁。此外,3次以上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一次非法拘禁3人以上的,也属于非法拘禁。对限制人身自由几小时算非法拘禁依旧并不清楚的,可以选择继续查阅此文。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5429 人正在咨询

首页

找律师

立即咨询

(99%用户选择)

首页 > 语音解答 > 损害赔偿 > 人身侵权 > 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会判刑多长时间

法律咨询热线

建议拨打时间

严禁采集,违者必究

©2004-2022 m.6436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18055号-1  隐私保护 投诉建议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