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一、律师在维护当事人利益方面举足轻重,维护律师执业权利是维护当事人权利的前提。近年来,我国诉讼模式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变革,淡化过度的职权主义属性,强化当事人对程序和实体的支配权,诉讼程序中当事人的对抗性加强。在这种诉讼模式下,法官虽然引导诉讼进程,但对当事人的权益,则由当事人自己支配:诉讼程序上,从、答辩、质证到法庭辩论,这些过程都需要由当事人自主完成,因此当事人的法律素养往往决定了其诉讼权利的发挥,决定了其诉讼请求能否得到法官的认可;实体权利上也是如此,当事人能否享有实体权利,其权利依据为何,是否享有胜诉权,诸多问题都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法律知识。正因为如此,当事人需要律师参与诉讼,代理其进行诉讼活动,以避免法律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利益、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律师以职业的身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是律师的天职,因此律师执业的过程就是维护当事人权利、实现当事人利益的过程。法律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实现,就应当本着维护民权的态度维护律师的权利,这是逻辑上的必然结论,更是律师作为法律活动主体应有的礼遇。然而,现实却背道而驰:虽然律师们无不在为权利而呼吁,却至今未获得应有的尊重,有时甚至连自己的权利都无法实现。
二、现实中律师“执业难”,难以发挥维护当事人利益的作用。律师作为法律服务者,是当事人利益的代表,为当事人伸张正义,理应受到尊重。但实际上,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律师的形象被歪曲,甚至被认为是“挑起事端”的人。这当然与我国民众普遍法律素质低下有关,但这一现实也导致律师执业不受尊重。律师的查询、取证权利得不到保障。尽管法律明文规定律师对所涉及的案件有收集材料、查询信息的权利,但在具体施行过程中,国家公权机关、以及部分企事业单位可以以“涉及隐私”、“不符合部门规定”为由拒绝或者设置层层障碍,导致律师难以开展工作。有关单位不配合,律师的取证权无法实现。实践中,律师依法行使取证权利时,常常会遭受被调查单位的拖延或拒绝。诉讼法虽然规定当事人及律师确实无法取得证据时,可以申请调查取证,但对于判断标准却没有涉及,且实践中由于单位不配合而不能取得证据的情况通常不被认为属于律师可以申请调查取证的法定情形,因而此种情形下,律师的申请往往不能得到支持,证据无法取得,当事人的权利根本无从实现。
三、维护律师执业权利,实现维护法律、维护当事人利益的统一。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是《律师法》对律师职责的规定。通过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追求个案的,以维护法律尊严,实现法律秩序普遍正义。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与法律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如果得不到维护,也谈不上的实现,而当事人的利益又需要律师维护,因此维护律师的执业权利是维护当事人权利的前提,也是维护法律的前提,这三者的关系是:律师执业权利——当事人权利——法律的。将保障律师的执业权利作为基本原则以法律加以确认。我认为:(
1)诉讼法应当将律师的权利细化,同时为其他诉讼活动主体设定义务,保证这些主体在律师正当的执业过程中不得无故阻挠,并负有积极配合的义务,这些主体违反上述义务,无故阻碍律师依法执业、行使自己律师权利的,应当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2)《律师法》应当成为律师权利的保障书,其不应当被界定为对律师和律师执业行为的管理法,而应当扩展律师执业权利的确认和保护的内容,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律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