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用航空法》规定,在发生延误的情况下,旅客有知情权、选择权、索赔权。这三项基本权利对旅客而言非常重要。航空公司应当及时、准确地把延误的理由、何时能正常起飞的时间告诉旅客。在航班延误时间较长情况下,旅客可以选择退票或选乘其他的航班。根据现行法律,在发生延误后,航空公司的义务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告知义务。根据《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第六十条和《民用航空法》第九十五条的规定,航空公司应当向旅客及时告知有关不能正常运输的重要事由和安全运输应当注意的事项。航班延误或取消时,承运人应迅速及时将航班延误或取消等信息通知旅客,做好解释工作。
(2)补救义务。航空公司应当按照客票载明的时间和班次运输旅客。承运人迟延运输的,应当根据旅客的要求安排改乘其他班次或者退票。
(3)对旅客的损害赔偿义务。对旅客因延误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民用航空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旅客、行李或者货物在航空运输中因延误造成的损失,承运人应当承担责任;但是,承运人证明本人或者其受雇人、代理人为了避免损失的发生,已经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或者不可能采取此种措施的,不承担责任。”这里的“航空运输中”是指承运人的责间,承运人仅对在其责间造成的旅客、行李迟延运输负责,而不对在此期间外因其他运输方式的延误造成的损失负责,而且“延误”是指承运人未能按照运输合同约定的时间将旅客、行李运抵目的地。运输合同约定的时间,一般指承运人的班机时刻表或者机票载明的旅客抵达目的地的时间。此外,从国际航空司法实践看,航班的撤销也作延误处理。在旅客运输中,承运人如果不能证明延误是由于天气条件、机械损坏等无法控制的原因造成的,或者不能证明承运人本人或者其受雇人、代理人已经以应有的勤勉采取了一切合理的、正常的必要措施确保航班的正点起飞和准点到达终点,就应当对因延误引起的损失承担责任。2004年4月26日国家民航总局公布了《航班延误经济补偿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航空公司因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延误标准分为两种,一种是延误4小时以上、8小时以内;另一种是延误8小时以上。对于这两种情况,航空公司要对旅客进行经济补偿,补偿可以通过现金、购票折扣和返还里程等方式予以兑现;在航班延误的情况下,为了不再造成新的延误,经济补偿一般不在机场现场进行,航空公司可以采用登记、信函等方式进行等。而具体补偿标准和补偿方案由各航空公司自行制定。例如深圳航空公司这次出台的《深航顾客服务指南》第.十二章指出:“因工程机务、航班计划、运输服务、空勤人员四种属于深航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延误时间4(含)一8小时,补偿不超过顾客所持机票票面价值的30%;延误8小时(含)以上,补偿不超过顾客所持机票票面价值的100%。”因此,乘客在乘坐飞机遇到晚点,应该根据各个航空公司的具体规定,要求赔偿。该问题涉及到的相关文件:《民用航空法》《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航班延误经济补偿指导意见》《深航顾客服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