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并没有规定不允许公务员为他人提供担保,根据法无禁止即自由的原则,公务员为民营企业担保借款是合法的。如果该民营企业确实破产了,那么将由进行破产清算,宣告破产后,剩余未偿还债务就消灭了。公务员利用职务向企业借钱未即时还是否犯罪《刑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免予刑事处罚是一种非刑罚处罚方法,是为了在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中贯彻宽严相济政策,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打击和孤立极少数,教育、感化和挽救大多数。即确认某种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却不判处刑罚。在过去一段时间,对被免予刑事处罚的公务员,一般给予撤职或开除处分。如1988年,《国家工作人员贿赂行政处分暂行规定》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因犯罪、挪用公款罪、贿赂罪被免予刑事处罚的,给予撤职或开除处分;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人民审判纪律处分办法(试行)》规定,审判人员因犯罪免予刑事处罚的,给予撤职或开除处分。目前,上述规定已由《公务员处分条例》和《人民工作人员处分条例》所取代,而这两项法律法规均未就公务员被免予刑事处罚后的政纪处分档次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关于公务员被采取强制措施和受行政刑事处罚工资待遇处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的有关表述不够严谨、周密。应当明确的是,在加强廉政建设和反的时代背景下,对公务员的政纪处分,在政策导向上是进一步体现从严原则的,故公务员被免予刑事处罚后应给予撤职或开除处分。在具体适用上,应把握以下三点:一是明确必须给予处分,且被免予刑事处罚意味着已构成犯罪和,一般应给予撤职或开除处分。二是明确从宽处理情节运用规则。自首、立功等从宽情节已在刑事审判中得到充分考虑,在追究政纪责任过程中不宜再重复考虑。三是明确对公务员因受到刑事处罚被开除的,一般不宜仅以改判免予刑事处罚为由改变原处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