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行为人是否构成肇事逃逸

帮助5人 3.3w浏览 匿名 2020-10-05 辽宁营口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笔者认为陆某的行为不属于逃逸。原因如下:
    1、关于现场的理解应当进行适当的扩大解释
    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该定性明确要求要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必须同时具备主客观要件,即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客观上实施了逃离现场的行为,也就是说在这样一个主观目的的指引下实施了该行为。
    对于此处的现场如何理解,刑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并无明确的规定,交通肇事的地点作为现场肯定是无异议,但苏高法[2011]135号《关于办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关于交通肇事后逃逸情节的认定:交通肇事行为人明知发生交通事故驾驶车辆或者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一般应当认定为逃逸。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应当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1)虽将被害人送至医院,但未报案或者无故离开医院,或者向被害人、被害人亲属、医务人员谎报虚假的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2)交通事故发生后,对相关事宜未能协商达成一致或者虽然经协商但给付的赔偿费用明显不足,行为人未留下本人有效信息,而强行离开现场的。由此可见,该解释将现场扩大解释为包括医院等救护场所在内。
    该解释还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不予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人因本人伤重需要到医院救治原因离开现场,无法及时报案的,但是何种伤情为伤重,该解释并未明确规定,笔者认为应当按照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原则进行解释。
    本案中陆某在交通事故中受伤,其当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但是未报警,其因受伤而到医院进行救治,且住院期间未无故离开医院,因此,不能认定为逃跑、逃离现场。
    2、对逃避法律追究的理解也应当进行适度扩大解释
    逃避法律追究是犯罪嫌疑人本人的主观心态,是其内心的所思所想,外人无从得知,只有通过其客观方面的行为才能判断其主观目的,但是犯罪嫌疑人的哪些行为表明其主观目的是逃避法律追究,刑法及司法解释也没有明确规定,但是江苏省高级人民、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江苏省公安厅于2011年3月15日联合下发的苏高法[2011]135号《关于办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关于交通肇事后逃逸情节的认定明确规定了不予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七种情形。司法实践中,犯罪嫌疑人往往以被害人家人可能到现场对其进行殴打为由,进而离开现场,但是也不能对此进行举证,对此辩解不予采纳,而认定为逃逸。
    具体到本案,陆某虽然在公安机关对其进行的前两次讯问时没有如实供述,但是后来又进行了如实供述,虽然没有报案,但是有客观正当的原因,同时其没有私自离开医院,也没有谎报自己的身份信息,因此,其主观上虽然一开始有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但是客观上没有逃离现场,导致公安机关无法找到其本人,故而,笔者认为,陆某的行为不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
    全文
    9 2020-10-05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3718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行为人是否构成肇事逃逸
一键咨询
  • 铁岭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丹东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铁岭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603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246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288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826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丹东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沈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678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72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412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锦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新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鞍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661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522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本溪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363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161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鞍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本溪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盘锦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476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本溪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077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本溪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387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844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530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丹东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锦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沈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271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营口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271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721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521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841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772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鞍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盘锦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084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030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324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628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鞍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营口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205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丹东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57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01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461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551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317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478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887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营口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锦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172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沈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135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300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330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54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新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锦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254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营口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313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锦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706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223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铁岭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盘锦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铁岭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辽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新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686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632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营口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373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营口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铁岭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282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盘锦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053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鞍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545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辽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丹东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683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南京188****6804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80****226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35****1492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哪些行为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哪些行为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构成情况: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不构成的情况: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驶离现场,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的。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肇事逃逸,肇事逃逸是什么构成
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肇事逃逸,肇事逃逸是什么构成问题带来帮助。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哪些行为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10w+浏览
交通事故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行为人肇事逃逸构成什么罪?
肇事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但是还是要看行为人的主观恶性来判断,如果行为人仅仅时害怕被追究法律责任,所以对于自己先前行为导致的交通事故的受害者没有施救,构成不作为的犯罪。如果行为人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的,构成肇事逃逸,依法要从重处罚。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4183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什么行为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1、知道是发生了交通事故,但是当事人还驾驶车辆或者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10w+浏览
交通事故
交通肇事罪怎么才构成犯罪
[律师回复] 解析:
犯罪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该犯罪行为的主体应当为普通公众,而非特殊群体;
其次,行为人为该不法行为所负有的故意或过失心理状态也是本条法律所明确要求的;
再者,行为人的行为必须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相关法规;
此外,只有当行为人对其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够被认定为犯罪。
具体来说,行为人的行为必须致使他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共或私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方能构成此罪。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如果存在以下任一情况,则可视为构成犯罪:
(1)在事故中造成1人死亡或者3人以上重伤,且行为人需承担事故的全部或主要责任;
(2)在事故中造成3人以上死亡,且行为人需承担事故的同等责任;
(3)行为人的行为导致公共财产或他人财产直接损失,且行为人需承担事故的全部或主要责任,同时,行为人无力赔偿的金额须在30万元人民币以上。
根据本条法律规定,若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从而引发重大事故,导致他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共或私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处罚;若行为人在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行为人因逃逸导致他人死亡,将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严重超载驾驶的;
(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快速解决“交通事故”问题
当前3274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交通肇事罪交警有权关人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醉驾案件,交警部门有权力实施人身自由的限制措施。当一个行为体被发现存在醉驾行为时,这种行为可能会构成对公共安全的潜在威胁,即所谓的“危险驾驶组”。若该行为进一步导致了严重的交通事故,那么就有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交通肇事罪”,此时,公安机关有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其采取刑事拘留等强制性措施。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辆者,将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采取强制措施使其清醒过来,并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同时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在未来五年之内,该行为人将无法再次获得机动车驾驶证。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