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侵占罪中他人财物的认定

帮助5人 4.1w浏览 匿名 2020-10-07 湖北咸宁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对于侵占罪中他人财物的认定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客观方面表现为,无合法理由而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遗忘物、埋藏物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侵占罪中的他人财物不仅是指公民个人的财物,还包括国家或者单位的财物。
    首先,刑法270条并未明确界他人范围仅指个人。
    其次,根据法律规定,国家和单位具有法律拟制人格,能够包含在刑法270条规定的他人的范围内。法条之所以未采用国家、单位、公民的列举式表述方法,可能属于立法的技巧,是为了避免列举式表述方式的累赘。
    第三,将他人财物理解为仅指公民个人财产而不包括公共财产,范围显然过窄,不利于对公共财产的保护。在实践中,不乏行为人将代为保管的国家或者单位财产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情形。而将国家、单位财产列为侵占罪的保护范围,有利于打击那些不具备罪、侵占罪主体资格,但非法侵占所保管的国家或者单位财产,数额较大,又拒不退还的人。这不仅有利于对公共财产的保护,也符合刑法侵占罪的立法目的。
    三、不当得利与侵占罪的区别是什么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如售货时多收货款,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等。取得利益的人称受益人,遭受损害的人称受害人。不当得利的取得,不是由于受益人针对受害人而为的违法行为;而是由于受害人或第三人的疏忽、误解或过错所造成的。受益人与受害人之间因此形成债的关系,受益人为债务人,受害人为债权人。其特征为:
    ①双方当事人必须一方为受益人,他方为受害人。
    ②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害人遭受损害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
    ③受益人取得利益没有合法根据,即既没有法律上、也没有合同上的根据,或曾有合法根据,但后来丧失了这一合法根据。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属于他人交与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而仍非法占为己有。过失不能构成本罪。构成本罪还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仅有故意而无非法占有之目的,如故意毁坏所代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或者要求他人偿付因代管等支出的费用而迟延交还的或者因不小心毁坏或丢失的等,就不能以本罪论处。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他人的交由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全文
    13 2020-10-07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2908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侵占罪中他人财物的认定
一键咨询
  • 咸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833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武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557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孝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664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86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武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756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荆门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813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孝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321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113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544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75****112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034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412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546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荆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荆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603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襄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651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冈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733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昌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天门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634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230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潜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862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245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咸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天门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荆门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374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643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401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恩施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412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十堰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542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735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585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咸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咸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631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潜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襄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冈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天门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405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655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荆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荆门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732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084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185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483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145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恩施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160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荆门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831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昌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27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111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426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冈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042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武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十堰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昌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咸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仙桃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627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荆门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481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咸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恩施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荆门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317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天门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147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仙桃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孝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昌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冈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051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421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546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天门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818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036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泰州177****1622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52****3340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扬州178****9645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侵占他人埋藏物与侵占罪
从事实意义上讲,埋藏物必须是埋藏于地下或他物之中,不易从外部窥视或目睹其实际存在的状态,从法律意义上讲,只有行为人由于偶然的发现埋藏物进而去非法占为己有的,才可能成立侵占罪。而如果行为人明知某地有埋藏物,并加以挖掘的,则应成立盗窃罪。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侵占罪的他人遗忘物如何认定?
物主先是自愿将财物放在某处,后因主观上的疏忽大意,一时忘却了该物,但在较短的时间内又记起了该物并有可能立即返回原处寻找。因而,物主与物之间的特有关系只是一定程度的松弛或减弱,但并未因此而消失。遗忘物仍在遗忘者所能控制、支配的范围内。所谓的遗失物是指不基于所有人或占有人的意思而偶然失去的占有的动产。
10w+浏览
债权债务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非法侵占他人财物罪认定有哪些?
非法侵占他人财产罪要有通过正当、善意、合法的手段,持有他人财物的行为。这是构成本罪的重要前提,也是本罪区别于其他犯罪的重要特征。如果不是通过正当、善意、合法的手段持有该财物即持有该财物就具有非法性,则不可能构成本罪。更多关于非法侵占他人财物罪认定的内容如下文所述。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1w人正在咨询
侵占罪中的遗忘物怎么认定
这里所说的“遗忘物”,是指由于财产所有人、占有人的疏忽,遗忘在某处的物品。在实践中,遗忘物和遗失物是有区别的:遗忘物一般是指被害人明确知道自己遗忘在某处的物品,而遗失物则是失主丢失的物品,对于拾得遗失物未交还失主的不得按本罪处理。
10w+浏览
债权债务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4266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侵占罪中遗忘物应如何认定
侵占罪的遗忘物认定主要是被遗忘物仍在遗忘者所能控制、支配的范围内。物主先是自愿将财物放在某处,后因主观上的疏忽大意,一时忘却了该物,但在较短的时间内又记起了该物并有可能立即返回原处寻找。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