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逃逸致人死亡该怎样处罚

帮助5人 4.1w浏览 匿名 2020-10-09 湖北黄冈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您好,针对您的逃逸致人死亡该怎样处罚问题解答如下, 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处罚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现场,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而死亡的行为。较一般“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性质更为恶劣,危害更为严重,因为这种行为直接导致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因此,《刑法》对这种行为规定了更为严厉的刑罚,即“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判断一行为是否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首先要看这一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如果该行为不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当然谈不上“因逃逸致人死亡”;如果该行为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则需要进一步分析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判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关键所在。如果死亡结果与逃逸行为无关,即无论行为人逃逸与否、救助与否,均不影响被害人死亡,则不应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只能按一般“交通肇事后逃逸”处理;如果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即被害人死亡是因为行为人逃逸,致使受害人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而造成的,则应认定行为人“因逃逸致人死亡”。
    实践中发生的交通肇事后逃逸,且发生被害人死亡的案件形形,笔者认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形,应当分别作出相应的定性和处理。
    (1)行为人肇事后,被害人当场死亡,行为人明知被害人已死亡,为逃避处罚而逃逸。行为人虽有逃逸行为,但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没有因果关系,不符合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对行为人的行为以交通肇事罪定罪,按照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恶劣情节处以3至7年有期徒刑。
    (2)行为人肇事后,被害人当场死亡,行为人并不知道被害人已死亡,但为了逃避处罚,置被害人的生死于不顾而逃逸,行为人虽有逃逸行为,主观上具有放任的故意,但与被害人的死亡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不符合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对行为人的行为应当以交通肇罪定性,按照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恶劣情节处以3至7年有期徒刑。
    (3)行为人肇事后,致被害人损伤特别严重,即使及时抢救,受害人的生命也无法挽救,行为人为逃避责任而逃逸,对死亡结果的发生听之任之,行为人的逃逸行为对死亡结果的发生并无实质上的因果关系,也不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应以交通肇事后逃逸处以3至7年有期徒刑。
    (4)行为人肇事后,在逃逸过程中再次发生交通事故致他人死亡的,可分为以下二种情况:其一第一次肇事后,逃逸途中只注意吸取教训,而忘记其他义务导致再次发生交通肇事致人死亡,行为人的两行为均构成交通肇事罪。其二行为人肇事后,逃逸途中以尽快的速度逃跑且不顾多数人的生命安全导致多人死亡,主观故意由过失转化为故意,其行为侵害的客体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安全,属于危害公共安全,对行为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5)行为人肇事后,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如将被害人放在不易被发现的地方,自己驾车逃跑,使被害人处于无法得到救助的环境中,主观上是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伤亡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行为应当以故意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全文
    8 2020-10-09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907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逃逸致人死亡该怎样处罚
一键咨询
  • 恩施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162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813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天门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恩施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孝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817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431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118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15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十堰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昌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180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仙桃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荆门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荆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715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鄂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205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574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鄂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荆门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260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荆门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114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冈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758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303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288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冈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302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137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828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仙桃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504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荆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343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001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065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343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十堰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咸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潜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十堰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67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襄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武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荆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昌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436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003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孝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746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753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834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214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孝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455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仙桃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孝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817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483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荆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天门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423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荆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311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203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147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天门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襄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615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187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354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天门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冈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昌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637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456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757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武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荆门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恩施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651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786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十堰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78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鄂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865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荆门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870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511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21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徐州134****6509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连云港177****1367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沭阳134****5382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因逃逸致人死亡该如何认定
1、必须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件。2、必须符合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3、交通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因逃逸致人死亡该如何认定
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构成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必须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件。“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在情节上的加重。2、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3、交通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
交通事故逃逸,其定义是指驾驶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想要逃避法律追究而选择了逃之夭夭的行为。一般来说事故当事人在认为自己没有责任时而决定离开现场、报案之后没有在事故地点等待警察到来处理、抛弃车辆而逃离事故现场后又回来等情形,都是属于交通肇事逃逸。
10w+浏览
交通事故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肇事逃逸致死亡怎么判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的规定,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对于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7296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什么叫因逃逸致人死亡?
行为人交通肇事后,对受害人未履行救治的义务,选择了逃逸导致受害人错过了最佳的救治时间而死亡。肇事逃逸是一种非常恶劣的行为,造成严重的应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关于什么叫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问题,下面将为您答疑解惑。
10w+浏览
交通事故
抢劫罪杀人罪是否都判死刑
[律师回复] 解析:
1.对于实施抢劫并导致他人死亡,或是采用谋杀手段进行抢劫者,将面临严厉的刑事处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乃至死刑,同时还需缴纳罚金或没收其个人财产。
2.若罪犯以杀害他人作为主要目的,但在实施过程中临时起意实施抢劫,则通常会被判定犯有故意杀人罪。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故意杀人者将面临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严厉惩罚。
3.对于情节相对较轻的抢劫案件,罪犯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抢劫罪是所有侵犯财产罪中危害最为严重、性质最为恶劣的犯罪类型之一。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暴力、威胁或其他强制手段,强行获取他人财物,便已符合抢劫罪的基本特征,从而构成抢劫罪。
然而,在立法层面,并未对抢劫的金额及情节作出明确的限制性规定。
然而,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情节显著轻微且危害程度较小的行为,不应视为构成抢劫罪。例如,青少年偶发的恶作剧式抢劫,行为具有一定的节制性,且涉案金额极为有限,如仅强索少量财物,或抢食少量食品等,由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程度较小,因此,此类行为应被视为一般违法行为,而非构成抢劫罪。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611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盗窃罪判刑都要交罚金吗
[律师回复] 解析:
的确如此,任何形式的盗窃犯罪均需承担相应的罚款处罚。
根据现行法律条文,仅当行为人怀揣着非法占有的意图,且盗取了公共和私人财产的价值数额较大,抑或是实施了多起盗窃行为、入室行窃、携带武器进行盗窃以及扒窃等行为,便足以构成盗窃罪,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罚,同时还可能被判处单独的罚金。
然而,对于那些存在小偷小摸行为的人,由于遭受灾害导致生活困苦而偶然进行偷窃的情况,或者是受到威胁被迫参与盗窃活动却未分得赃物或所得赃物极少的人,可以不视为盗窃罪进行处理,必要时,相关部门有权给予适当的处罚。
此外,我们需要将偷窃自己家人或近亲财物的行为与社会上的盗窃犯罪行为区分开来。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此类案件通常可不按照犯罪处理;若确实有必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在处理过程中亦应对其与社会上作案者有所区分。同样地,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即使盗窃公私财物已经达到了“数额较大”的标准,但如果情节轻微,并且符合下列任一条件,则可不作为犯罪处理:
1.年龄在16岁至18岁之间的未成年人所犯下的盗窃罪;
2.全部退还赃款、赔偿损失的;
3.主动投案自首的;
4.被胁迫参与盗窃活动,未分得赃物或所得赃物较少的;
5.其他情节轻微、危害程度较小的情况。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