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环境保护法与行政诉讼法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有什么区别?

帮助5人 3.2w浏览 #行政类 匿名 2020-10-12 山西临汾
问题相似?点击查看诊断报告~
律师解答 共1条
  • 行政纠纷法律通
    行政纠纷法律通
    29人赞同了该解答
    咨询我
    《环境保护法》第42条规定:因污染损害赔偿提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关于环境问题的行政诉讼时效,行政诉讼法规定了两种: 
    ①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诉讼时效为15天;
    ②直接向人民的,诉讼时效为3个月。《环境保护法》规定,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诉讼时效为15天。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规定了30天的诉讼时效。您所说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不同的法律适用问题,如果你提起的是侵权诉讼,向污染环境的个人或者法人索赔那么适用《环保法》关于三年诉讼时效的规定,如果你提起的是行政诉讼,是基于对行政决议不服,那么适用行政诉讼法,希望能帮到你。
    全文
    7 2020-10-12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388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环境保护法与行政诉讼法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有什么区别?
一键咨询
  • 太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687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太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755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235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中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582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323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太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汾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151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242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003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512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44****135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134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717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850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同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长治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长治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忻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274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长治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长治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朔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朔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081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652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475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太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朔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350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朔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222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455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470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忻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525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汾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长治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283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661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长治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852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同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478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忻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074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845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中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628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太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512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中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中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622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847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817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667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47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135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455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同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汾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同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忻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801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505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中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太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834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505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402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278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150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中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333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363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朔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061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536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朔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144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汾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太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773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长治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同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南通181****1906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扬州181****5005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88****7073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什么是环境保护行政诉讼?
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审理并裁决环境行政相对人对具体环境行政行为不服的诉讼请求的司法执法活动就属于环境保护行政诉讼。提出环境行政诉讼的目的,可能会为了获得行政赔偿、或者是想变更、撤销环境保护部门实施的行政行为。
10w+浏览
环境保护
环境行政诉讼与环境行政公益诉讼
环境行政诉讼与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区别是二者的主体不同,环境行政诉讼的主体是平等民事主体起诉公权力机关,而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允许无直接利害关系的人提起行政诉讼,因此二者之间虽然长相相似,但实际上存在区别。
10w+浏览
环境保护
行政诉讼法环境保护时效为多久?
行政诉讼法环境保护时效为六个月,需要当事人在做出行政行为的六个月之内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是因不动产提起诉讼案件的,那么对于最长的时间是不能超过二十年;这就要看实际情况来进行确定。
10w+浏览
环境保护
新环境保护法行政诉讼时效多久?
诉讼时效为六个月,计算时效的时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最长的诉讼时效二十年,仅仅适用于不动产引发的行政纠纷,如果是其他的案件按照一般原理处理。
10w+浏览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法》行政诉讼期限是多久?
环境行政诉讼期限是三年,此期限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如果超过了此期限,当然也可以提出诉讼请求,但对于超期提出,并且也不能给出合理的超期理由的情形,诉讼请求有可能会被驳回。
10w+浏览
环境保护
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政策有哪些变化?
[律师回复] 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政策主要有以下变化:

一、享有平等就业权

  ? 政策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三十八条,刑满释放人员依法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这包括平等就业权。社会各界及安置单位不得歧视,在就业、就学、晋级、评奖等方面应当与其他公民同等对待。

  ? 实际操作:刑满释放人员可以向当地劳动部门或就业服务中心咨询就业信息,申请职业介绍或技能培训,以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政府帮扶与安置

  ? 政策规定:地方政府有责任协助刑满释放人员重新融入社会并妥善安置生活,包括提供就业安置机会。

  ? 具体措施:

      ? 对表现良好且具备相关技能的刑释人员,劳动改造机构可负责接收并进行安置就业。

      ? 刑释人员在服刑期间已缴纳养老保险的,刑满释放后可继续缴纳并享受相应待遇。

      ? 地方政府应为刑释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救助,包括创业补贴、最低生活保障等,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三、就业限制与报告义务

  ? 就业限制:虽然享有平等就业权,但刑满释放人员在某些特定职业上仍受到限制,如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特殊群体的职业。

  ? 报告义务:刑满释放人员在就业时,需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条的规定,即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

四、社会保障与法律援助

  ? 社会保障:刑满释放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

  ? 法律援助:在融入社会过程中遭遇歧视或权益受损时,刑满释放人员可向当地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或向相关部门投诉,以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综上所述,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政策在平等就业权、政府帮扶与安置、就业限制与报告义务以及社会保障与法律援助等方面都有所规定和变化。这些政策旨在帮助刑满释放人员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稳定就业和生活。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