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犯罪中止的概念是什么

帮助5人 4.6w浏览 匿名 2020-10-13 贵州黔南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概念
    规定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作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的形态。犯罪中止形态与犯罪中止行为本身具有密切关系:没有中止行为就不可能有犯罪中止的形态,中止行为是犯罪中止形态的决定性原因。犯罪中止形态与中止行为本身又具有区别: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换言之,中止行为之前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是行为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中止行为本身属于刑法所鼓励的行为,是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的根据。
    构成要件
    我国现行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这是一条精练概括性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犯罪中止往往和犯罪既遂、未遂等停止形态有复合之处,单根据法条的规定是难以准确认定的,需要对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有一个清楚的把握。在提起公诉时对这一个犯罪情节也应该有清楚的认识。
    随着世界范围内刑法理论的客观主义向主观主义的演变,刑法学家们的视角从以犯罪行为为中心向以犯罪行为人为中心转变,因此,犯罪中止成为顺应这一潮流而在刑事立法中普遍设立的一项制度。我国刑法将故意犯罪停止形态分为犯罪既遂、犯罪未遂、犯罪预备、犯罪中止四种具体形态,各种形态之间界限分明。在大陆法系国家立法中,大多数国家的犯罪中止属于犯罪未遂的一种特别情形,犯罪未遂包括障碍未遂和中止未遂两种,但在处罚时对中止有特别规定,如现行《德国刑法典》第22条规定:“行为人已直接实施犯罪,而未发生行为人所预期的结果的,是未遂犯”,第24条第1项又规定“行为人自动中止犯罪或者主动阻止犯罪完成的,不因犯罪未遂而处罚。”也有少数国家如法国、西班牙等将障碍未遂与中止未遂在立法上明确加以区分。可见我国的未遂犯即大陆法系的障碍未遂,而犯罪中止则是中止未遂。应该说我国刑法将犯罪中止从未遂犯中出来是考虑到了在中止犯罪的构成要件与处罚上都与障碍未遂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
    特征
    (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
    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
    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有的是良心发现,幡然悔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有的则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犯罪中止的主观原因,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
    (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

    一,中止行为是停止犯罪的行为,是使正在进行的犯罪中断的行为。

    二,中止行为既可以作为的形式实施,也可以的形式实施。

    三,中止行为以不发生犯罪结果为成立条件,但这种结果,是行为人主观追求的和行为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三)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这里的犯罪过程,包括预备犯罪的过程、实行犯罪的过程与犯罪结果发生的过程。不在这些过程之内实施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行为。
    (四)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
    全文
    13 2020-10-13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3707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犯罪中止的概念是什么
一键咨询
  • 遵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718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盘水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盘水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西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580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毕节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777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676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184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盘水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遵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毕节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652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136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遵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西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777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778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西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458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236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13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848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遵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贵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048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毕节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毕节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824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遵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012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761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017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600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206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105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238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毕节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毕节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528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650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608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毕节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626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807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贵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353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西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毕节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384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565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西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282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毕节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27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686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西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毕节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盘水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107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西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806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832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866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266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西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765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115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贵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858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西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843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363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西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080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741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316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186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盘水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遵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盘水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351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30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377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扬州152****3701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镇江177****7542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78****1287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犯罪中止概念及特征
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犯罪中止概念及特征进行了解答,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犯罪中止的概念是什么
根据《刑法》第24条第一款规定,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犯罪中止概念内容有哪些?
犯罪中止概念内容有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从而自动的放弃犯罪或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只要认定为犯罪中止,那么在处罚上面是可以减轻或者是从轻处罚的,这都是有法律规定的。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1w人正在咨询
犯罪中止的概念是怎样的?
犯罪中止的概念是犯罪嫌疑人在具体实施犯罪的过程当中,自动主动的放弃了犯罪行为,或者是有效的防止了自己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结果发生的,在这种状况之下处罚力度是比较小的,这也可以看出来,我们刑法当中是鼓励犯罪中止的发生的。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923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犯罪中止的概念、特征及处罚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无论我们是在购物、出行、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是离不开法律知识的,我们应该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的生活正面临着与犯罪中止的概念、特征及处罚相关的问题而无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从本文内容中来寻找答案。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