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夫妻共同财产约定和遗嘱的区别

帮助5人 4.1w浏览 #婚姻家庭 匿名 2020-12-04 河南洛阳
问题相似?点击查看诊断报告~
律师解答 共1条
  • 同居纠纷处理法务
    同居纠纷处理法务
    58人赞同了该解答
    咨询我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笔者在实践中,常常遇到再婚夫妻(特别是再婚老年夫妻)在订立夫妻财产约定时,除了前述内容外,还要求在其身故后,将属于各自个人财产的部分留给各自子女所有的内容。那么,该内容写入夫妻财产约定是否妥当呢笔者认为,此类做法欠妥。  
    首先,根据我国继承法第16条的规定:“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顾名思义,遗嘱是立遗嘱人对于本人财产的一种身故后的事前安排制度,其所指向的法律关系,是立遗嘱人的一种单方行为,而非夫妻财产约定的一种双方合意意思表示的法律关系。因此,二者的法律关系不同。  
    其次,根据我国继承法第20条第1款的规定:“遗嘱人可以撤销、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因此,立遗嘱人有权变更或撤销自己所订立的遗嘱,而如果出现遗嘱性质的夫妻财产约定,则不便修改。同时,我国立法虽无禁止性规定,但确实不倡导订立共同遗嘱(外国立法中,如《日本民法典》《埃塞俄比亚民法典》中,都明确规定,订立共同遗嘱无效),因此,夫妻财产约定中不宜出现遗嘱性质的内容。  夫妻财产约定作为一种西方舶来法律文化制度,和中国传统的“大家庭”观念有着一定的差距。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法治社会的不断进步,从身份到契约必然是一种趋势。夫妻财产约定作为一项重要家事法制度,也必将在中国深入人心,不断飞速发展。
    全文
    10 2020-12-04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南京尾号5943,2分钟前咨询问题
苏州尾号4737,3分钟前咨询问题
无锡尾号6808,4分钟前咨询问题
常州尾号9108,1分钟前咨询问题
南通尾号7928,4分钟前咨询问题
镇江尾号4404,2分钟前咨询问题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539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夫妻共同财产约定和遗嘱的区别
一键咨询
  • 140****368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164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020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282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187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漯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郑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洛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303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68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洛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177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开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64****872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267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开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807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信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521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203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268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315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许昌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21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开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486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许昌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313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焦作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18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424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522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濮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商丘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018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026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洛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郑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308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451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471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信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083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660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开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鹤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平顶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驻马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562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212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676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漯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周口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濮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郑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商丘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漯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商丘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550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开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88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855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驻马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021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开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漯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162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722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570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517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濮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628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开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847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380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漯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331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郑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203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741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洛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732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036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311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288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许昌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540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驻马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南京134****1916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淮安135****5899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56****9574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遗嘱和遗赠有何区别
无论我们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平常就需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了法律问题时,就能够很好的去处理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本篇内容中整理了一些与遗嘱和遗赠有何区别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10w+浏览
婚姻家庭
自书遗嘱和代书遗嘱的区别?
1、自书遗嘱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四条第2款规定:"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这是对自书遗嘱的概括性规定。 2、代书遗嘱 在本人不识字、或无能力书写、或不愿亲自书写的情况下,可以由他人代写遗嘱。
10w+浏览
婚姻家庭
遗嘱和遗赠有什么区别?
遗嘱和遗赠的主要区别有主体不同、主体承担的义务不同、取得遗产的方式不同、作出接受表示的要求不同。遗嘱的继承人不仅有权继承遗产,而且还要负责清偿被继承人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而受遗赠人一般不需要承担清偿遗赠人债务的义务,如果遗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受遗赠人无权接受遗赠,但受遗赠人不负有清偿的责任。
10w+浏览
婚姻家庭
遗赠和遗嘱有什么区别
遗赠是公民以遗嘱方式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而于其死亡时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立遗嘱的公民为遗赠人,接受遗赠的人为受遗赠人。遗嘱是立遗嘱人生前对其遗产所作的处分或对其他身后事务所作的安排,并在死亡时发生效力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
10w+浏览
婚姻家庭
2024遗嘱和遗赠有何区别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遗嘱继承与遗赠的主要区别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主体不同。2、主体承担的义务不同。2、主体承担的义务不同。4、取得遗产的方式不同。5、作出接受表示的要求不同。
10w+浏览
婚姻家庭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