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宣告死亡婚姻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帮助5人 3.3w浏览 匿名 2020-12-05 山西临汾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一、宣告死亡后被宣告死亡人、配偶及其
    第三方当事人的婚姻关系问题。  对于宣告死亡后,被宣告人的婚姻关系的解除,各国民法有不同的规定。《德国民法典》第1319条规定:“宣告死亡前的婚姻随新的婚姻的缔结而解除。”1《法国民法典》第128条规定:“失踪者的配偶得缔结的新婚姻。”第132条进一步做出规定:“即使宣告失踪的判决已被撤销,失踪人的婚姻然解除。”2《瑞士民法典》第102条规定:“配偶一方被宣告为失踪,并经解除其前婚关系的,他方始得。前款被宣告失踪的配偶的他方,得在宣告失踪时或通过特别程序,请求同时解除婚姻关系。”  3《民通意见》第37条规定:“被宣告死亡的人与配偶的婚姻关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灭。……”依此规定,自然人被宣告死亡后,其与其配偶的婚姻关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灭。被宣告死亡人的配偶的婚姻自没有问题可言。问题在于如果被宣告死亡人在其生存地又缔结了一个新的婚姻,该婚姻关系在法律上应如何认定。因为1980年通过的《》并未建立婚姻无效制度,所以一般认为该婚姻关系有效。但是,2001年新修订的《婚姻法》
    第十条规定,的婚姻无效。学者一致认为宣告死亡的法律效力不涉及公法上的关系,尤其刑事法律关系。重婚罪,是指有配偶的人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又与他人建立另一个夫妻关系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4该婚姻关系问题可以区分为两种情况:  

    一,失踪人被宣告死亡后,失踪人自己在其生存地并不知道自己已被宣告死亡;因此,失踪人被宣告死亡的法律效力并不及于失踪人本身,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失踪人在其生存地又另外缔结了一个婚姻,应该认定失踪人在明知自己有配偶的情况下又与他人结婚的行为已构成重婚,此婚姻关系依照现行婚姻法的规定是无效的。当然,为兼顾该婚姻关系对方当事人的利益,如果对方当事人不知道失踪人有配偶,笔者认为,其行为是善意的,在宣告该婚姻关系无效后,应当按有效婚姻关系来处理善后问题,以保护善意对方当事人的利益。如果对方当事人知道失踪人原已有配偶或者知道失踪人已被宣告死亡仍与失踪人结婚,其行为是恶意的,此时应当按现行婚姻法的规定来处理该婚姻关系。对其利益不应特别保护。  

    二,失踪人被宣告死亡后,失踪人自己在其生存地并知道自己已被宣告死亡,但是出于某种原因,失踪人没有申请撤销宣告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失踪人与他人结婚,按照现行相关法律的规定,该婚姻为有效婚姻。因为,重婚的构成必须以行为人已经有一合法的婚姻关系为前提。  失踪人被宣告死亡后,其婚姻关系自行终止,则失踪人的前一婚姻关系已经解除,其后一婚姻关系必然不构成重婚。因此,失踪人可以利用这种漏洞来规避法律的制裁。笔者认为,公法上行为的构成与私法上行为的构成是不一样,以重婚罪的认定为例,构成重婚罪的重婚行为的方式可以是登记重婚,也可以是事实重婚。5我们知道,事实婚姻只在1994年2月1日颁布《婚姻登记管理条例》之前才被认为是一种合法婚姻,在此之后的事实婚姻在法律上都认定为一种。但在刑法上都认定为是构成重婚的一种行为方式。其实宣告死亡对于相对人来说,其婚姻关系消灭,而对于被宣告死亡人来说,其仍应受到婚姻效力的约束。因此在立法上应当采用此种立法例,在失踪人知道自己被宣告死亡后,以此为由缔结了另一婚姻,应当认定为已构成重婚。当然,这也应该区分该婚姻关系的对方当事人是否是善意还是恶意,以保护善意当事人的正当利益。  
    二、撤销死亡宣告后失踪人与其配偶的婚姻关系问题  《民通意见》第37条规定:“……死亡宣告被人民撤销,如果其配偶尚未再婚的,夫妻关系从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如果其配偶再婚后又离婚或者再婚后配偶又死亡的,则不得认定夫妻关系自行恢复。”有学者认为:“此项规定全面周到,殊值推崇,应为我国民法典所采。”6对此,笔者实不敢苟同,学界也有众多学者认为该解释实属不当。7该解释反映了当时最高在进行司法解释时的片面性、武断性和主观性,并未仔细地考虑到失踪人与其配偶在撤销宣告死亡后所面临的实际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撤销死亡宣告后,失踪人与其配偶都希望恢复原来的生活;
    第二种情况是撤销死亡宣告后,双方都不愿意恢复原来的生活;
    第三种情况是撤销死亡宣告后,失踪人与其配偶中有一方不希望恢复原来的生活。笔者认为,现有的司法解释只考虑到了第一种情况,而忽略了后两种情况。我们知道,婚姻是以感情为基础的,我国婚姻法也是把感情确已破裂作为夫妻双方离婚的基本要件的。我们不否认一部人持有坚贞的爱情观,但我们也不能因为为了达到某种崇高的目标而剥夺另一部分人的婚姻自由权(这正是我国立法中的一大弊病)。  作为私法领域的民法,首先是一部人法和权利法,应该以人为本,维护权利的多样性和自由性。(当然,笔者并不否认,私权的行使应以不损害他人的权利为前提。)如果说,《民通意见》第37条规定:“被宣告死亡的人与配偶的婚姻关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灭。死亡宣告被人民撤销,如果其配偶尚未再婚的,夫妻关系从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如果其配偶再婚后又离婚或者再婚后配偶又死亡的,则不得认定夫妻关系自行恢复。”是尊重被宣告死亡人的配偶的婚姻自由权的话,该条后半部分的规定则是轻率地践踏了被宣告死亡人配偶的婚姻自由权。岂不是自相矛盾吗试想,怎么可能每一对分离了多年的夫妻在重逢后都还能对对方怀有深厚的感情的。  缺乏了感情为基础的婚姻也是不可能幸福的,而这正是为何我国婚姻法要确立婚姻自由这一基本原则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制订民法典的时候必须对该问题进行修订,在撤销死亡宣告后,不管其配偶是否再婚,夫妻关系都不能从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若双方再有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意愿,必须重新登记结婚。若生存方已结婚,而又愿重归于好的,那么生存方就应先办理,然后再与其以前配偶重新登记结婚。  
    五、结语  综上所论,宣告死亡法律制度是必须和必要的,现在我国宣告死亡法律制度在宣告死亡人的范围、利害关系人申请的顺序、法律效果及婚姻关系问题等方面存有不足,这理应在制定民法典中确立新的宣告死亡法律制度时,引起重视。以实现宣告死亡法律制度的价值目标,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如转载敬请注明作者)
    全文
    6 2020-12-05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2964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宣告死亡婚姻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一键咨询
  • 阳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忻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忻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328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402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太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长治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中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326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中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朔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355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500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535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大同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480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324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331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502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552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560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忻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740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071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中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705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426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248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忻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444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014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784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汾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朔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602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102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太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太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774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013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683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忻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046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832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中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206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762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526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朔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744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407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447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786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415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85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642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朔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02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773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606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841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262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汾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同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朔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朔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778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37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中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531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长治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长治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长治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434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中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70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中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350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666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同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276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朔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沭阳177****6672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34****9704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扬州188****7058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的区别
一、年限不同,一个两年,一个是四年。二、性质不同。三、法律依据不同。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现或者确知他没有死亡,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死亡宣告。
10w+浏览
诉讼仲裁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宣告死亡后婚姻关系应如何处理
自然人被宣告死亡后婚姻关系应分情况分别处理,正常死亡下婚姻关系解除,但若被宣告人出现,除其配偶再婚外,双方的夫妻关系自法院撤销死亡宣告后恢复。
10w+浏览
诉讼仲裁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怎么申请宣告婚姻无效,如何宣告婚姻无效?
人民法院就同一婚姻关系分别受理了离婚和申请宣告婚姻无效案件的,对于离婚案件的审理,应当待申请宣告婚姻无效案件作出判决后进行。前款所指的婚姻关系被宣告无效后,涉及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的,应当继续审理。
10w+浏览
婚姻家庭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什么是宣告死亡?宣告死亡的条件又有哪些?
宣告死亡是指自然人离开住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死亡的法律制度。1、自然人失踪的事实。指受宣告人离开住所或居所没有任何音讯,处于生死不明状态。2、失踪达到法定期间。3、经利害关系人申请。
10w+浏览
诉讼仲裁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7742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被宣告死亡,是否意味着婚姻关系消灭?
宣告死亡是指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人民法院经利害关系人的申请,依法宣告失踪人死亡的法律制度。宣告死亡之时也是婚姻关系的结束之时,法律如此规定有利于维护现实生活的稳定和和谐。一旦宣告死亡,民法典定关系自动消灭。
10w+浏览
婚姻家庭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