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论意义

帮助5人 4.1w浏览 匿名 2021-03-29 甘肃甘南
问题相似?点击查看诊断报告~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交通肇事逃逸以及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情况。司法实践在处理具体案件中据以定罪量刑的结果也往往不相同。因此,往往对同一犯罪情节在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都互相渗透着矛盾的观点。笔者试从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形式对这一规定进行简单的分析,对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案件如何定罪问题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如何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
    当前,在刑法理论上主要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条文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就是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被害人受伤严重,但并未死亡,如抢救及时可能挽救其生命,但由于行为人不采取积极的救护措施,并逃离事故现场,致使受害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死亡的行为。
    第二种观点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应限于过失致人死亡,即事实上发生了两次交通事故,也就是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在逃逸过程中又发生交通事故,致使
    第二次交通事故中被害人死亡的情况,就适用“因逃逸致人死亡”这一情节的规定。由此,我们也能够看出,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形式,在这里显得非常关键。因此,客观的分析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形式对如何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以及就此类案件如何定罪就显得非常重要。
    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以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作为该罪的核心。其潜在的含义是指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严重后果应当预见,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肇事后果。然而,人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不断变化的,在一定条件下故意行为可以转化为过失行为,过失行为也可以转化为故意行为。随着主观心理态度的变化,行为的性质也会随着发生变化。因此,在处理“因逃逸致人死亡”案件时,就要特别注意分析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及其变化情况。尤其要注意查明行为人肇事后对自己交通肇事行为所引起的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因而,笔者对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形式在理论上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行为人将人撞伤后逃逸,被害人死亡,主观上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行为人因逃逸过失致使受伤者死亡。这种情况如行为人交通肇事后,误认为被害人没有受伤,或者只受轻伤,凭自身经验武断地认为不会出现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从而逃逸,致被害人死亡;还有一种情况,即行为人肇事后,将被害人送往医院后逃逸,致被害人未得到及时抢救而死亡。这两种情况,都是行为人对被害人的死亡抱有侥幸心理,过于自信,因而成立过失的罪过,即过失致被害者死亡。
    2.行为人肇事致人重伤后逃逸。在当时情况下,行为人认识到其逃逸后,被害人可能会因伤而致死,但是为了立即逃离现场以逃脱罪责,对被害人死亡的结果采取听之任之,放任的态度。也就是行为人既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补救,同时也不希望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发生,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对被害人死亡的罪过形式就是间接故意。
    3.行为人交通肇事后,为了逃避罪责,毁灭罪证,故意将被害人移至丛林、沟壑等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而后逃逸,使被害人失去被抢救的机会而引起死亡。也就是行为人明知被害人若不及时救助,必然会出现死亡的结果,却为逃脱罪责而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对于这种必然的情形,行为人对救助责任的构成直接故意犯罪。
    (二)行为人发生交通事故,在逃逸过程中又发生交通事故,致使第二次交通事故中被害人死亡。这就是所谓的二次肇事问题。这种情况,行为人在主观上会有以下几种罪过形式。
    第一种,即行为人在第一次肇事后,又以同样的过失继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进行逃逸,对先前违反的注意义务明知故犯而造成第二次交通事故,致使第二次交通事故中被害人死亡。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对受伤者死亡的罪过形式符合间接故意的要求。
    第二种,即行为人在第一次肇事后,为逃脱罪责在驾车夺路逃跑时,不顾他人安全而撞轧他人致死的,行为人在主观上构成直接故意。
    全文
    10 2021-03-29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093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论意义
一键咨询
  • 金昌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夏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定西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622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张掖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870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陇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夏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438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160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夏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060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平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305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806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嘉峪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013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750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21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505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金昌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345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天水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288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373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定西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314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白银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564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酒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张掖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566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庆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平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483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456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平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242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380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500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陇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516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庆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定西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峪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武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682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423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204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025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峪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808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张掖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603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平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233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503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峪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白银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天水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夏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104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865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852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288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陇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武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酒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定西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671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酒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170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夏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143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324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261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041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白银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317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462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平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070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夏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武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713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天水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酒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酒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武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峪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庆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白银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280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863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621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234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金昌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787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南京156****6199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52****4148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沭阳156****5490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逃逸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判多少年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酒驾致人死亡赔偿金额是多少钱
[律师回复] 解析:
在交通事故中,如因醉酒驾驶而导致他人死亡的情况下所产生的赔偿金额并无统一定制,需综合考虑诸多复杂因素后予以确定。通常来讲,赔偿项目主要涵盖丧葬费用、被抚养人口生活费用、死亡赔偿金等多重内容。具体的赔偿金额将会直接受到受害方年龄层次、收入情况、家庭结构规模以及事故事发地点经济发展水平等众多纷繁复杂因素的强烈影响。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相关条款之规定:丧葬费用可以按照事发地法院所在地的上一年度职工月均工资标准为基准,以六个月为总计进行计算。
此外,《解释》亦对第十五条作了明确说明:死亡赔偿金应参照事发地法院所在地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准绳,以20年为计算年限。
然而若受害人口龄超出60周岁,则对应的计算年限将逐年递减;如75周岁及以上年纪者,其计算年限原则上仅为五年。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
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逃逸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判多少年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因为对法律知识了解的很少,而导致自己没有办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我们需要多多了解一些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篇文章为您整理了一些关于逃逸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判多少年的法律知识,请阅读文章详细内容了解。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
交通事故逃逸,其定义是指驾驶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想要逃避法律追究而选择了逃之夭夭的行为。一般来说事故当事人在认为自己没有责任时而决定离开现场、报案之后没有在事故地点等待警察到来处理、抛弃车辆而逃离事故现场后又回来等情形,都是属于交通肇事逃逸。
10w+浏览
交通事故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1w人正在咨询
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办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逃逸,涉案者需立即报案、保护现场、救治伤员并拨打急救电话。警方将迅速调查、判定责任、追捕逃逸者并制裁。如涉嫌交通肇事罪,警方将立案侦查并刑事诉讼。未构成犯罪者,罚款二百至二千元及十五日以内行政拘留;构成犯罪者,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特别严重者判七年以上。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5091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
(1)行为人的逃逸行为必须发生在交通肇事后,并且要求行为人主观上认识到已经发生了交通事故且撞了人。(2)被害人的死亡与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之间存在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3)被害人死亡是由于逃逸行为而造成的,被害人的死亡除交通行为导致外,未介入其它的因果关系和条件。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