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政策支持与民间资本结合的融资模式
(一)PPP融资模式
PPP,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共部门-私人企业-合作),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于欧洲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尤其是在大型、一次性的项目,如公路、铁路、地铁等的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PPP模式以各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作为合作的基本理念,可同时实现项目融资与实施的功能和效果。
9月23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促进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完善财政投入及管理方式,尽快形成有利于促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发展的制度体系,并要求地方政府“充分认识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重要意义”,“积极稳妥做好项目示范工作”,“切实有效履行财政管理职能”。
1、PPP融资模式的典型结构
PPP融资模式的实质是,政府通过给予目的公司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及有效运营。其典型结构为:
(1)政府发布招标公告,选择合适的项目合作方。
(2)中标单位组建特殊目的公司,即项目公司。
(3)政府与项目公司签订特许合同,约定由项目公司负责筹资、建设、经营,双方共同对项目运行的整个周期负责。
(4)政府与金融机构签订协议,承诺按照与项目公司签订的特许合同支付有关费用,促使项目公司顺利获得金融机构贷款。
(5)各方履行协议。
2、PPP融资模式的意义
(1)PPP是一种以项目为主体的融资活动,主要根据项目的预期收益、资产以及政府扶持的力度而不是项目投资人或发起人的资信来安排融资。项目经营的直接收益和通过政府扶持所转化的效益是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项目公司的资产和政府的有限承诺是贷款的安全保障。
(2)对民营企业来说:
使更多的民营资本有机会参与到项目中;
降低了民营企业的投资风险;
将民营企业的管理方法与技术引入项目中来;
有效实现民营企业对项目建设与运行的控制;
政府可以给予投资者相应的政策扶持作为补偿,如税收优惠、贷款担保、沿线土地优先开发权等,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民营资本的可预期利润。
(3)对政府来说:
减轻政府初期建设的投资负担和风险;
节省政府的投资,将项目的一部分风险转移给民营企业,减轻了政府的风险。
(4)对项目来说:
由民营企业负责项目融资,有可能增加项目的资本金数量,降低资产负债率;
民营企业建设、经营项目,政府公共部门全程支持、合作、监管,这样的分工既能保证项目顺利进行、有效缩短建设周期,又能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服务质量、保证为民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对PPP融资模式的综合评述
PPP模式的组织形式比较复杂,既可能包括民营企业,又可能包括政府等非营利组织,不可避免地在利益和责任上产生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分歧。只有政府与私人企业形成相互合作的机制,才能使得合作各方的分歧模糊化,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完成项目的目标。
PPP模式的机构层次就像金字塔。金字塔顶部是政府,是引入私人部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有关政策的制定者。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一个完整的政策框架、目标和实施策略,对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过程的各参与方进行指导和约束。金字塔中部是政府有关机构,负责对政府政策指导方针进行解释和运用,形成具体的项目目标。金字塔的底部是项目私人参与者,通过与政府的有关部门签署一个长期的协议或合同,协调本机构的目标、政策目标和政府有关机构的具体目标之间的关系,尽可能使参与各方在项目进行中达到预定的目标。这种模式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政府或者所属机构与项目的投资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相互协调及其在项目建设中发挥的作用。PPP模式是一个完整的项目融资概念,但并不是对项目融资的彻底更改,而是对项目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组织机构设置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它是政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以“双赢”或“多赢”为理念的相互合作形式,参与各方可以达到与预期单独行动相比更为有利的结果,参与各方虽然没有达到自身理想的最大利益,但总收益即社会效益却是最大的,更符合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宗旨。
4、成功案例:北京地铁四号线、鸟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