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怎么告别人造谣诽谤罪

帮助5人 3.4w浏览 匿名 2022-06-22 西藏拉萨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可以通过下列方式来告别人造谣诽谤罪:
    1、被害人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自诉;
    2、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予以立案。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全文
    9 2022-06-22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713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怎么告别人造谣诽谤罪
一键咨询
  • 拉萨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林芝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拉萨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205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拉萨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773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山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736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048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那曲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阿里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403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阿里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765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拉萨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日喀则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141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265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那曲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70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阿里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那曲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拉萨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拉萨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712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261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084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那曲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山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176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258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210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林芝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拉萨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742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日喀则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日喀则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226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734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山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183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日喀则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阿里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647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那曲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182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日喀则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603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那曲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602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138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阿里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林芝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215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林芝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732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拉萨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日喀则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阿里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拉萨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732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651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321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786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478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那曲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011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011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887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阿里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575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104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758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874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那曲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244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山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886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阿里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214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152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拉萨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305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阿里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日喀则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226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768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林芝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228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山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56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354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060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拉萨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林芝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036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拉萨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那曲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那曲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山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扬州134****209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淮安180****5157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78****8241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诽谤造谣企业是否构成诽谤罪?
造谣是诽谤定罪时的一个情节,如果情节严重的话是会构成诽谤罪的。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造谣诽谤可以报警吗
从《刑法》中的规定中可以知道,一般要是通过暴力或者其他的一些手段,在公开场合对他人人身进行侮辱的,或者存在捏造事实,对他人进行诽谤的情况,在情节达到严重的时候,那么就会按照诽谤罪进行处理。以此可以看出,遭受他人诽谤或发现严重造谣事件是可以报警的。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打架把别人打死要判几年我没参与打
[律师回复] 解析:
对于此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并结合具体的案例来做出准确的判断。
通常情况下,在肢体冲突中,如未直接参与其中且没有动用武力的行为,当事人不需负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然而,如果当事人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到暴力事件中,却为施暴者提供了掩护、指导或积极地煽动和策划了整个过程,那么他将被视为共犯,必须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斗殴的;
(二)追逐、拦截他人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
(四)其他寻衅滋事行为。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065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造谣诽谤的认定条件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因为对法律知识了解的很少,而导致自己没有办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我们需要多多了解一些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篇文章为您整理了一些关于造谣诽谤的认定条件的法律知识,请阅读文章详细内容了解。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公司告员工职务侵占罪怎么写
[律师回复] 解析:
职务侵占罪是一种针对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内部人员的犯罪行为,这些人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非法将本单位的财务据为己有,并且涉案金额达到一定规模。
此类犯罪行为在司法机关眼中具有高度的重要性,一旦有员工因触犯此罪名而受到查实,必然会受到司法机构严厉的制裁。
关于职务侵占罪的相关特征及立案标准,在下文将详细阐述。
首先,关于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素: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
第二,职务侵占罪的侵害对象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物,其中包括动产与不动产。
所谓动产,不仅包括已经由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实际控制、管理的金钱,同时也涵盖了本单位有权占有但尚未实际占有之物;
第三,在客观方面,职务侵占罪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非法侵吞本单位财物,且涉案金额达到一定规模的行为。
具体来说,这种行为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最后,职务侵占罪的实施者是特定的人群,即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其次,关于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且超过三个月仍未归还的;
第二,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用于进行盈利性活动的;
第三,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用于进行非法活动的。
总的来说,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将本单位财物据为己有,且涉案金额达到一定规模的犯罪行为。
对于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中的公职人员以及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中的公职人员,如果存在上述行为,则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定罪量刑。
法律依据:
《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
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的职务侵占罪中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数额起点,按照本解释关于受贿罪、贪污罪相对应的数额标准规定的二倍、五倍执行。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的挪用资金罪中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以及“进行非法活动”情形的数额起点,按照本解释关于挪用公款罪“数额较大”“情节严重”以及“进行非法活动”的数额标准规定的二倍执行。
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中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数额起点,按照本解释第七条、第八条第一款关于行贿罪的数额标准规定的二倍执行。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76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1w人正在咨询
造谣诽谤的认定条件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因为对法律知识了解的很少,而导致自己没有办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我们需要多多了解一些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篇文章为您整理了一些关于造谣诽谤的认定条件的法律知识,请阅读文章详细内容了解。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4149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造谣诽谤的认定条件
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平常生活过程中,相信会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本篇文章对我们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作出了具体的法律知识解答,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您了解更多与造谣诽谤的认定条件相关的法律方面知识。
10w+浏览
损害赔偿
诽谤罪多严重才判刑怎么界定
[律师回复] 解析:
倘若某一诽谤性信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累积了高达五千次甚至更多的点击率或浏览量;
抑或是引起了五百次以上的广泛传播;
又或者导致了受害人及其近亲陷入精神失常、自我伤害乃至自杀等极度恶劣的境地;
更为重要的是,若曾于两年内因为同样的诽谤活动而接受过行政处理,却再次犯下此类行为者;
以及其他任何情节严重的情况。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依据:
《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认定标准:
(一)数量标准《解释》第二条第(一)项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诽谤行为“情节严重”。
如果一个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信息被众多人所点击、浏览而知道,就说明被害人的名誉已经受到损害,具有现实的社会危害性。
被点击、浏览次数确定为“五千次”,是依据实证调研的结果,也参考了有关司法解释的先例。
被转发次数确定为“五百次”,与被点击、浏览次数保持一比十的关系,是根据网络传播规律,听取了专业部门意见,进行了技术论证,严格审慎确定的。
需要注意的是《解释》规定的上述数量标准,是指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或者被转发次数。
这就意味着,在计算具体数量时,应当扣除被害人自己点击、浏览或者转发的次数,也应当扣除网站管理人员为维护网站而点击等的次数。
此外,还应扣除其他故意虚增而点击等,导致统计失真的次数。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