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资金的定罪及判刑问题较为复杂,需综合多方面考量。
在我国法律规定中,一般来说,挪用资金罪的立案追诉标准是挪用资金数额达到3万元以上且用于非法活动,或者数额达5万元以上并归个人使用超过三个月未还。若挪用资金不到2万元,从普遍法律角度看,通常不构成挪用资金罪。但在实际情况中,即便未达法定定罪数额,若存在多次挪用或者将挪用资金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等严重情节,也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而对于挪用资金不到2万元的情况,虽然不构成犯罪,但被挪用资金的单位有权依据内部规定对相关人员给予纪律处分。同时,单位也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要求挪用资金的人返还被挪用的资金,并对其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这既维护了单位的合法权益,也体现了法律对各类行为的规范和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