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若不小心刮了停在路边的车后跑掉,这确实属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因为这种行为违反了交通法规中关于事故后应停车处理、救助伤者等规定。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2、对方可以通过查看周边监控等手段来确定肇事车辆及驾驶人,这是一种常见的调查方式。监控录像可以清晰地记录事故发生的过程和相关车辆及人员的信息,为后续的调查和处理提供重要证据。
3、肇事逃逸方需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这是合理的。因为逃逸行为表明其对事故的态度是逃避责任,所以应该对全部损失负责。包括对方车辆的维修费用,这是直接的财产损失;可能的其他财产损失,如对方车上的物品损坏等;以及对方因此产生的合理交通费,比如对方为处理事故而乘坐交通工具的费用等。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一条规定,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担全部责任:(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
4、对方有权要求肇事方赔偿其损失,这是其合法权益。若双方协商不成,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法院会根据相关证据和法律规定,判决肇事方承担赔偿责任。
5、肇事逃逸行为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拘留等。这是对逃逸行为的一种制裁,以起到威慑作用。若造成严重后果,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需承担更重的法律责任,如交通肇事罪等。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6、建议尽快与对方联系,主动承担责任,协商解决赔偿事宜。这样可以避免矛盾激化,减轻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主动承担责任表明自己的态度,有利于双方协商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