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于雇主来说:
1. 预防措施方面:在请人干活前,要充分考虑到劳务工作可能存在的风险,为提供劳务者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比如,在进行高空作业时,要搭建稳固的脚手架,设置防护网等;在有危险区域的地方,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做好隔离防护措施等,以避免提供劳务者发生意外。
2. 安全设备提供方面:根据劳务工作的具体内容,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例如,为从事电气工作的劳务者提供绝缘手套、绝缘鞋等;为在建筑工地干活的人员提供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装备。
3. 监督管理方面:在劳务作业过程中,要对提供劳务者的工作进行合理监督和管理。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或者提供劳务者有不当操作行为时,及时提醒和纠正,确保劳务工作安全进行。
4. 培训教育方面:如果劳务工作有特定的操作流程或者安全要求,雇主应当对提供劳务者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并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
(二)对于提供劳务者来说:
1. 自身安全意识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劳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严格遵守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在工作前,了解工作环境和安全要求,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措施。
2. 避免不当行为方面:不得在工作期间饮酒或者从事其他可能影响工作安全的行为。例如,不得在操作危险设备时嬉戏打闹、粗心大意等。
3. 积极沟通方面:如果发现工作环境存在安全隐患或者缺乏必要的安全设备,应当及时与雇主沟通,要求其改善和解决,以保障自身的安全。
(三)在发生提供劳务者摔死这类事故后:
1. 协商赔偿阶段:双方应保持理性和冷静,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就赔偿事宜进行协商。协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双方的过错程度、提供劳务者的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争取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赔偿协议。
2. 民事诉讼阶段:如果协商不成,任何一方都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双方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例如,雇主可以提供为提供劳务者提供安全保障措施的相关证据,如购买安全设备的发票、安全培训记录等;提供劳务者一方可以提供雇主存在过错的证据,如事故现场的照片、证人证言等。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交的证据,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判定各自的责任比例,并据此作出判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提供劳务一方追偿。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