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保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在签订替人担保的私下协议时,双方都要清楚知晓协议的内容以及担保所带来的权利和义务,不存在欺诈、胁迫等导致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况。比如,不能一方故意隐瞒重要信息或者通过威胁手段迫使另一方签订担保协议。
(二)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要熟悉相关法律对于担保的具体要求,不能约定违反法律规定的条款。例如,不能约定明显过高且不合理的担保责任范围等。
(三)不违背公序良俗。担保协议的内容和目的应当符合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比如,不能为了非法活动或者违背道德伦理的行为提供担保。
(四)明确关键要素。双方应当在协议中明确约定担保的债权范围、担保方式(如一般保证或连带责任保证)等重要内容,避免后续产生纠纷。
(五)遵循法定程序。对于一些特定的担保方式,如抵押担保,要按照法律规定办理登记手续。如果未办理登记,虽然协议在双方之间可能有效,但在涉及第三人利益时,可能无法有效对抗第三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